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翻译天团”惊艳亮相 这才是孩子学习的榜样

 千千少年 2021-03-24

2021年3月18日至19日,中美高层举行了战略对话,相信不少同学已经被杨洁篪主任的发言所刷屏。

这场举世瞩目的对话,在全球媒体、社交平台上引发广泛关注,直到现在仍热度不减。

短短两天的对话,不少细节都值得品味。其中,外交部翻译司的高级翻译张京,以极其流畅、准确的翻译和沉稳大气、临危不乱的心理素质及专业能力,瞬间圈粉无数。

其实在我国外交翻译天团中,闪耀着一群牢记忠诚、不忘使命、甘于奉献的女将,“冷面女神”张京、“清雅女神”姚梦瑶、“不老女神”周宇、首席翻译官张璐……这支外交部顶尖“翻译天团”总是在各种国家级重要场合自带光环出场。

但超凡实力的背后,是她们十年如一日的学习和积累。

每天坚持听各类英语素材,练发音记笔记,并广泛涉猎各个领域的专业知识。“魔鬼式训练”让她们的知识面和专业水准都不断提升。

正是应证了那句话:坚持不懈,从一而终;越努力,越幸运!

发现天赋 因材施教

纵观几位翻译官的学习履历,不难发现,发现天赋,因材施教,成就孩子一生。

张京从小喜欢看美剧,还模仿美剧里的人说英语。小学三年级时张京告诉父母,自己想参加课外英语补习班,希望父母可以支持,同时还想订阅英语书籍进行学习。

换作其他家长,可能会斥责孩子“不务正业”,相反,对此她的父母很支持。

张璐小的时候,在外语方面表现出迥异于人的天赋。发音纯正、领悟力惊人的她,经常被老师叫起来读范文。高中时,还会在业余时间不遗余力地去钻研外语。

她的中学英语老师回忆说:老师最忌讳学生上课不听讲,但有时我讲的内容她早已自学了。我就允许她上课可以不听讲,可以自己选择英语材料自学。

姚梦瑶刚上学的时候就对英语有着极大的兴趣,她会自己去背诵单词,自己看外国书籍。

姚梦瑶的父母发现自己的女儿对英语十分着迷,就经常鼓励她,还教她英语发音。

每个孩子都是在某些方面存在一定的优势。当孩子对某类事物发生兴趣,或者对某类事物具有锲而不舍地精神探索,这些都有可能是孩子在这一方面具有天赋的表现。

身为家长的我们需要去发掘孩子身上的天赋才能,帮助孩子发挥他们身上的优势,让他们成为出色的人。

阅读非常非常重要

每天阅读国外主流报纸杂志,中外名著典籍,积累自己的知识储备量,是每个翻译员必做的事情之一。

由于个体接触的人和事范围有限,因此,阅读,为我们同人类心智史上最聪明的头脑,提供了对话的机会。

儿童阅读研究专家Lesley Mandel Morrow等人经过研究发现,从婴幼儿阶段培养起来的阅读习惯,会让孩子终生受益。当一个孩子的阅读能力越好,未来的学业表现也越好。

做父母的可以每天和孩子一起读书,大声朗读故事,多读有节奏押韵的书,系统介绍字母和声音之间的关联,不断介绍并熟悉新词汇,并教孩子怎么把一个字用在词组、句子和故事里,教孩子思考阅读内容,一起去图书馆。

在某个年龄,孩子会问一百万个为什么,一个问题会用一串为什么追问到底。此时他好奇心的窗户打开。

每个问题都是孩子学习的绝好机会,父母应耐心用他能理解的方式回答,如果回答不了,去查资料再答。

若在孩子想学习时无耐心教;而孩子不想学又灌,事倍功半。孩子越大,可以慢慢鼓励他自己去寻找答案。

培养孩子的自律性

对现在的大多孩子来说,自律是个稀缺品。

因为习惯依赖父母的安排和催促,他们对待事情总是三分钟热度,没有任何计划,做事只凭心情。

如果这种有始无终的现象长期发展下去,就容易养成孩子半途而废的习性。

陕西有一对并不富裕的农民夫妇,他们用自律去影响家中五个孩子,将他们培养成才。

父母起早贪黑给孩子挣学费,孩子也起早贪黑学习给父母挣脸面。在父母自律的影响下,五个孩子渐渐培养出了超越一般人的自律性。

最后五个孩子里,四个考入清华北大,最小的女儿准备攻战考研。一家人的命运也从贫穷走向了转折点。

优秀的背后是无数汗水的结晶,是数十年如一日的自律和坚持,是一种内化于心的优秀习惯。

气质美如兰,才华腹比仙。

从翻译官身上,不仅让我们领略了“腹有诗书气自华”的风采,更让我们懂得了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正确引导,孩子的个人努力和老师的教育,只有形成合力,才能培养出更加优秀的孩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