分享

宝妈学堂(017):10个月婴儿

 新用户6239fNQI 2021-03-24

017

10个月婴儿

带养要点
1.锻炼爬行能力,增加扶站及扶着坐下的锻炼机会
2.帮助婴儿理解“不”的含义,不要在婴儿有探索意愿时说“不”
3.鼓励婴儿在需要帮助时叫“爸爸”“妈妈”

4.鼓励婴儿多双手合作拿物并摆弄
5.鼓励婴儿使用食指(食指的使用是手指使用中最为重要的部分)

6.多陪伴婴儿看书,引导婴儿指认
7.多对婴儿结合动作说简单的指令,并引导回应
8.培养解决问题能力的初级阶段

一、生长发育特点

(一)形体生长发育

(二)智能、体能发展

二、喂养知识

(一)合理、平衡的膳食营养
这个时段要特别注意培养婴儿养成营养合理、平衡,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如果养成挑食、偏食和爱吃零食的不良习惯,会影响婴儿的身体发育。这个时段婴儿的主要营养来源逐渐从母乳和牛奶转移到多种食物。因此,更要留意婴儿营养是否合理、平衡,每一餐都应有主食、富含蛋白质的食品和蔬菜类。


婴儿的大部分侧切牙已萌出,开始适应固体食物;可控制唇、舌;肠胃消化机能也渐趋成熟。婴儿可以自己拿奶瓶,也能握住勺子,但用勺子将食物送进自己嘴里还较困难。婴儿能吃很多种类的辅食,但以半固体食物为主,如蒸全蛋、蔬菜泥;也可尝试给些固体食物吃,如软的米饭、肉末、鱼、蛋、碎粒菜(如土豆、萝ト、南瓜等);同时要逐渐增加辅食的量,争取与家长吃饭同步,但此时的婴儿辅食一定要单独制作。


(二)培养婴儿自己吃饭的能力

1.培养和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任何一种良好习惯的养成,都应从小开始进行。从儿时开始形成的饮食习惯可持续一生,并让他受益无穷。婴儿时期就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能保证婴儿的进食量,使婴儿获得充足的营养,也是婴儿能健康成长的基本保证。
(1)婴儿每天的进餐次数、间隔都应有规律。
(2)培养婴儿对食物的兴趣。
(3)从小养成好的卫生习惯。
(4)培养专心吃饭的习惯。
(5)锻炼婴儿使用餐具。
(6)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习惯。


2.培养正确的进食规律
这是婴儿开始建立进餐规律的时段,他们可以和家长一样一日三餐,也在餐桌上占有了一席之地。如何培养正确的进食规律呢?
(1)经过几个月的辅食添加训练,婴儿的食物范围大大扩展。常见的食物他们都已经品尝过,并有自己的喜好。这个时候,应继续扩大食物范围。肉末菜泥粥、碎菜肝泥粥、肉末碎菜烂面条、蛋羹拌烂米饭都是很好的选择。对于经常便秘的婴儿,可以增加一些菠菜、卷心菜、洋葱等富含纤维的食物,1岁以后还可增加少量酸奶。
(2)让他们手拿着食物吃。家长可以把苹果、梨等切成薄片,让婴儿拿着吃,让他自己体会。
(3)给婴儿设置固定的餐椅。对爱活动的婴儿,将他们放在专用的餐椅上或类似的地方,喂饭的过程就容易些。
(4)婴儿辅食不加盐。因为婴儿的心脏、肾脏发育还不完善,不能承担那么重的负担。调味原则是:依靠食物本身的味道调味,越淡越好。


3.培养婴儿自己进餐的兴趣
这时段的婴儿非常喜欢“自力更生”,他们喜欢自己动手摆弄餐具,这正是训练婴儿自己进餐的好时机。选择自己喜欢的食物和自己进餐,是婴儿早期个性形成的标志,对锻炼手眼协调能力和独立性也有很大帮助。家长可以利用婴儿这种好奇心培养他们自己吃饭,虽然开始时可能会洒点饭菜,但是他们很快就会熟悉吃饭的进程.。

为了减少浪费,吃饭前,可以在婴儿椅子下铺一块塑料布,接住掉下来的饭粒菜汤等;给婴儿穿上饭衣;饭前洗手,既可以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也方便婴儿用手抓东西吃;在开始吃饭的时候,家长可以准备两套餐具,一套喂饭用;另一套给婴儿自己,让其学习自己吃饭,家长也可以为婴儿准备一些能自己拿着吃的食物,让他们自己拿着吃。

刚开始以这种训练方式喂婴儿吃饭时,肯定会比喂饭花费时间长,而且婴儿肯定会将食物洒得到处都是,家长一定要做好心理准备,不要着急对婴儿来说,感到“我能自己吃饭”、树立信心是非常重要的,他们也会有成就感,家长需要不断鼓励他们。这是他们走向独立的第一步。


三、护理要领

(一)长期用奶瓶会影响孩子口腔肌肉发育
长期用奶瓶会影响口腔特别是牙齿的发育。一般10个月左右的婴儿就可以学习使用杯子,1岁以上幼儿就可以较熟练地用杯子喝水了。我们提倡幼儿1岁以后就要用杯子喝水或喝奶,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
(二)养成良好的进食习惯
每次喂饭的地方要固定,让婴儿明白,坐在这个地方就是为了吃饭。久而久之,坐在一处吃饭的良好习惯就养成了。

吃饭时婴儿总想自己动手,因此可以手把手地训练婴儿自己吃饭。家长要与婴儿共持勺,先让婴儿拿着勺,然后把饭放在勺子上,让婴儿自己把饭送入口中,但更多的则是由家长帮助把饭喂入口中。在能够自己吃饭后,毎顿饭不应花太多的时间,使婴儿能够专心致志吃饭,这是养成良好进食习惯的最佳时间。


四、常见疾病预防知识

(一)婴儿“哭憋”
这个时期的婴儿已经开始会发脾气了,有时会大哭不止,甚至会憋过气去。这种哭憋过去的现象称为屏气发作,也称屏息,或称“愤怒性痉挛”。

家长要善于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一般来说,要想办法让婴儿睡眠充足,提高睡眠质量。对于爱使性子的婴儿,在使性子之前要想办法让其平静下来,用音乐或玩具转移其注意力,或者到户外呼吸一下新鲜空气,消耗一下体力。不要过于宠爱婴儿,不要让其感到哭闹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
如果婴儿屏息现象很严重,持续达1分钟以上,并且不是在哭泣之后发生,应立即到医院进行检查。
(二)肺炎
肺炎四季均易发生,多发于冬春季,常见于1岁以内的婴儿,如治疗不彻底,容易反复发作。初期症状如同一般的感冒症状,会发烧、咳嗽、流鼻涕等。与感冒不同的是,肺炎患儿体温一般超过38℃,且持续数天不退。即使使用退烧药也只能暂时退烧,再加上严重咳嗽,常出现呼吸困难的情况。此外,精神状态不佳、食欲不振、睡眠不安等,都是肺炎的症状。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就医。

【知识来源:王如文主编,《家庭育儿指导(普及版)》,海洋出版社。本号获得公益使用授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