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巴赫的创作及其宗教情结(上)

 愚儿namu 2021-03-25

导读: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是一个伟大的作曲家,在他所创作的千余首作品中,大部分是宗教作品,这与其家族的宗教传统和早年的神学教育的影响是分不开的。巴赫的音乐作品体裁囊括了除歌剧外,当时流行的各类音乐体裁,包括管风琴作品、康塔塔、受难乐、弥撒曲等等。而巴赫至深的宗教情结恰恰体现在他的创作中,如管风琴中圣咏的运用,康塔塔中的宗教情结,登峰造极的受难乐和弥撒。本文试图从对他的宗教活动、创作活动和他的作品中的观点的分析来探求巴赫宗教艺术的真谛。
巴赫生活的时代是封建专制与宗教把德国推入黑暗的时代。他出身音乐世家,但信奉基督教,他一生的大半时光是在教堂中度过的。在他浩如烟海的千余首作品中,有四分之三是宗教作品。巴赫的音乐作品形式多样,体裁囊括了除了歌剧外的当时流行的各类音乐。在历史上,他完善了现存的各种音乐形式。在器乐领域中,他努力使当时的所有乐器手法产生出所能产生的一切效果;在复调音乐中,他努力发掘主题在无穷无尽的细节中所能表现出的各种各样的形式。他以自己的艺术帮助实现了路德的理想,从而使宗教音乐达到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顶点,他真正成为一代信仰的代言人,应该说:他首先是一个虔诚的马丁?路德基督教徒,其次才是个音乐家。

一、家族的宗教传统和早年的神学教育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S.Bach),被称为“西方音乐之父”,这是因为巴赫家族是一个兴旺的音乐世家。从十六世纪中叶到十九世纪末,三百多年间巴赫家族中共出现了五十二位音乐家。J.S.巴赫的祖父和父亲都是音乐家,他自幼就生活在良好的音乐环境中。巴赫的哥哥是一名出色的管风琴手,曾教他学习音乐。而在巴赫家族的所有音乐家中,J.S.巴赫更是光芒四射,以前无古人的音乐成就彪炳史册。巴赫家族世代居住在迈森.图林根.萨克森地区,即德意志神秘主义和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盛行的地区。在16世纪前期,德意志的传统文化和宗教改革的信仰同斯拉夫文化和反宗教改革进行着一场针锋相对的斗争,巴赫家族的信仰在这场斗争中倒向了马丁?路德教。这个家族的祖先魏特.巴赫便是个虔诚的路德教徒。魏特.巴赫对路德教的那种至深的虔诚精神,成为巴赫家族信仰的传统。
不仅是这种家庭传统影响,还有信仰坚定的神学教育。J.S.巴赫7岁进入爱森纳赫地方的一所学校接受文化及神学的教育,在拉丁中学初级班里便同时用拉丁文和德文背诵并牢记《旧约》中的诗篇,神圣语录和使徒书,在奥尔德茹夫文科中学的六、七年级和吕讷堡拉丁文中学的八、九年级里,通过对洪特尔(Mohole)的《洪特尔概论》一本路德教的经典教科书的学习,熟悉了路德教义。此后,巴赫不断通过各种方法勤奋学习神学以及神学体系的辩论知识(逻辑),他曾细心研究了二十余本马丁.路德本人的专著,以及五十多本路德教其它领导人撰写的教义争论和宗教实用书籍。
马丁.路德教使J.S.巴赫产生了崇高的信念、至深的虔诚精神,以及纯洁和质朴(纯洁和质朴是新教的特色)的信仰,形成了他坚强的意志,而这一切后来都强烈地影响了他的音乐创作。

