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湘云醉卧》课堂实录及评点(中)

 诗画绍国 2021-03-25

“一贯评课”九:

——诗画红楼《湘云醉卧》课堂实录及评点

(中)

广东省深圳市园岭实验小学   特级教师

肖绍国/执教

浙江省绍兴县教师进修学校  特级教师

周一贯/评点

  聚焦醉卧,试问美为何物  

师:这就是“红楼十景”最美画面之一的“湘云醉卧”。现在,让我们走进这段文字的字里行间,去寻觅美的踪迹。请前后四个同学就这段文字展开讨论:哪里发现了美?是怎样的美的细节打动了你?(板书:美)(学生展开小组讨论,教师随机参与其中)

第一句:“青石”的美学意象

师:(学生讨论后)我们来一句一句地捡起那些美的句子,去抖落那些美的细节。先来看第一句。(动画:从整段话里飞出一句话)(果见湘云卧于山石僻处一个青石板凳上,业经香梦沉酣。)

师:在讨论中,谁发现了这句话中美的细节?

生:我从“业经香梦沉酣”看出了她睡的很香、很美。

师:我想十一二岁的小姑娘打鼾声应该也是很动听的。

生:她睡在青石板凳上,我感觉很美。

师:非常棒,大家把“青石板凳”圈出来。联系上下文展开想象——

石凳的颜色?

生:青色。

师:石凳的大小?

生:不大,刚容下一个十一二岁的小姑娘躺下。

师:石凳的形状?

生:长条状。

师:石凳的位置?

生:山石的僻静处。

师:这是一个青石板凳,青色,是一种怎样的颜色?古往今来,中国人对“青色”有着一种特殊的眷恋。战国思想家荀子说:(大屏幕出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战国﹒荀子《劝学》)

图片 / 来自诗画绍国

生:(师生共读)。

师:放眼唐诗,到处是一片“青青”世界。在王维的笔下,什么是青的?(大屏幕出示)(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图片 / 来自诗画绍国

生:(师生共读)。

生:客舍是青的。

师:在李白的笔下,什么是青的?(大屏幕出示)(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唐﹒李白《古朗月行》)

图片 / 来自诗画绍国

生:(师生共读)。

生:云朵是青的。

师:在杜甫的笔下,什么是青的?(大屏幕出示)(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唐﹒杜甫《绝句》)

图片 / 来自诗画绍国

生:(师生共读)。

生:天空是青的。

师:在张志和的笔下,什么是青的?(大屏幕出示)(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唐﹒张志和《渔歌子》)

图片 / 来自诗画绍国

生:(师生共读)。

生:斗笠是青的。

师:在唐人眼里,“青”似乎具有一种神奇的力量,这种信仰显然是影响了唐以后的人们。苏轼也爱“青”:(大屏幕出示)(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北宋﹒苏轼《水调歌头》)

图片 / 来自诗画绍国

生:(师生共读)。

师:苏轼相信,青青的夜空里有他想要的答案。

师:辛弃疾也爱“青”:(大屏幕出示,师生共读)(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南宋﹒辛弃疾《村居》)

图片 / 来自诗画绍国

生:(师生共读)。

师:辛弃疾相信,青青的草地里有他想要的生活

师:袁枚也爱“青”:(大屏幕出示,师生共读)(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清﹒袁枚《苔》)

图片 / 来自诗画绍国

生:(师生共读)。

师:袁枚相信,青青的春天里有他想要的风景。

师:曹雪芹也爱“青”:(大屏幕出示,师生共读)(果见湘云卧于山石僻处一个青石板凳上,业经香梦沉酣。——清﹒曹雪芹《红楼梦》)

图片 / 来自诗画绍国

生:(师生共读)。

师:曹雪芹相信,青青的石板凳上有湘云想要的好梦。

师:方文山也爱“青”:(大屏幕出示)(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当代﹒方文山《青花瓷》)

图片 / 来自诗画绍国

生:(师生共唱)。

师:方文山相信,青青的天空里有他想要等的人。

师:对一种颜色如此痴迷,跨越千年,也只有中国人能做到,这就是中国文化、中国思维。再回到这块青石板凳上来,曹雪芹就那么不轻易的一点,这块石凳子就散发出不一样的美。现在,你觉得这青石板凳有着一种怎样的美?

生:有一种中国风之美。

事:是呀,这是一块浸润着千年中国风之美的石头。

生:我认为他透露着诗情画意之美。

师:为什么会透露着诗情画意呢?不就是一块冰冷的石头吗?

