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激荡四百年:后秦灭亡北魏趁机捡漏,刘穆之病逝北伐军南归

 沉映香 2021-03-25
本文是长篇系列文章《激荡四百年》的第290篇
长安既失,后秦其他人都心无斗志,平原公姚璞和并州刺史尹昭献出蒲阪投降,姚赞率领皇室一百多人前往刘裕大营投降。
刘裕把他们全部杀死,然后把姚泓送到建康,绑赴刑场斩首,宣告立国三十三年的后秦退出历史舞台。
后秦灭亡,争霸中原的玩家又少了一个,天下隐然形成东晋和北魏南北对峙的局面,至于说北凉、西秦、夏国和西凉,终究是炮灰。
刘裕提议迁都洛阳,谘议参军王仲德进言道:“非常之事,非常人所能接受,一旦迁都,必然引起举国骇动。如今军队在外作战已久,人心思归,迁都之事,不宜提出讨论。”刘裕作罢。
刘裕如此顺利的灭亡后秦,在北方引起强烈反响,沮渠蒙逊因没能趁机分一杯羹气得暴跳如雷。恰巧门下校郎刘祥进宫向他奏事,沮渠蒙逊大骂道:“你听说刘裕进关,还敢穿得如此漂亮?”将其斩杀。
当初,听说刘裕讨伐后秦时,赫连勃勃对文武百官道:“姚泓不是刘裕的对手,况且他的兄弟纷纷背叛,还怎能抗拒别人?刘裕定能夺取关中。然而,刘裕也不会久留关中,最后还得回到江南,留下子弟和一些战将守卫。到那时,朕再去夺取关中,如同捡草拾芥。”
于是,赫连勃勃开始厉兵秣马,休养士卒,然后进兵占据安定,后秦岭北各郡县、军事重镇、戍所纷纷投降夏国。
刘裕暂时不想和赫连勃勃翻脸,派人出使夏国,致信赫连勃勃,相约结为兄弟之国。
面见刘裕使者时,赫连勃勃玩了一把心机,先命中书侍郎皇甫徽代写一封回信,暗地里背诵下来,然后当着刘裕使臣的面,口授舍人命他照写。读完回信,刘裕不禁叹息道:“吾不如也!”
义熙十三年(公元417年)九月初四,从东晋流亡至后秦的司马休之、司马文思、司马国璠、司马道赐、鲁轨、韩延之、刁雍、王慧龙以及桓温的孙子桓道度、桓道子、族人桓谧、桓璲、袁式等全都向北魏司徒长孙嵩投降,继续充当复仇者联盟。
后秦匈奴堡守将姚成都与弟弟姚和都也举城向北魏投降,拓跋嗣借机下诏,声称民间百姓凡是救出姚氏子弟送到平城的人,重重有赏。
拓跋嗣此举既显得仁义,也向世人昭示,在北方,我就是救世主。
十月十一,拓跋嗣征召长孙嵩等班师回朝。不久,司马休之死在北魏。拓跋嗣赐封司马国璠为淮南公、司马道赐为池阳子、鲁轨为襄阳公。刁雍上书请求到南疆报效,拓跋嗣以他为建义将军。
刁雍在黄河、济水之间招兵买马,创建游击队,骚扰东晋的徐州和兖州,刘裕出兵讨伐,不能攻克。刁雍又进驻固山,手下兵员达到两万人。
就在刘裕准备彻底解决刁雍等人,继续经略西北时,后方突然传来噩耗,让他不得不停下脚步。
十一月初三,刘穆之突然病逝,享年五十七岁。刘裕听说后,既惊且痛,一连几天为之扼腕长叹。
此时,北伐将士因长期征战,思念故土,大多数不愿再留,再加上刘穆之的突然去世,让后方失去了依托,刘裕无奈决定东返。
刘穆之去世后,东晋朝廷不胜惶恐,打算以太尉左司马徐羡之代替刘穆之,中军谘议参军张邵道:“现在情势危急,终究要委任徐羡之。然而,世子还没有决定一方的权力,应该问下刘裕。”
刘裕想让王弘代替刘穆之,从事中郎谢晦道:“王弘行事轻率,不如徐羡之。”于是,刘裕以徐羡之为吏部尚书、建威将军、丹杨尹,代管留任事务。
不过,虽然由徐羡之代替刘穆之处理政事,但过去朝廷中由刘穆之决定的大事,现在都送到北方,由刘裕亲自决定。
南归之前,刘裕以次子桂阳公刘义真为都督雍、梁、秦三州诸军事,安西将军,领雍、东秦二州刺史。此时,刘义真尚不到十一岁。
又以太尉谘议参军王修为长史;王镇恶为司马、领冯翊太守;沈田子、毛德祖都为中兵参军;仍以沈田子领始平太守,毛德祖领秦州刺史、天水太守,傅弘之为雍州治中从事史。
这个领导班子中,刘义真只是名义上的统帅,政务由王修说了算,军务以王镇恶的权力最大,但沈田子、毛德祖、傅弘之等都有部分兵权。
关中人一向看重王猛的威名,刘裕攻克长安,王镇恶的功劳最大,所以南方的将领都很忌恨他,尤其是沈田子自以为峣柳大捷,功绩不凡,与王镇恶争功,心里十分不平。
刘裕将要回到建康时,沈田子和傅弘之多次对他道:“王镇恶的老家在关中,不能完全信任他。”
刘裕道:“我留你们这些文武官员、将领和精锐士卒一万人,王镇恶如果图谋不轨,只能是自取灭亡,你们不要再多言。”
但刘裕又在私下里对沈田子道:“钟会之所以没有作乱,是因为卫瓘。俗话说“猛兽不如群狐”,你们十多人,难道还怕王镇恶不成?”
所谓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刘裕的这句话很容易让沈田子产生误解,以为他是监视王镇恶的,为后来的内讧埋下了伏笔。
三秦父老听说刘裕要返回江南,来到大营前痛哭流涕道:“我们这些残民,没有接受朝廷的教化,已有百年之久。长安十陵是你们刘家的坟墓,咸阳宫殿是你们刘家的住宅,你放弃它们想要去哪里呢?”
听闻此言,刘裕也很伤感,安慰道:“我接受朝廷的命令,不敢擅自停留。感谢诸位怀念故国的诚意,现在留下我的次子与文武贤才共同镇守这里,希望你们能和睦共处。”
十二月初三,刘裕从长安出发,自洛水进入黄河,开掘汴渠东返。
刘裕前脚刚走,氐族酋长徐骇奴、齐元子等人后脚就率领部众三万人投降了北魏,拓跋嗣派将军王洛生、河内太守杨声等西进接应。
接着,秦州、雍州等地的土著居民一千多家,推举襄邑令寇赞为盟主,也投降了北魏,拓跋嗣以寇赞为魏郡太守。
此时,秦州、雍州的百姓流亡到河南、荥阳、河内的有几万户,拓跋嗣又设置南雍州,以寇赞为刺史,封河南公,州治设在洛阳,设立雍州郡县安抚流民。寇赞善于招抚怀柔,前来归附的流民,比当初多三倍。
如此一来,刘裕虽然灭了后秦,吃得满嘴流油的却是拓跋嗣。战乱年代,人口的价值不亚于土地,甚至更有战略意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