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白被低估的一首诗,深藏智慧,读懂受益一生

 古典书城 2021-03-24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yǎo)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李白《山中问答》

《诗经》里有这样一句话,“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一个人一生,很难数清会遇见多少人。有的人萍水相逢,然一见如故,有的人朝夕相处,却肚皮隔心。时间,确实能检验一切,但却无法改变,两条注定不能相交的平行线。知你者,只言片语,即可莫逆于心,不知你者,推心置腹,反倒生出嫌隙。

人活于世,都有脆弱,在最难捱的时刻,若能有一人,懂你用心,甘愿相伴,那也算世间美好。可是知音难觅,无人理解倒是常态。其实不被理解也没关系,真正相信自己的人,无须在意别人的态度。道不同不相为谋,一笑以应之,足矣。

那一年,李白三十岁,来到安陆白兆山隐居已一年有余。在这里,他结识了偶像孟浩然,娶妻生子,四处拜谒,家庭幸福,诗名广传,也算是过着难得的安稳生活。

一日,一在朝为官的何阁老回到家乡,听说村里来了位才华横溢的奇人,十分好奇,立即置酒备菜,命人请来。

一见李白,果真气度不凡,文章对答如流,诗作文采斐然。阁老甚是欣赏,举杯相邀,与李白痛快地喝了起来。

安陆民风,本就淳朴,

喝起酒来更是痛快,酒至微醺,只听阁老不解发问:“天下文士因隐居名山而扬名,君这般风流人物,为何择此无名碧山(白兆山别称)隐居啊?”

李白一听,就知这阁老也是世间俗人,要不怎会问出如此问题,放声一笑,看向窗外美景,只说一句“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说完,举杯一饮而下。

阁老不解深意,只觉诗文之美,请李白作成整篇写于纸上,此诗遂流传开来。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yǎo)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李白《山中问答》

落英缤纷,满目芬芳,溪流蜿蜒,云雾缭绕,青山绿水相映成趣。处于其间自在非凡,有此一般如诗如画风景,

何至于与他人挤于名山。短短四句,超脱之意尽显。

尤其“笑而不答心自闲”一句,表达虽含蓄婉转,却也难掩李白天生的狂傲之气。我李白的境界,凡夫俗子自是不懂的!惺惺相惜者,自不必多言,不相为谋者,倒不如一笑泯然。

且不论,李白是否有意借隐居碧山之名,彰显自己不落尘俗之志,但在白兆山隐居的他,有美景和妻儿相伴,倒也过了一段世外桃源般的日子。其中的幸福滋味,定是有的。

其实在作此诗前不久,

李白的好友孟少府也曾因此来信,怪他流连于无名小山隐居,忘却心中之志。李白还特意答复了一篇《代寿山管孟少府移文书》,“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以寿山(白兆山别称)之口吻尽述己志,愿倾尽才华,辅佐君王,安定国家,然后出世隐居,为天地四海而歌。此时,只是韬光养晦,伺机而动。

友人疑惑,乐于辩驳,阁老问起,一笑而过。只因他懂得,知他者,自能尊重他的选择,千言不多。

所谓“圈子不同,不必强融”,

对于道不同者,一笑而过才是最好的回应。没有相似的人生经历,也没有共同的价值追求,解释,此时只是一种没有意义的自我安慰。有的人,值得,而有的人,则不必。

李白一生都在寻求入世门路,不知被多少次拒之门外,若是常人,怕是早已回去继承家业了吧!面对着世人的不解,他很少顾影自怜,也很少试图寻求同情。

他昂起头,吟唱着,“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回应所有轻视他的人;他挥着手,高呼着,“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满腔都是对自己的坚定。即使一生奔波,难以实现理想,但是李白心中的那份自信与豪迈,却至死不休,惊艳千古。

自信的人,从不爱解释,也不必解释,时间和行动,自会为其正名。

若有人能懂,当是一件幸事,

可即使孤身一人,也不必刻意去追求。一个人真正成熟的标志之一,

就是不再渴求他人的理解,而是懂得尊重别人的选择。虽然我们常常能够获得外界的支持,但发自于内的力量才是最切实的动力。

莫言讲过一个自己的小故事,

有一次他请客吃饭,酒足饭饱之后,桌子上还是剩了不少的菜。从小生活艰苦的他不忍浪费,就急忙忙吃了起来。结果却被客人嘲笑太寒酸,非要把请客的钱全吃回来。莫言内心十分窘迫,此后在酒席上都会吃得慢条斯理一些,没想到又被人调侃太做作。

凡事皆有两面,如果为了迎合别人的喜好而活,那一定会丢了真正的自己。面对质疑,实在不必急于解释,

做好自己,胜过千言万语。

林语堂有一言,“人生在世,还不是有时笑笑人家,有时给人家笑笑。”笑人家时,不要失了分寸,

被人家笑时,学学李太白。不被理解,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也不能理解自己。

人生难得坦荡,不必急于辩白自己。

愿你我都能豪迈一笑,欢度余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