生:它可是石青色的。青色可以表达一种鲜活、幽静,不被随意打扰。

师:这个“青”是有魔力的,可以青的生机勃勃,也可以青的很幽静。像这样的青石板凳在大观园里还有吗?

生:有。

师:但为什么只有这一个260多年前的青石板凳被人们记住了?而且还将被人们永远津津乐道下去。

生:因为湘云。

师:你认为,怎样才能产生美?

生:产生美背后一定要有人。

生:产生美其实是人与自然的一种巧合。

师:是呀,美,似乎是一种等待、一种巧合……这正是,石青色等湘云,而我在等你!美!

(板书:青石)

第二句:“芍药”、“花枕”的美学意象

师:再来看第二句:(动画:从整段话里飞出一句话)(四面芍药花飞了一身,满头脸衣襟上皆是红香散乱。)

师:在讨论中,谁发现了这句话中美的细节?

生:“四面芍药花飞了一身”,这里的芍药花飞了湘云一身,好美呀!

师:芍药花飞着飞着就把湘云盖住了,芍药花就像湘云的什么?

生:被子。

师:快把“芍药花”圈出来,联系上下文展开想象——

芍药花的颜色?女生通常会猜粉色,男生大多猜白色,到底什么颜色,请看下面的注释。

生:花瓣各色。

师:芍药花的大小?

生:宛如团扇大小。

师:芍药花的形状?

生:圆圆的、花瓣大。

师:芍药花的位置?

生:在青石板凳的四周。

师:这是一场芍药花落,芍药花,是一种怎样的花?古往今来,中国人对“芍药花”有着一种特殊的眷恋。早在西周时期,少男少女就用芍药传情:(大屏幕出示)(维士与女,赠之以芍药。——西周﹒《诗经》)

图片 / 来自诗画绍国

生:(师生共读)

师:唐代的张九龄认为芍药生在仙界:(大屏幕出示)(仙境生红药,微芳不自持。——唐﹒张九龄《芍药赋》)

图片 / 来自诗画绍国

生:(师生共读)

师:唐代的孟郊认为芍药最为温柔:(大屏幕出示)(家家有芍药,不妨至温柔。——唐﹒孟郊《看花》)

图片 / 来自诗画绍国

生:(师生共读)

师:北宋的秦观认为芍药最为有情:(大屏幕出示)(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北宋﹒秦观《春日》)

图片 / 来自诗画绍国

生:(师生共读)

师:南宋的姜夔认为芍药最为痴情:(大屏幕出示)(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南宋﹒姜夔《扬州慢》)

图片 / 来自诗画绍国

生:(师生共读)

师:清代的曹雪芹知道芍药为谁痴情:(大屏幕出示)(四面芍药花飞了一身,满头脸衣襟上皆是红香散乱。——清﹒曹雪芹《红楼梦》)

图片 / 来自诗画绍国

生:(师生共读)

师:清代的曹雪芹还知道芍药的另一种用途:(大屏幕出示)(四面芍药花飞了一身,满头脸衣襟上皆是红香散乱……又用鲛帕包了一包芍药花瓣枕着。——清﹒曹雪芹《红楼梦》)

生:(师生共读)  

师:对一种花如此痴迷,也只有中国人能做到,这就是中国文化、中国思维。再回到这芍药花上来,曹雪芹就那么不轻易的一撒,这芍药花就散发出不一样的美。现在,你觉得这芍药花有着一种怎样的美?这芍药花枕头有着一种怎样的美?

生:自然美。

师:什么是自然美?

生:纯洁。

师:你觉得呢?

生:动态之美,四处飘散。

师:是呀,这朵芍药花就有了不一样的美,它有动态,有跨越时空隧道美,有跨越千年的美。像这样的芍药花落、芍药花枕在大观园里还有吗?但为什么只有这一场260多年前的芍药花落、芍药花枕被人们记住了?而且还将被人们永远津津乐道下去。你认为,美是什么?怎样才能产生美?产生美的条件有哪些?

生:我觉得古人赋予了芍药花不同的意义,他飘落到云姑娘这里,显得云姑娘更加憨厚可爱、娇小动人。

生:这里还以体现出环境之美,湘云是以青石为床,芍药为枕,衬托出湘云的美。

师:是呀,美,似乎是一种等待、一种巧合、一种碰撞、一种偶然……这正是,念山石僻处芍药,年年知为湘云生!美!

(板书:芍药、花枕)

第三句:“扇子”的美学意象

师:再来看第三句:(动画:从整段话里飞出一句话)(手中的扇子在地上,也半被落花埋了。)

师:在讨论中,谁发现了这句话中美的细节?

