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講:遼代玉器課題綱要 遼代: 遼AD907-AD1126計133年,農業及手工業由漢人經營。 契丹是古代生活於我國北方草原地區的游牧民族。自公元907年建立契丹國(後改稱遼)至1125年為女真所滅,傳祚二百餘載。 契丹的詞意是“鑌鐵”,即堅固之意。 耶律阿保機統一契丹各部,以遼河流域為中心,於公元916年建立了契丹國,947年改國號為大遼。疆域北到外興安嶺、貝加爾湖一線,東臨庫頁島,西跨阿爾泰山,南據燕雲十六州即河北及山西的北部。 遼在契丹時期並無符牌,隨著國力強盛,改原來以箭為號的舊制,而以刻木為契。 契丹族居於北方,原在遼水以北,漸入遼水流域,9-10世紀立國,統治華北,與宋對峙。北宋北方為遼,南宋北方為金。 遼代美術工藝可分為前,後兩期.而以遼興重熙年(1032-1055)為界,前期具有鮮明的契丹族特色,後期受漢文化影響較深. 遼金玉器由漢工碾成,但題材具有邊疆民足、草原民族特色。 契丹建遼國後,早期墓多為方形單室墓,中期以後出現多室墓、圓形墓和多角墓,而多室墓應以主室形制去認定墓葬時代的早晚。 單室八角形墓年代最早的紀年墓是聖宗太平九年(1029年)的蕭僅墓、較晚的紀年墓有道宗清寧八年(1062年)的耶律宗政墓、道宗咸雍元年(1065年)的耶律宗允墓。 宋遼澶淵之盟以後,遼與北宋和平共處、貿易往來頻繁。 黃釉瓷器是在遼代中期偏晚開始出現並一直延續至晚期。 遼代皇室與後族蕭氏崇信道教。 玻璃器是身份等級高貴的象徵,同時也反映出遼通過草原絲綢之路與中亞及西亞的文化交流。 遼代佛教流傳的以密教為主,信徒的修持方式主要為持誦陀羅尼真言。 《遼史‧營衛志中‧行營》中載:……秋冬違塞,春夏避暑,隨水草、就畋漁,歲以為常,四時各有行在之所,為之捺鉢。 《遼史‧營衛志上》的序文中說:「有遼始大,設置尤密,居有宮衛,謂之斡魯朵;出有行營,謂之捺鉢」。 《遼史》的「冬捺鉢」中有大略記載。皇帝的牙帳是以槍圍成硬寨,用毛繩繞結槍桿而成,每槍桿上端結有黑氈傘一隻,給衛士在傘下值勤時遮蔽風雪。 《遼史》的「春捺鉢」:皇帝每至,侍御皆服墨綠衣,各備連鎚一柄,鷹食一器,刺鵝錐一枚;於濼周圍相去各五七步排立。皇帝冠巾,衣時服,繫玉束帶,於上風望之。有鵝之處舉旗,探騎馳報,遠泊鳴鼓。鵝驚騰起,左右圍騎皆舉幟麾之。五坊擎進海東青鶻,拜授皇帝放之。鶻擒鵝墜,勢力不加,排立近者,舉錐刺鵝,取腦以飼鶻。救鶻人例賞銀絹。皇帝得頭鵝,薦廟,群臣各獻酒果,舉樂。更相酬酢,致賀語,皆插鵝毛於首以為樂。賜從人酒,遍散其毛。 春捺鉢稱之為「春水」。每年正月上旬由冬捺鉢起發,約60日到達,地點在長春州(吉林扶餘他虎古城)東北35里的鴨子河濼,河濼東西約有20里,南北30里。春捺鉢的生活以鉤魚、獵鵝(雁)為主,在天鵝未到時,先立帳於冰上,鑿冰鉤魚,冰融消後,就開始縱鷹鶻來捕鵝雁。 夏季捺鉢的所在,《遼史》說:「無常所,多在吐兒山」。吐兒山即永安山附近八、九十里的犢山,在今內蒙林西的東北。四月中從春捺鉢起行,卜吉地而往,為納涼避暑,故而多在大興安嶺的山脈如吐兒山之地。 《遼史》上載秋捺鉢的地點在伏虎林,從七月中旬由夏捺鉢起行,地點在慶州西北50里。 《遼史》載冬捺鉢地點在廣平淀,本名白馬淀,淀的面積東西有20餘里,南北10餘里,在永州東南30里。 蕭氏與耶律氏一直都保持著世代通婚的習俗,但凡姓蕭的女子都嫁給了姓耶律的男子,耶律姓的女子都嫁給了蕭姓的男子,所以耶律氏與蕭氏是遼朝的兩大貴族。

