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字大讲堂】千变万化“涨姿势”之眼观六路

 福大大锐思花雨 2021-03-24

古代读书人往往都有着“学而优则仕”的想法,至于终极目标,则莫过于成为一代帝师,影响国政。当然,这种人物肯定是凤毛麟角了。不过“学成文武艺,卖与帝王家”,总是一种现实存在;即便是圣人门徒,也不例外。

有一次,孔子弟子子张请教老师:“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官员,得到官职俸禄呢?”

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老师的意思就是少说不确定的话,少做没有把握的事,只有这样才不会有追悔莫及的情况出现。一言一行都有底线有原则,俯仰不愧天地,官职俸禄自然就唾手可得了。

“看”,真的这么重要吗?

其实我们也会发现,婴儿在襁褓之中最常做的事情就是观察:观察周围的环境,事物,身边人对他的态度……总而言之,“察言观色”以采取不同的“行动”。

由此我们几乎可以断定:无论长幼,眼睛不仅是心灵的窗户,也是我们认识世界、为人处世最重要的“工具”。那么,汉字中有与之对应的表达吗?

推测一下,这是什么字?

我们不妨理性地分析一波:

首先,从甲骨文字形看,是上下结构。

下半部分一目了然:一个跪坐的人形,这个我们已经见怪不怪了;

上半部分很象形,看起来像一个脑袋,又像巨大的一只眼睛。

其次,分析造字者的用意。

上下部分,既然下半部分是人,那么必然与人关系密切。之前我们也分享过:如果某个部分特别突出,往往就是事物最主要特征的夸张表达。

从这个字形来看,与人相关,突出了眼睛,造字者想要表达的意思大概与“眼睛”有关。答案揭晓:见。

《说文解字》:“视也,从儿从目。”

一个人睁大了眼睛努力地看,这正是“见”的本义。

与“见”相关的词语有哪些?

最本义的“见”,看见,就是“看到”。

这并不是我们今天才广泛使用的新鲜词儿,至少在宋明时期就已经出现了。明末凌濛初编著的《拍案惊奇》中就有一句:

看见山明水秀,凤舞龙飞,

果然是一个好去处……

最智慧的“见”,预见。

这就不仅仅是“眼睛”去看,需要根据事物发展规律去推测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这个词在《史记·龟策列传》中就已经出现:

卜筮至预见表象,先图其利。

占卜可以预测事情变化规律,这样便可以提前谋划趋利避害的方法。

最广博的“见”,见识。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本质上也是为了“见多识广”。《红楼梦》中薛宝琴说起自己跟随父亲出游时曾遇到过一名外国女孩,十四五岁的年纪却颇为通晓中国诗词,还亲手写了一首诗。林黛玉就笑着询问薛宝琴是否带在了身边,“若带了来,就给我们见识见识也罢了。”“见识见识”,其实也就是“扩大见闻,广泛接触事物”的意思。

这年头,我们还不清楚学一门“外语”有多难吗?尤其是汉语......这“行万里路”的外国姑娘,读没读过“万卷书”不好说,但见识一定很广了。

以上我们说到的都是“见”单独成词,除此之外,“见”还与其他形旁或声旁合体,组成新的与之相关的汉字。

推测一下,这是什么字?

据第二个金文字形分析,首先肯定与“见”有关;左边部分仔细看,像不像一只鸟?突出了眉毛和眼睛的样子?用“繁体”来勾勒一下就明白了:

这就是我们今天的“观”。

《说文解字》:“觀,谛视也。”

观,就是仔细看;观察,审察。

或许我们更熟悉的是表达仔细听的“谛听”,“谛视”也相差不远;只不过一个是听,一个是看。

其实“雚”就是一种水鸟,类似于我们今天看到的白鹳。

来一张局部特写就更清楚了:

再比如汉语中常见的词语:觊觎。

这两个字很常见,但却也是“最熟悉的陌生人”;我们把握不住的,是它的读音。具体而言,读音为:觊[]觎[]。觊,希望、企图之义;觎,企求、希望得到之义。

《诗经·周南·关雎》中有一句: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打个不恰当的比喻,若“淑女”心下不同意,是不是就有“觊觎”的含义了?

很多时候,“看见”只是我们对外行为的第一步,之后呢?

推敲一下,这个字大概是什么意思?

目前尚未发现该字的甲骨文字形,从金文字形来分析:

首先,一定与“见”有关,因为人形上的大眼睛就泄露了秘密。

其次,看上去像“梳子”的东西,其实是人的“手”。

当然,与该字中所列字形更为相似的其实是“爪”。

明明好好的一只手,为啥会是“爪”呢?

《说文解字》:“爪,丮[jǐ]也。覆手曰爪。”这是什么意思呢?

爪,用手抓持之义。手掌向下时称之为“爪”。——不得不说,古人对事物的观察与表达,比我们细致入微不知多少倍。

回到我们最初的字形:

金文字形所要表达的含义是:用手抓取眼睛所能看到的东西。

这就是我们熟悉的“觅”。

《说文解字》:“觅,索也。”觅,寻求、探索之义。

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就有这么一句: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其“觅”,正是此意。

最后,我们再来看一个“距离”“见”稍远一些的汉字。

经过上文一系列的推理分析,从金文字形中我们可以推断:

第一,与“见”有关,因为右半部分明显是“见”。

第二,与“成年人”有关,因为左半部分是个站立的人形。

那么问题来了:

其一:成年人站着看什么?其二:成年人看之后的目的是什么?

设身处地想想:成年之后的“围观”也就两个原因:要么好奇想学习,要么好奇想看热闹……

无论哪一种,最后都一定会进行评价,甚至经验教训的总结……

于是乎,这个字就是:

故而其本义就是成年人观摩学习,学习之后的经验总结就形成了“法度”,“规矩”。

《说文解字》:“规,有法度也。”

最后,我们不妨用《韩非子》中的一句话来结束今天的分享:

释规而任巧,释法而任智,惑乱之道也。

我们常说“眼见为实”,其实有时候眼睛看到的也未必是真相。我们拥有明亮的眼睛可以眼观六路,可以观察周围的人事物,可以指导我们做人做事。但正如韩非子所说:若我们丢掉规矩仅仅依靠技巧,放弃法治而依赖智慧,这恐怕就是令人迷惑混乱的开始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