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百鸟朝凤】 王桂珍:中国“赤脚医生”第一人

 福大大锐思花雨 2021-03-24

新中国刚成立时,国家贫穷,医科专家奇缺,一时培养不出那么多专业医生,只有培训一批略懂医术的赤脚医生,来应对贫穷落后年代尤其多的病人。

因此,乡村应运而生“一根银针治百病,一颗红心暖千家”的赤脚医生,他们曾经的辉煌业绩,至今为人们所怀念。

但少有人知道,“赤脚医生”第一人是王桂珍,她只有小学文化,是上海郊区一个普通农村女青年,被毛泽东称为“赤脚医生”第一人,曾一度担任副部级领导职务,参加过日内瓦世界卫生大会,受邀参加过尼克松的宴会。她的经历被拍为纪录片《赤脚医生好》和电影《春苗》。

1944年,王桂珍出生在上海市川沙县(今浦东新区)江镇大沟村的一户贫农家,父亲租种几亩薄田,农闲做零工,母亲出身贫苦人家,一家人辛勤劳动,过着贫苦的生活。

小学毕业后,大沟村走上集体化道路,她直接参加了集体劳动。她不怕苦,不怕累,总是走在前头。在她带动下,大沟村一大批妇女走上了生产劳动第一线。上世纪60年代初,正值学雷锋高潮,她以雷锋为榜样,不到20岁就成为村党支部的一名预备党员。

毛泽东的号召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各地相继展开半农半医卫生员的培训工作,21岁的她因此进了培训班。

没上过中学的她,看到那些化学元素符号,大于小于”……一下子懵了。但她很能吃苦,晚上9点熄灯后,就打着小手电筒在被子里看到12点,给她的老师黄钰祥留下深刻印象。

经过4个月培训,结业的28名学员回到各自的生产大队,一边劳动,一边给人看病。平时,她背着药箱,走村串户甚至到田间地头为农民们治病;农忙时,也参加农业劳动。

一开始,乡里人说:做一个医生要学好几年,这个黄毛丫头只学4个月就能当医生?能看病吗?病人牙痛,她给他针灸,就先给自己扎,病人不怕了,还说真好,不痛了。

为减轻医药费负担,她在村边一块地里种了100多种中草药,建起土药房,和姐妹们制作中草药,还想出各种土洋结合的办法,尽量让农民少花钱也能治病。

常常,她在水田劳动,就被叫去治病,来不及洗掉脚上的泥,赤着脚就去了,所以大家叫她“赤脚医生”。

渐渐有越来越多的人知道她了,1968年夏天,记者来采访她,写了一篇《从“赤脚医生”的成长看医学教育革命的方向》的调查报告,发表在上海《文汇报》重要位置,随即《红旗》杂志、《人民日报》纷纷转载,“不拿工资,帮助种地,亦工亦农,赤脚行医”的“赤脚医生”一下子广为人知。

这篇文章也引起了毛泽东的关注,并在914日的《人民日报》上写下:“赤脚医生就是好”。她因此成了“中国赤脚医生”第一人,成为当时全国500多万赤脚医生的典型,有人不顾路途遥远,自带干粮,千里迢迢赶到江镇公社观摩学习。

1969101日,她站在天安门城楼,参加了新中国成立20周年庆典。一队由近千名背着药箱、斗笠、挽着裤腿、赤脚的年轻姑娘组成的赤脚医生方队,高呼着“为人民服务”的口号,整齐地从长安街走过,队列前方的车上面载着“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15个大字。她高兴得几乎跳起来,更让人想不到的是,她受到毛泽东的接见,在那之后数年间,又六次接见了她。

她的事迹一下传开了,各大海外通讯社纷纷到大沟采访她,柬埔寨国王西哈努克的儿子拉那烈慕名到大沟参观,英籍华人作家韩素音对她进行了专题采访,还在她家吃了她做的饭。

她被任命为江镇公社党委副书记,分管医疗卫生和妇女工作。19745月,她代表中国的“赤脚医生”,出席了在日内瓦召开的第27届世界卫生大会,她的发言,让老外特别是第三世界国家的代表纷纷说ok,跟她握手,都说中国赤脚医生好,都要走中国赤脚医生的道路。

回国后,她又被任命为川沙县卫生局党委负责人。197512月,因周恩来提名,她进京参加毛泽东思想学习班。随后出任卫生部党委核心小组成员,不久,又兼任卫生部防治局副局长。

19762月,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夫妇第二次访华,他早就对赤脚医生非常赞赏,因此,她应邀出席了招待宴会。

在卫生部时,没有下水田劳动的机会,也没有走村串巷看病的机会,让她有点不习惯。还有就是讲不出口的经济困难。她有三个职务:卫生部党委核心小组成员、川沙县卫生局党委核心小组副组长、江镇公社党委副书记,却没有拿过国家一分钱工资,她的仍然是“赤脚医生”,江镇公社农村户口,收入就是大沟大队的3000个工分, 一个工分7分钱,一年收入210元。

“我在卫生部一天补贴5毛钱,拣最便宜的菜吃,像菠菜、豆腐,中午吃两个窝窝头”,仍然捉襟见肘,只好问丈夫要。她和丈夫邱水兴1972年结婚,后来他到甘肃支边,工资也很低。

他说:“她有时给我写信,说上北京开会去了,到国外去了,到外省去了,那意思我知道,她没有钱了,我赶快给她寄二三十块钱,有时候自己没有,就跟朋友借一下,给她寄点过去。她是没有一分工资的,都是靠我寄给她。”

197610月,举国上下欢庆时,她却因电影《春苗》被免去所有党政职务,在北京工作仅10个月的她,回到大沟大队,边劳动边接受审查。

邓颖超和林佳楣替她说话,一年多后,才重获清白,却不能再当赤脚医生了,最终到一家企业当厂医。工厂倒闭后,她自谋生计,做过服装、养过长毛兔。

那些年,她们一家生活很困难,有两个孩子上学,别人都建了新房,她家仍是破房子。但她没有放弃学习,1987年,考取了医师资格,进入镇卫生院。

邓小平视察南方的讲话,让她看到了新的希望。当得知办印刷厂能赚钱时,她借了6000元,买了一台印刷机,在家办起振兴印刷厂。很多人都愿意把业务给她,生意越来越红火,印刷机械由1台增加到5台,最多时有20个工人日夜加班。

1999年,在组织的关心下,她以干部待遇,在县社会保障局退休。她经历了赤脚医生乡村医生名称的转变,见证了乡村医生的兴衰荣辱,她提出创建的赤脚医生陈列馆2018914日建成开放。

1969年参加国庆观礼的一名赤脚医生,到卫生部副部级干部,再到一名厂医,最后自谋职业,仿佛一场悲喜轮回,在风风雨雨中,她没有趴下,而是重又扬起生命的风帆。

如今,她除了经营印刷厂外,大部分精力放在孙子孙女身上,她说,现在是她一生中活得最踏实、也是最舒心的时候。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