遼代玉器 風格: 流行以契丹、女真二族捺缽生活為主題的「春水」、「秋山」。 契丹皇帝春季捺缽,女真隨俗。 唐、宋盛行的插梳習俗、宋代異彩紛呈的簪、釵,契丹人並不流行。 契丹男子髡髮、女子辮髮,皆下垂於腦後,不若漢人髮髻宜於插戴簪、釵、梳櫛。 契丹人四時游獵的馬背生涯也不適於在頭上插戴首飾。 步搖指在簪、釵等上裝飾數挂串珠或金串飾直接插在髻上;行進時串珠、金葉隨之搖擺,平添婀娜風姿和悅耳之聲。步搖始於兩漢。 裝飾金葉的耳墜以及步搖冠,金璫是北方民族的傳統,在匈奴、鮮卑等民族中均曾流行。 馬飾奢華。 伏聽:為一種殉葬傭,傭伏身地下做諦聽狀,唐宋墓中即已出現,屬厭勝性質神煞明器,據成書于金元時期的《大漢原陵秘葬經》記載,自天子至庶人墓中皆置仰觀、伏聽。
人物: 遼人頂髮剃光,面部輪廓立體寫實,眼凸畫一橫線為眼,流行斜眼向上。 眉有垂眉、平眉、揚眉,橫眼,短鼻,小口。 遼盛行瓔珞、項鏈,而未見項圈;項鍊流行花苞形墬~遼代墬頭較大,金代較小。 多圓領,左衽,左襟;衣紋凹漥,左右撇開。窄袖,繫結於腹前。 遼代男、女皆戴指環。盾形以及嵌石指環是遼代指環的特色。 多配戴雜七雜八的掛飾,有五毒(蠍、蛇、蜈蚣、蟾蜍、蜘蛛,其中以蜈蚣為五毒之首。 )形制,器柄竹節狀。 內蒙古韓家窩鋪M1:2.8琥珀人像手持樹葉。 山西東風裡出土2.7公分跪拜琥珀童子~伏聽。 遼、金、元的人物面孔,眼、鼻、口都分開,以塊體表現。 雷峰塔(975年)玉童子的面孔俊秀,眼、鼻、口的交接處均琢磨圓潤。 首出銅質舞人、樂人。 遼~~髮有長尾。
 
出現伏虎山子,山子的凹漥不真圓。 秋山老虎臉部陰線深、寬、粗,後腿肌肉不發達。 秋山樹葉葉脈以陰線表示,主脈沒有凹漥。 減地工藝粗糙。
遼寧潮陽西五家子鄉吐鬚溝遼墓出土的木雕獅子掛鈴鐺。 個別動物出現鍾馗眼或丹鳳眼~是唐代遺緒。 巴林右旗6.5公分臥熊為坑點眼; 喀喇沁旗吉旺營子遼墓茶晶兔三刀眼。 雙魚紋的魚尾由八字紋專變為樹形。~~遼多魔羯魚。 魔羯魚口也啣火珠;魚鰭飾平行短陰線;魚尾平行陰線中夾平行短陰線,身飾菱格紋。 遼魚多寫實、規整、儉約。 陳國公主墓5.7公分玉佩雙魚邊緣出現鋸齒~開金代之風。 遼鹿角較長;瓜子形耳。 動物腿部肌肉不發達;腳爪幾條陰線簡單交代;前足交會,頦置其上。 遼代獅子的前腿不再表達肌肉,卷髮方向開始不一致。 遼魚呆滯,圓眼,雙線腮,雙線尾,啣荷花或水草。 琥珀蟬寫實;出現立姿鶴、鳳。

冠如靈芝;勾喙或平喙;長眼圓睛、橄欖形眼、三角眼、坑點眼;細脖;凸胸、腹節;身飾斜線菱格紋;毛髮濃短後飄;尾羽回卷如樹或三短尾加三長尾。 所啣綬帶細長,帶尾束札流蘇(延續五代)。 尾羽如樹葉,三層羽加平行長條陰線,尾羽亦同。海帶半形尾羽。 內蒙古巴林右旗洪格爾蘇木哈魯墓葬出土四層羽鳳形金戒指。 張開的羽毛多飾平行短陰線;多半形羽翼。 遼代出現很多簡約鳳形器物。 河北宣化雲鳳紋八短尾,三長海帶形尾,羽翼一揚一抑。 遼代開始羽翼一揚一抑。金銀器上遼鳥折翼。 內蒙古巴陵左旗遼代祖陵一號陪葬墓M1:239銀鎏金雙鳳啣火焰珠。

