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语:君赐食,必正席先尝之(10-18)

 经义工坊 2021-03-24

本章记述孔子处理国君赐食的礼节。孔子严格依照礼仪侍奉国君,认真对待每一个礼仪细节,充分显示出对国君的诚敬。

君赐食,必正席先尝之。君赐腥,必熟而荐之。君赐生,必畜之。侍食于君,君祭,先饭。

【注释】
食:熟食。
正席:把席摆正。
腥:生的鱼或者肉。
荐:祭献、供奉。
生:活的动物。

【译文】
国君赐给熟食,一定要摆正席位先尝一尝。国君赐给生肉,一定要煮熟了先献给祖先祭祀一下。国君赐给活物,一定要先饲养起来。陪同国君一道吃饭,在国君举行饭前祭礼的时候,一定要先为君主尝一尝食物。

孔子对待国君的礼节按照国君所赐食物的不同而采用不同方式,依据仍然是当时的礼制。
“君赐食,必正席先尝之”,朱熹《论语集注》云:“食恐或馂余,故不以荐。正席先尝,如对君也。言先尝,则余当以颁赐矣。”熟食可能是剩余的食物,所以不用来供奉先祖。《礼记·曲礼》中有“馂余不祭”的规定。孔子摆正坐席郑重地品尝,就像国君正在面前一样,自己品尝之后再分给家人或者弟子,是对国君所赐的敬重。
“君赐腥,必熟而荐之”,国君赐给的生肉,则要煮熟后先供奉给先祖,感谢先祖给自己带来得以享受国君赐予的荣耀。
“君赐生,必畜之”,如果国君赐给的是活物,则不能宰杀,一定要把它蓄养起来,表示对先祖的敬重。《礼记·玉藻》云,“君无故不杀牛,大夫无故不杀羊,士无故不杀犬豕。”国君不能缘无故杀牛,大夫不能无缘无故杀羊,士人不能无缘无故杀狗和猪。只有在祭祀的时候,需要作为祭祀祖先的祭品才能宰杀。
“君祭,先饭”,钱穆先生解释说,“古者临食之前必祭。君赐食则不祭。于君祭时先自食饭,若为君尝食然,亦表敬意。”古人吃饭前均要先祭祀先祖,与国君一同吃饭时则不需要祭祀先祖。但是,国君一定会祭祀先祖,这时陪同的人就可以先尝一尝食物,以负责膳食人员的普通身份为国君尝食,而不是以客人身份或者官位自居,更是表示对国君的敬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