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听沈祖芸教育报告02:学校正在变“小”

 丁玉海工作室 2021-03-24

看到这个题目,我想很多人想到的画面一定是在农村山区等偏远地区,一个学校,一名老师,若干名学生,这样的学校确实“小”,但是它不是沈祖芸所说的“小”,她所说的小是学校组织结构都在变小,变得能够适应每个孩子的未来发展。

在沈祖芸报告中提到的“东敲西打”学校,听起来我们都很向往,没有教材,只有主题;没有作业,只有任务;没有训练,只有体验;这才是回归到教育本质—为了人的社会化发展。还有成都的好奇学校,他的课程内容及其学校方式,让人神往,一辆被淘汰的大巴,竟然能够打造出一个“好奇图书馆”。

如果你认为沈老师所说的学校正在变“小”是指这种单纯的规模小,你就错了。北京十一学校在校学生有将近5000人,这还不算它的集团分校,但是他们通过建立的几百门课程,让学生在大学校里面组建多达几千个“小”学校,让学生在这些“微小”学校里面得到适合自己发展的方式。

反思这几年来我牵头开展的课程整合研究,其目的就是为了把课程作为学校变“小”的抓手,每个班级是一所学校,每个小组也成为学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