遼代流行花、樹、蓮、荷(未見蓮荷開花),未見水草。 葉中脈雙陰為陽,分脈陰線表示,主脈沒有凹漥,花葉緣邊框(或複瓣),或齒曲。 流行鑲嵌寶石的花形器物;花瓣有四瓣,五瓣花;銅鏡上有半形花。 遼代花流行重瓣,葉流行複葉,層層堆疊。~~花有花萼~五代風格。 葉紋翻轉,花葉外緣有小缺口(雲紋的起拱風格);荷葉前後掩映。 唐代多寶相花,遼代多裝飾花葉;流行側形花葉。
釵頭一如唐代內外圓弧,但有棱。 彎折上揚的耳環腳體現了唐、宋環腳形制向元、明的初步演變。 遼代多開口手鐲,模鑄成型,中間寬扁,兩端漸次收窄~唐風。 陳國公主墓出土7.8公分雙龍紋金手鐲~開元、明、清先河。 盾形戒指環面是遼代的首創。 遼代隨身佩帶的工具流行竹節柄~金代也流行。 流行臂韝。 《新唐書.卷二四.車服志》:「德宗嘗賜節度使時服,以鵰銜綬帶。」
三個摩尼珠與厚圓片耳飾;個別單珠。 魔羯魚尾陰線夾平行短陰線,雙線尾;鑲嵌綠松石。 花果造型耳墬。 連珠紋加花苞耳飾;半鐲連珠紋。 半圓珠形耳墬。
遼、金帯銙多花鳥紋,遼代帶銙桃形,杏葉形,內葵口與外葵口形。 遼代玉帶多素面,個別邊框;帶束長方大孔;桃銙單面圓弧。 吐爾基山胡人方帶銙:頭戴官帽;深目,高鼻,落腮鬍鬚;上衣下褲,著長靴;地毯上掀;束結飄帶尾如花;細瘦卷草紋;減地面飾魚子紋;直邊。 遼寧朝陽耿知新墓白玉帶雕斜向交錯山形紋。 內蒙古小劉丈子玉帶雕菊花紋。 陳國公主墓金帶銙為豎立鉈尾狀。 流行各型各式小型鎏金銅帶飾。 出現鎏金銅悍腰,如冠飾。 流行馬飾;獨特的半桃形帯銙。
流行各種材質的骨朵或權杖頭; 各種動物造型盒;疊勝盒,花口形金銀盒,長圓筒狀盒最具特色。 遼代流行雞冠壺,葫蘆型罐、壺。 遼硯唐風,花葉口;改塊凸為圓柱凸;出現平底與唐宋同。 遼印邊長6~7公分;遼代印璽鈕較底,金代更高;童子鈕。 流行銅玲與銅鐸~一種風鈴。 項飾多鑲金。多金絲或銅絲球。 流行多楞琉璃珠或琥珀珠。 瑪瑙長管項鍊遼金都流行;瑪瑙長管鑲金、銀帽。 出現馬頭簪。 很多墬子實際為塔幡墬~尤其是多稜水晶墬。 臂韝有玉質,更多瑪瑙質。 流行各種材質的骨朵或權杖頭。

紋飾:

※《辭海》稱,瓔珞是貫串珠玉等而成的裝飾品,多用為頸飾,富麗繁縟。
※ 吐爾基山遼墓是繼陳國公主墓、耶律羽墓以後又一次重大契丹考古發現。 ※《遼史》中大名鼎鼎的契丹建國太巫神速姑。 ※ 質古公主是耶律阿保機和述律平唯一女兒。 ※ 陳國公主(1001年~1018年),耶律氏,16歲嫁長自己十餘歲的舅舅駙馬都尉蕭紹矩。 ※ 狻猊,神話生物。類似麒麟的神獸,龍生九子,狻猊便是其中之一,狻猊如獅,喜煙好坐,一般出現在香爐上吞煙吐霧。因其好坐,亦作座獅。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該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