生:我从“半”看出来,芍药花很多,很美。

师:那怎么不是全被埋了,而是半被埋了呢?

生:给以一种若隐若现、浮想联翩的感觉。

师:好一个若隐若现。你说呢?

生:从“也”字看出湘云也被花埋了,覆盖了。

师:非常好,中国的文字就是要被这样慢慢地品。还有吗?

生:手中的扇子掉下来,说明湘云睡得很熟。

师:把“扇子”圈出来,扇子,一件普普通通的生活用品。古往今来,中国人对“扇子”有着一种特殊的眷恋。西汉的班婕妤喜欢扇子:(大屏幕出示)(裁为合欢扇,团圆似明月。——西汉﹒班婕妤《怨歌行》)

图片 / 来自诗画绍国

生:(齐读上句)

师:圆圆的扇子像什么?

生:明月。

师:东晋的桃叶喜欢扇子:(大屏幕出示)(七宝画团扇,灿烂明月光。——东晋﹒桃叶《团扇歌》)

图片 / 来自诗画绍国

生:(齐读上句)

师:扇子发出的光像什么?

生:明月光。

师:唐代的杜牧喜欢扇子:(大屏幕出示)(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唐﹒杜牧《秋夕》)

图片 / 来自诗画绍国

生:(齐读上句)

师:轻轻的扇子用来干什么?

生:扑萤火虫。

师:北宋的苏轼喜欢扇子:(大屏幕出示)(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北宋﹒苏轼《赤壁怀古》)

图片 / 来自诗画绍国

生:(齐读上句)

师:摇着羽毛扇的那位英雄是谁?

生:周瑜。

师:清代的曹雪芹喜欢扇子:(大屏幕出示)(手中的扇子在地上,也半被落花埋了。——清﹒曹雪芹《红楼梦》)

图片 / 来自诗画绍国

生:(齐读上句)

师:这是谁将扇子用来被花埋?

生:湘云。

师:清代的曹雪芹喜欢扇子:(大屏幕出示)(忽见前面一双玉色蝴蝶,大如团扇,一上一下迎风翩跹,十分有趣。宝钗意欲扑了来玩耍,遂向袖中取出扇子来,向草地下来扑。——清﹒曹雪芹《红楼梦》)

图片 / 来自诗画绍国

生:(齐读上句)

师:这是谁将扇子用来扑蝴蝶?

生:宝钗。

师:清代的曹雪芹喜欢扇子:(大屏幕出示)(晴雯听了,笑道:“既这么说,你就拿了扇子来我撕。我最喜欢撕的。”宝玉听了,便笑着递与他。晴雯果然接过来,“嗤”的一声,撕了两半,接着“嗤嗤”又听几声。——清﹒曹雪芹《红楼梦》)

图片 / 来自诗画绍国

生:(齐读上句)

师;这是谁将扇子用来撕着玩儿?

生:晴雯。

师:同一把扇子,在《红楼梦》里的命运也不一样,湘云用来把花埋,宝钗用来扑蝴蝶,而晴雯用来撕着玩,真有意思!对一把扇子如此痴迷,也只有中国人能做到,这就是中国文化、中国思维。再回到这把扇子上来,曹雪芹就那么不轻易的一丢,这扇子就散发出不一样的美。现在,你觉得这扇子有着一种怎样的美?

生:我觉得这是一种意境美,显得湘云更加豪双。

师:这把扇子竟有这样的神奇功能,在黛玉手上就增加了黛玉淑女的气质,在湘云手上就增添了湘云洒脱的气质。怪不得女孩这么喜欢扇子。

生:我觉得还有一种亲和美。湘云睡觉,掉在地上被落花埋了,很香甜。

师:是呀,这是扇子就像湘云的宠物,非常鲜活。是呀,美,似乎是一种等待、一种巧合、一种碰撞、一种偶然……——这正是,红香散乱湘云卧,轻罗小扇花半埋!美!

(板书:扇子)

第四句:“蝴蝶”的美学意象

师:最后看第四句:(动画:从整段话里飞出一句话)(一群蜂蝶闹穰穰的围着他,又用鲛帕包了一包芍药花瓣枕着。)

师:在讨论中,谁发现了这句话中美的细节?

