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庐山三静处

 新用户6239fNQI 2021-03-24

庐山三静处

  (2011.7.10)



(芦林晚照)

(庐山大月湖)

(庐山每一天离不开云雾)

(庐山石门涧)

(有大月山看长江)

(毛主席在芦林湖游过泳)


这些年有机会三上庐山,前后住了有一个多月。庐山交通便捷,从山顶牯岭镇下山,有通向九江与南昌的公路,还有取道含鄱口、石门涧和剪刀峡的数条石阶路。

上庐山的游客,锦绣谷、含鄱口、三宝寺和别墅区走下来,得一整天时间。庐山可看处甚多,即便在山上小住两天,也难尽游兴。如想避开人流寻幽探胜,于高处望茫茫九派流中国,在静处拂梦幻云雾入青峡,还得多停留几日。

笔者以为,有三静处值得一访。

一在大月山。大月山为庐山最高峰,上有大月山湖。一泓碧水,四围野花,翠鸟啾鸣,花蝶振翅。从别墅区登阶左转沿小道上行数里,过茅舍,穿竹林,喘息之间,不觉已至山顶禁区下的草甸湖区。庐山的团雾飘忽不定,待你用手煽动时,它会悠然飞离,当你迈步前行时,它又会近身阻挡你的去路。

大月山的云雾有时也通人性,当你要面对前景松枝、中景牯岭、远景长江的宏大画面时,像舞台拉起了大幕,云雾突然间会消失。在广角镜头里,上有松枝点缀,下有起伏的牯牛岭红瓦衬托,中间的主画面是山下清晰可辨的长江与双湖。在此拍摄,能将牯岭与大江置于一镜,可称庐山拍摄长江佳处。

二在石门涧。石门涧自古有名,有条上山古道。据说庐山历史上的第一首诗便是写的石门涧。四百多年前的徐霞客,也是由此上山。石门涧幽深难行,现在有一段缆车可代步,但还是要贴岩壁、跨溪流,走上半日。因少游客,通往徐霞客驻足的“双石兀立”与“喷雪奔雷”处的铁门竟挂着锁。看门的老汉正在吃方便面,他说,走这条道的没几个人,你们看看就回,别回头找不着人。

从铁门下去不远,有小亭可歇息。小亭下方几十米处,有巨石横于山谷,汹涌溪流在此遇阻,稍加停留后,便发一声喊,直冲向巨石,瞬间唤起雷鸣,溅起雾帐丝雨。徐霞客对此景有描述:“层烟叠翠,澄映四外,其下喷雪奔雷,腾空震荡,耳目为之狂喜。”当时有大雾,为看得真切,徐霞客第二天又来了一趟,他特别感慨正对石门涧的铁船峰。霞客“俯视铁船峰”,山北诸山,伏之如蚁,“鄱阳湖在山下一片汪洋,长江带之,远及天际”。

现在,石门涧上方接近铁船峰处有一吊桥,在桥上可拍摄铁船峰全景。因桥下常有云雾蒸腾,镜头里的铁船峰如同开波劈浪的行船。

三在望江亭。牯岭下山公路一公里处左行500米,悬崖上立有一亭,名曰望江亭。望江亭背靠松林,与牯岭遥相望,其间隔着风云鼓荡的剪刀峡。在上山公路通车之前,剪刀峡是登山主道。中国近代史的许多名人均由此上山,有一段险路,被蒋氏称为“好汉坡”。

记得2008年来亭那次是傍晚时分,雨后的霞光洁净而明快,被染上玫瑰红的深浅云层,在红色光谱里不断调整着色调,同时不忘给自己镶上耀眼的金边儿。见此景,不禁赞道:万千金鲤跃龙门,三五劲松唱晚风,谁人借得青峡剪,裁取霞帔遗苍穹。

这次来亭不料遇狂风暴雨。风雨斜侵,雨伞折柄,天色昏暗,周遭朦胧。好在雷雨不持久,天空渐有些亮色。不久,牯岭显露出轮廓,牯岭下方观云亭的红顶也清晰可见。听本地人说,七月雨后,如有机缘,在望江亭可看到瀑布云。这时,只见轮廓清晰的白色云团,正由山下沿峡谷向上涌动,待至牯岭脚下,云团分分合合,踌躇不前,对面山石欲现又隐,观云亭则半遮容颜。用长焦拍照,光影效果尚可。

瀑布云流动方向是由上而下,后来听出租车师傅说,他来庐山十年,也只遇到过一次。原来想第二天再碰碰运气,看来指望不大,只得作罢。师傅爱说调皮话,调侃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因庐山雾太多”。

歌曰:

七月上庐山,炎凉两重天,五老峰染翠,天桥雾如烟,

白诗寻花径,陶翁望南山,童咏王守仁,叟惊龙首岩,

山峰立青松,谷底映柳杉,李氏辟篙莱,蒋氏颂好汉,

主席望九派,三吴下江南,东谷流水急,人事转如烟,

三次会议后,官不登庐山。大月山水静,蝶飞花灿烂,

漫山卷白云,雾散尽望远,长江横天际,牯岭若天街。

观云亭阶陡,脚下百丈岩,云瀑由此盼,十年尚得观。

老者诚告我,三奇雾石松,日出含鄱口,日落来芦林。

游客向自由,竟然有好运。湖旁正踌躇,远处鼎沸音。

循声至桥头,豁然天地清。山形浮云海,赤霞燃碧空。

残阳似泣血,依依伏山岭。回首芦林湖,半暗半清明。

山色渐入夜,风声掩虫吟。望江亭看雾,庐山一胜景。

偶遇暴风雨,石摇天地动。松枝搅浓雾,黑云囊群岭。

斜雨横吹树,飞瀑作雷鸣。衣单不胜寒,折伞难御风。

蓦然回首望,西天渐放晴。山下云开处,双湖伴江行。

眼前现九江,身后浮乾坤。南方聚英气,北国亦称雄。

庐山不叹息,容得天下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