巴赫的创作
巴赫在世时,是一位杰出的管风琴演奏家,但他的浩如烟海的创作在当时却鲜为人知,在他去世后长时间也不被人重视,几乎销声匿迹。直到1829年,门德尔松在柏林歌唱学校指挥了《马太受难曲》,情况才发生变化,巴赫的音乐才开始复苏,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开始声名雀起。1850年,德国成立了巴赫协会,经过半个世纪的努力,于1900年出版了《巴赫全集》。
巴赫创作了巴洛克时期除歌剧之外所有的音乐体裁。包括康塔塔、乐队组曲、协奏曲、受难曲、弥撒曲、独奏奏鸣曲、前奏曲、幻想曲、变奏曲、经文歌、古组曲和舞曲等等。虽然大部分已散佚,但流传下来的仍有五百多部之多[2]。
一,管风琴作品
由于巴赫是杰出的管风琴家,并以此而名世,因而在他的创作中,管风琴音乐便成为他创作的重要领域。在这里,他把北德(布克斯特胡德)和中德(帕赫贝尔)的风格融进一炉,留下了包括所有管风琴的体裁,把18世纪的管风琴艺术推至顶峰,重要作品包括《a小调前奏曲与赋格》(BWV543)、《g小调幻想曲与赋格》(BWV542)和《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BWV565)。他为管风琴写的六首三重奏鸣曲(BWV525530)是他把意大利室内乐三重奏鸣曲的形式移植到管风琴上的一种尝试。巴赫的众赞前奏曲是这种形式的最高成就。巴赫共写了约170首众赞前奏曲,其中一部分编成《管风琴小曲集》,另一部分在莱比锡创作的被编辑成三册。
二,羽管键琴及楔槌琴作品
巴赫为羽管键琴及楔槌键琴写了大量的前奏曲、幻想曲、托卡塔、赋格曲、组曲、变奏曲、奏鸣曲、随想曲、小品以及这两件乐器与乐队的协奏曲等等。他为这两种键盘乐器谱写的《平均律钢琴曲集》、《法国组曲》、《英国组曲》《帕蒂塔》、《f小调托卡塔》、《d小调半音阶幻想曲与赋格》(BWV903)、《哥登堡变奏曲》等。其中如《平均律钢琴曲集》中每首各包括一首前奏曲与一首赋格,它们用二十四个大小调证明了平均律在平均律键盘乐上的可行性和艺术创作的优越性。为羽管键琴写的《d小调半音阶幻想曲与赋格》(BWV903)是巴赫键盘乐的一个杰出范例。而在《哥登堡变奏曲》(BWV988)中,巴赫又使主题加变奏这种形式达到了高度发展的水平。
三,小型合奏曲
巴赫这类作品包括为小提琴和羽管键琴而创作的奏鸣曲(BWV10141015)。为维奥拉甘巴和羽管键琴 创作的奏鸣曲(BWV10271029)及长笛和羽管键琴的奏鸣曲(BWV10301035)。
四,大型合奏曲
巴赫的协奏曲形式多样,他写过两首小提琴与乐队的协奏曲,一首为两把提琴与乐队的协奏曲,他的协奏曲的代表作是其六首《布兰登堡协奏曲》(BWV10461051)。他还共写了四首管弦乐组曲(BWV106610690)。此外,他的《音乐的奉献》和《赋格的艺术》都是复调艺术的伟大精品。   
五,康塔塔
康塔塔本来是一种世俗的音乐体裁,后来运用于宗教,产生了宗教康塔塔,而这种体裁到了巴赫手里却大放异彩。这类作品写了300首左右,除散佚的以外,还有200多部宗教康塔塔。除宗教康塔塔外,还有一些世俗康塔塔。如《基督处于死亡的枷锁中》(BWV4)、《上帝是我们坚强的堡垒》(BWV80)、《我满足了》(BWV82)等,在今天仍非常著名。
六,受难乐
受难乐也是体现巴赫创作成就的主要领域,据说巴赫共写作了五首受难曲,但目前存世的是四部,即:《马可受难乐》(BWV246)、《路克受难乐》(BWV247)、《马太受难乐》、《约翰受难乐》,(另一部在编目录时不祥)。完整保存的只有两部,即《圣马太受难曲》和《圣约翰受难曲》
七,弥撒曲
 巴赫一共作有5部弥撒曲,其中包括《B小调弥撒》《G小调弥撒》(BWV235)《F大调弥撒》(BWV233)《A大调弥撒》(BWV234)《G大调弥撒》(BWV236)。其中《B小调弥撒曲》是巴赫弥撒曲的力作,是五部中最优秀的一部。 
(未完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