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羽化】不问天意,不惧未来

 福大大锐思花雨 2021-03-24

一个有气节的君子,不会一心只想着为自己祈求福祉,但上天总会在不经意间启发他完成自己的事业,使他获得大大的福分。

今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之一约翰·古迪纳夫,就是最好的证明。他年轻的时候学的是数学,二战爆发后加入了美国军队。怎么看都与化学挨不上边,更不会想到能在一把年纪时获得最高荣誉。

上天为他开的第一扇门是在他服役的时候,有一天收到一份电报,要求他到华盛顿报道。因为政府选了21名士兵去读研,一位教授推荐了他。

约翰·古迪纳夫

读研期间,他读的是物理,有教授毫不客气地对他说:“我真不知道你来干嘛,但凡在物理上做出点名堂的人,在你这把年纪早就已经做出来了。”他并不辩驳,只是默默拿下了博士学位。后来从事的工作也是与物理相关,依然与化学毫无干系。

1976年,古迪纳夫54岁,这时上天又为他开了一扇门。那年牛津大学化学系恰好出现了一个空缺,他得到了这个职位,成了无机化学实验室主任。古迪纳夫正式走上化学研究的道路。

研究锂电池,刚开始并不是因为爱好,只是因为上世纪70年代,能源危机爆发,古迪纳夫希望通过自己的研究,来改变人类对化石燃料的依赖,缓解环境的压力,为人类找到更好的生活方式。如果没有这些技术,就没有便捷的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以及正在开启的电动汽车的时代。

他的学生戴翔在接受采访时说,毕业前想在恩师那里得到人生的建议,而古迪纳夫的建议是:要做人类需要的而非想要的事业。

而他自己,正是这样一位践行者。即将百岁的老人,还有一个很大的心愿:希望留下一个更清洁更美好的世界。

97岁的他,才拿到诺贝尔奖,很多同行听到此消息时,感慨道:“终于被认可了,这个奖项来得太迟了!”而获奖当天,诺奖工作人员却联系不上古迪纳夫,原来他兴冲冲地赶往伦敦领取英国皇家学会的科普利奖章——世界上最古老的奖章。当得知自己是因为锂电池获得诺奖后,他却有些吃惊:“什么?难道不是因为我在物理磁学上的贡献获得奖?那项研究也很伟大啊!

从种种细节可以看出,古迪纳夫拥有着良好的心态,并不怎么关心自己是否能获得诺贝尔奖,更在乎自己能做出什么样的贡献。往往这样的人,总有别人眼中的好运气。

有些人总喜欢拿付出与回报做对比,坚持做一件事三五年就希望看到回报,当回报迟迟未至时,内心开始慌乱、迷茫,陷入抱怨中,或者开始怀疑自己,当初的选择是否错了?

如果你也在怀疑,不妨听听这个故事:

有年轻人问佛:为什么我已经付出了那么大的努力还是得不到任何回报,为什么我总是祈祷念经依然得不到佛陀的庇佑。

佛说:那我给您500元钱,帮我办一件事可以吗?

年轻人:没问题,我一定帮您把这事办好。

佛说:帮我买一辆小轿车吧。

年轻人:500元怎么能买小轿车呢?您这不是为难我吗?

佛说:没错,500元买不了轿车!

年轻人顿悟,从此不再追求回报,换了心境重新上路。

你不用去猜测天意,也不用惧怕未来,如果你有博大的胸怀,有为他人着想的仁慈之心,并持之以恒,上天一定会引领你获得你该有的福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