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时令文化】霜降水返壑,风落木归山

 福大大锐思花雨 2021-03-24



一朝秋露暮成霜。

白昼愈短,气温忽降,霜冻始现。

二十四节气之第十八,秋季最后一位正式登场。

10月23日,今日霜降。

霜降时分,北方大部分地区陆续出现霜冻;东北、内蒙以及西北的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开始向零度不断靠近。即便是长年温暖的南方,也开始感受到秋风的萧瑟。

通常,我们会将第一次出现的霜称之为“初霜”,也称之为“菊花霜”,此时恰是菊花盛开的季节。

霜降之“霜”,从何而来?

早在汉代,先民们就已经掌握了它由地而发,并非从天而降的原理。汉代思想家王充在自己的《论衡》中就有描述:云雾,雨之征也。夏则为露,冬则为霜。温则为雨,寒则为雪。雨露冻凝者皆由地,不从天降。

气肃而霜降”,肃杀是“霜”的代名词。《红楼梦》曲词中就有“风刀霜剑严相逼”,我们也用“凌霜傲雪”来形容菊花或梅花的品格。足可见霜之威力。

民间有云,“寒露百花凋零,霜降百草枯黄”,野草的生命力毋庸置疑,但此刻,它们也拗不过伴随此时节而来的气温骤降。范仲淹有一首《苏幕遮·碧云天》,其中那句“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深秋的萧瑟一览无余。其实,霜降时节虽然草木枯黄,难免有飘零之感;但经霜的农作物、植物,反而焕发出勃勃的生命力。《沁园春·长沙》中那一句“万类霜天竞自由”,也正是秋之绚烂。

农田里忙碌的农人们则顾不得去欣赏秋季风光,“霜降到,无老少”,意味着此刻无论庄稼成熟与否,都要开始收割了。在以前,那些孩子们喜欢的零嘴儿,此刻也开始逐渐上市。《燕京岁时记》中记载,“十月以后,则有栗子、白薯等物”,无论是糖炒栗子还是烤红薯,都是幼时最美好的记忆。

霜降三候,体现着大自然对我们的温情提示。

一候豺乃祭兽。

霜降后,人们发现豺狼会将捕获来的猎物陈列在地,然后再食用。先民们认为,这是豺狼等野兽,向上天表达敬意。——其实可能更多是为过冬的储蓄。

二候草木黄落。

草木飘零,树叶枯黄,自然界呈现出一种将要封藏的状态。

三候蛰虫咸伏。

山洞中的小虫子们也渐渐蛰伏,不吃不喝不动,准备进入冬眠状态。

郑板桥有诗云,删繁就简三秋树”,这“删繁就简”的笔法,就出自霜降。反思以总结一年的得失,静修以感受天道的力量,“做减法”,是大自然“温而厉”的告诫。

从广阔时空来看,霜降处在水山蹇卦间。

君子以反身修德”,是先民的智慧,自然的提点。反躬自省,才能推陈出新,走得更稳。孟子有云,“君子之泽,五世而斩”,意思是说前辈君子德行积攒的恩泽,(如果自己不努力加以维系)到了第五代也就消亡了。这也是“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的道理。

显然,万事万物的发展离不开因果,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