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课本教材(四年级)|| 郭学谦:从《麻雀》到屠格涅夫

 一床书759 2021-03-24

屠格涅夫与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并称为“俄罗斯文学的三驾马车”。《麻雀》是屠格涅夫非常经典的一篇小小说,是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本里的一篇文章而我读的则是,以此为名的,李兴海先生编译屠格涅夫经典作品的选编集。
这个集子统称为语文课本作家作品系列。这套书家里有40本,是给女儿准备的。因其薄、短、经典,又与课本相关,有一种扑面而来的亲切感,女儿未读之前,我就先读了起来,而且计划利用一个寒假,把40本书全部读完。
我从书架上随手一抽,就是这本《麻雀》。想读屠格涅夫的文章,已经很久,书架上还有他的《猎人笔记》、《贵族之家》。《贵族之家》曾多次翻阅,可是始终读不进去。《麻雀》却完全不同,我觉得是打开屠格涅夫经典作品的一把钥匙。
《麻雀》一书共选有55篇作品,有小小说、寓言、散文、诗歌,也有从《猎人笔记》里节选的一些片段。虽然短小却不至于管中窥豹,读后体会较多,发人深思。
书中所选的小小说,大多具有寓言性质,且情节都非常简单,是一种简单快意的故事叙述,读后必须停下来思考思考,思考到一些人生哲理才可放下,才可翻看第二篇。故事清楚却不点明主旨,意犹未尽、发人深思是一大特色。
我列举一些篇名:《记者》《天神的盛宴》《仇敌和朋友》《老太婆》《和谁争论》《门槛》《施舍》《乞丐》《谁的过错》《孪生兄弟》《两兄弟》《无巢》《老人》,这些文章都是让我读后久久不能放下的。
《记者》算是意犹未尽,那种感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天神的盛宴》,讲的是在盛宴上行善女神和感恩女神两者头一次见面,或者说他们只能在天神的引荐下相见。其深意不言自明:尽管行善,莫求感恩,老天自有安排。或者引申一些:但求耕耘,莫问收获;或尽管努力,莫问结果。我还想到了王国维先生的读书三境界:有了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才会有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仇敌与朋友》读完之后,心情久久不能平复。我相信人性之善,朋友是真朋友,但是好心却不一定办好事,人生或许就是这样,感情和理智可能成为陌路,爱与伤害却往往成为朋友。

看完《老太婆》一文后,我忍不住动手写了一首诗:
你的未来
伸出一双手
抓住你,吞噬你
你不知不觉地
走向它,被它吃掉
掩埋
被它改变、完成
你却无能为力
《和谁争论》让我们再一次明白,有些辩论是利于当下的,但是是很局限性的当下;有些辩论是利于长远的,却不被当下所理解,不要图一时之快,要有长远的考虑,良药苦口。
我觉得《施舍》与《乞丐》有相通的地方,是可以结合起来读的。施舍或者说乞讨,都包括两种:一种是物质的,易于给予,也易于表达;一种是精神的,更为广泛,难于给予,但却更为重要。
凡此种种,不再一一列举。开卷有益,这是《麻雀》给予我的第一感觉,也是我觉得屠格涅夫有些亲切的一个原因。
 另外一个原因则是充满诗情画意、色彩斑斓的景物、环境描写。这样的感觉在书中很多文章里都有表现,例如《乡村》《世界的末日》《蔚蓝的王国》《鸽子》《海上之行》《贝仁家的牧场》等等,当然最让我喜欢的还是被称之为经典中的经典,书中所选的《猎人笔记》的结尾部分《树林和草原》。
屠格涅夫的景物、环境描写几乎达到了一种化境。托尔斯泰称赞屠格涅夫的风景描写:“这是他的拿手本领,以致在他以后,没有人敢下手碰这样的对象—大自然。两三笔一勾,大自然就发出芬芳的气息。”
我们常常说谁的小说叙事宏大,但是我特别想说屠格涅夫的“写景宏大”,这样的宏大不是气势,而是指的内容丰富,所见所写面面俱到,色彩构架、角度选择、修辞运用、气氛营造、感情渲染、情节铺垫、主题凸显、景物特写,都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品读这些句子,会在不知不觉中提高我们的文章水准。
但是读这样的句子是需要一些见识作为基础的,是需要非常丰富的想象力的。很多人可能在遇到这些句子的时候,会跳读,这样真是“买椟还珠”了。每遇到这样的句子我就勾画下来,认真反复地读,一遍不行再来一遍,用心地读,大声地读。我相信读过的书和走过的路一样,他会不知不觉地进入我们的身体里。
屠格涅夫的文章还是需要再读的,我现在应该向着《猎人笔记》和《贵族之家》迈进了,以免真正地管中窥豹了。

作者简介:郭学谦,白水县林皋镇古槐村人,陕西省作协会员,渭南市作家协会理事,白水县作家协会副主席。著有散文集《你是我今生最美的相遇》《过往》,诗集《这莫不是一次错的相遇》,入选《长安诗风十人选》《长安风诗选中国当代诗人卷》《难忘的时光》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