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锐思雅言】《集事诗鉴》,以诗垂范的名人故事汇(一)

 福大大锐思花雨 2021-03-24

《集事诗鉴》,顾名思义,有典故也有诗词,合而为之呈现古人孝悌友爱的故事。作者方昕[xīn],南宋高宗、孝宗时人;其名虽不见于正史,但成书于明代且在中国目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文渊阁目录》中却保留着方昕的专著。
恰如古典诗词中有“咏史怀古”一类,《集事诗鉴》与之类似,通过对古人事迹的吟咏,以教育时人,警醒后辈。目前,只有国家图书馆中收藏有一部《集事诗鉴》的宋代刻本。书中以父子、母子、祖孙、兄弟、夫妇等不同伦理关系为基础,以名人典故为典范,引导人们基于此来规范自己的日常行为。

子之于父当鉴顾恺。
顾恺对父亲的孝敬发自内心溢于言行:每次父亲送来的书信,他都会认真打扫书房并收拾好自己后,才恭恭敬敬跪着阅读;每次聆听父亲的教诲,都会俯身弯腰,结束后仍一拜再拜。有人好奇的问他“为什么每次收到书信都仿佛父亲在身边”,顾恺认真的说,“见信如面”,不能承欢膝下已是不孝,不敢不敬。
孔子就曾说过,犬马我们也在养,对父母,“不敬,何以别乎?”

   父之于子当鉴刘商邓禹。

“养不教,父之过”,教养孩子,是父亲的重要职责。
方昕举例刘商和邓禹,“刘商有子七人,各受一经,一门之内,七业俱成”“邓禹有子十三人,使各守一艺,教养子孙,为后世法”。刘商和邓禹,都十分注重对孩子的培养与引导,最终子孙各个有成。

子之于母当鉴陈遗。
南朝,吴郡人陈遗对母亲十分孝顺。陈遗的母亲喜欢吃锅底焦饭,为此陈遗总会随身携带口袋装焦饭,回家呈上给母亲吃。有一次,军队入侵吴郡,陈遗来不及回家送焦饭,只好随身携带,随军出征。不料军队溃败,四下逃散,逃至山林才发现没有可以充饥的食物——只有陈遗,依靠几袋锅巴饭活了下来。当时人们就说,“良由孝心一萌,神明已自己彰著”,只要心底生出真正的孝心,天地神明都会保佑他。

母之与子当鉴王珪母李氏。
我们常说“知子莫若母”,唐初名相王珪的母亲李氏堪称翘楚。李氏经常和别人说“我儿子未来一定尊贵,不知道和他交往的是什么样的人。”第二天,房玄龄、杜如晦前来拜访,李氏惊喜的对儿子说,“两位都是辅佐之才,你未来地位尊贵是毫无疑问的了。”
宋太宗时参政苏易简的母亲,因教子有方被请至宫中,太宗询问:“您用什么来教儿子,让他如此成器?”苏母恭敬地回答说,“幼时用礼仪谦逊,稍稍长大后用诗书。”太宗听后感慨的对左右的人说,“这是当今的孟母啊,不是这样的母亲,教不出那样的儿子。”
方昕认为,如果说教育儿子还相对容易,了解儿子就很难了。故而他在此处以王珪母亲李氏为诗。
 
   《资治通鉴》有云,“责其所难,则其易者不劳而正;补其所短,则其长者不功而遂”,为人子女若能恭敬贴心,为人父母若能为子女长远考虑,其他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原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