生:“一群蜂蝶闹穰穰的围着他”,体现了动态美。

师:蜂蝶确实会让我们想到蜜蜂和蝴蝶,还有一词招蜂引蝶,但这里并不是蜜蜂,而是和蜜蜂一样大小的蝴蝶。请把“蜂蝶”圈出来。古往今来,中国人对“蝴蝶”有着一种特殊的眷恋。最著名的当属战国时期“庄周梦蝶”的故事了,大意是:一天庄子做梦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梦醒之后发现自己还是庄子。究竟是庄子梦中变为蝴蝶,还是蝴蝶梦中变为庄子?他百思不得其解,其中有一句是这样的:(大屏幕出示)(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战国﹒庄子《齐物论》)

图片 / 来自诗画绍国

师:这2000多年前的一个“蝴蝶梦”引发了后世无数中国人的“蝴蝶梦”。

生:(齐读上句)

师:要读出他的困惑,他的苦恼。

师:(范读)。

生:(再次齐读)。

师:唐代李商隐的蝴蝶梦:(大屏幕出示)(庄生晓梦迷蝴蝶。——唐﹒李商隐《锦瑟》)

图片 / 来自诗画绍国

生:(齐读上句)

师:唐代李白的蝴蝶梦:(大屏幕出示)(庄周梦蝴蝶,蝴蝶为庄周。——唐﹒李白《古风五十九首》)

图片 / 来自诗画绍国

生:(齐读上句)

师:北宋黄庭坚的蝴蝶梦:(大屏幕出示)(怎得身似庄周,梦中蝴蝶,花底人间世。——南宋﹒辛弃疾《念奴娇》)

图片 / 来自诗画绍国

生:(齐读上句)

师:南宋范成大的蝴蝶梦:(大屏幕出示)(可怜蝴蝶梦。——南宋﹒范成大《寒夜观雪》)

图片 / 来自诗画绍国

生:(齐读上句)

师:南宋陆游的蝴蝶梦:(大屏幕出示)(化蝶有残梦。——南宋﹒陆游《吾年过八十》)

图片 / 来自诗画绍国

生:(齐读上句)

师:明代马致远的蝴蝶梦:(大屏幕出示)(百岁光阴如梦蝶。——明﹒马致远《夜行船﹒秋思》)

图片 / 来自诗画绍国

生:(齐读上句)

师:清代曹雪芹的蝴蝶梦:(大屏幕出示)(一群蜂蝶闹穰穰的围着他,又用鲛帕包了一包芍药花瓣枕着。——清﹒曹雪芹《红楼梦》)

图片 / 来自诗画绍国

生:(齐读上句)

师:好像没有做梦呢?联系前文再看:(大屏幕出示)(一群蜂蝶闹穰穰的围着他,又用鲛帕包了一包芍药花瓣枕着。业经香梦沉酣……——清﹒曹雪芹《红楼梦》)

生:(齐读上句)

师:到底还是做梦了,曹雪芹是托湘云、蝴蝶替自己做了一个梦。对一只蝴蝶如此痴迷,也只有中国人能做到,这就是中国文化、中国思维。再回到这群蝴蝶上来,曹雪芹就那么不轻易的一梦,这蝴蝶就散发出不一样的美。现在,你觉得这蝴蝶有着一种怎样的美?

生:有一种跨越千年的美,清代的曹雪芹也梦到蝴蝶。

师:还有著名的古代爱情故事《梁祝》里的经典曲目《化蝶》,这蝴蝶之美已经不简单。

生:还有一种命运美,蝴蝶碰巧遇到了庄周,与梦相融合。

师:相信上完这一课,你也会梦到蝴蝶的,这也是我第一次知道了蝴蝶还有一种命运美。

生:我觉得还有一种历史美,跟随者曹雪芹的脚步欣赏。

生:我觉得也有一种意境美,芍药的花瓣把蝴蝶引来了,形成了一幅美丽动人的画面。

师:原来是芍药的香引来了蝴蝶,湘云进入了梦乡,芍药的落盖住了扇子,半被话埋,青石板上也有芍药花瓣。是呀,美,似乎是一种等待、一种巧合、一种碰撞、一种偶然……这正是,湘云晓梦迷蝴蝶,落入芍花无处寻!美!

(板书:蝴蝶、梦)

(未完待续)

【关于作者】 

诗画绍国(肖绍国)

生于江南小河旁,漂于岭南大海边。一生为一件大事而来——爱语文、教语文。苏轼评王维之诗画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之悟。诗乃文字,画乃画面,文字与画面的互现,是特级教师肖绍国“诗画语文”的理想和境界。原创、精致、诗画、小资,关注“诗画绍国”,给您一个不一样的母语世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