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白的这首诗只有4句,其意境之美,却能抵得上一篇《桃花源记》

 昵称32901809 2019-03-23

《桃花源记》是东晋文学家陶渊明的代表作。文中陶渊明虚构了一个美丽而宁静的世外桃源,并描绘了一幅人人安居乐业、和睦相处的美好生活图景。自《桃花源记》问世以后,便陆续有诗人根据它的意境创作出精彩的诗篇。如唐代诗人张旭《桃花溪》中:“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再如小编今天要为大家介绍的这首诗《山中问答》。

李白的这首诗只有4句,其意境之美,却能抵得上一篇《桃花源记》

《山中问答》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它和《桃花源记》一样,都是寄托着作者崇高而美好的社会理想,也都是在意境上尽得“美”字风流。只不过《桃花源记》是一篇长达320字的散文,而《山中问答》是一首只有28字的诗歌。但从意境上看,李白这首诗,完全抵得上一篇《桃花源记》。下面我们便来具体看看李白的这首《山中问答》: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李白的这首诗只有4句,其意境之美,却能抵得上一篇《桃花源记》

首句“问余何意栖碧山”,李白以提问的形式发端,突出题旨。即有人问我为什么要隐居在碧山?“碧山”,指的是白兆山,在湖北省安陆市内。唐玄宗开元十五年(727年)开始,李白在安陆居住了十年,期间有隐居白兆山桃花岩。那么,李白究竟为什么要隐居白兆山呢?

次句“笑而不答心自闲”,正当我们期待李白给出答案的时候,他却又“笑而不答”了。至于为何“笑而不答”,李白这次倒是给了答案。即“心自闲”,也就是心境自在悠闲。通过这三个字,我们也可以理解出李白“何意栖碧山”,就如同南宋词人张孝祥说过的“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一样。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李白的这首诗只有4句,其意境之美,却能抵得上一篇《桃花源记》

最后两句“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即这白兆山有桃花盛开,有流水杳然远去。这里别有一番天地,岂是人间能比。这两句诗便是引用了《桃花源记》中的意境,表现出了李白隐居之地,就如同《桃花源记》中的世外桃源,生活在这里当然要比人间要美得多。它所体现出来的美,则反映了李白豪迈潇洒的性格。

另外,这两句诗的言外之意是说,这白兆山别有天地,环境清幽美丽,且没有名利的枷锁,这是人间不能比的。那人间究竟是怎样的呢?虽然李白没有明说,但从李白的其他诗,和他的人生经历来看,它就是有黑暗的现实,和导致李白不幸遭遇的人间。所以李白隐居在这里,便是因为这里是他心中的世外桃源,在这里他能够悠闲自得、无忧无虑的生活。

李白的这首诗只有4句,其意境之美,却能抵得上一篇《桃花源记》

清代《雨村诗话》曾记载,不知善读古人书,在观其神与气之间,不在区区形迹也,如李白“问余何事栖碧山……”,岂非《桃源记》拓本乎?指的便是李白这首诗的意境和《桃花源记》一样。实际上,李白所寄托的和陶渊明一样,都是崇高而美好的社会理想。所以说李白这首诗,抵得上一篇《桃花源记》。

综观李白的这首诗,无论是如同世外桃源般的自然美,还是诗中体现出的意境美,包括李白崇高的理想美,都是令人心醉和回味无穷的。而现实生活中,我们或多或少会有不自在的一面,会有各种形式的枷锁,这时我们就需要寻找到自己心中的那个“世外桃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