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厉害了,幼师的观察记录~优秀案例分享

 当代学前教育网 2021-03-25


观察记录是老师们平时必写的,为了帮助孩子更健康快乐的成长,记录他们进步的点滴,老师们除了传授孩子们每日必学的知识外,还要单独观察个体成长,因材施教。幼师,是全天下所有老师中最耐心、细心、注重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教师。为了让老师们在书写观察记录时更具经验,更具专业性,当代学前教育网推荐了一些优秀教师的优秀作品,供老师们学习参考,这些作品都是来自于《第十一届当代杯全国幼儿教师职业技能大赛》的优秀参赛作品,感谢这些园所老师的无私分享,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帮助更多幼师小伙伴们

01

小班观察记录《发现新玩法》

作品名称】:《发现新玩法》

作者】: 陈丽清

园所名称】:厦门市翔安区新店第一中心幼儿园

观察对象】:益智区陈奕冰小朋友

年龄段/班】:小班

观察时间】:2017年10月30日

观察背景】:

我在益智区投放了一份新的操作材料,用孩子们日常生活中容易看到的废旧材料,完成“找图形”的挑战。因为我投放的废旧材料种类多、数量多,完成“找图形”的挑战后会剩余一些材料,我没有规定玩法,看看孩子们会不会自己发现新玩法,实现一个操作材料多种玩法。

观察目标】:

提供的低结构废旧材料是否能引起幼儿的兴趣,促进幼儿的发展。

观察过程】:

今天早上(小班)区域活动时间,我在益智区投放了一份低结构区域材料,材料都是孩子日常生活中容易看到的东西。这份区域材料马上吸引了班上孩子的注意力和兴趣。陈奕冰像个“小老师”对其他小朋友说:“我们先把布铺整齐,不要着急找图形。”铺好布后,陈奕冰拿着牙膏盒,尝试寻找跟牙膏盒一样大小、形状的图形。她一下子找到相对应的图形,高兴地说:“耶!找到了。我真棒。” 接着她又拿了一个正方形的饼干盒,尝试寻找跟饼干盒一样大小、形状的图形。这回寻找的时间比较长。最后陈奕冰用求助的眼神看看我,我对她说:“老师相信你可以找到的,想想办法试一试。”她点点头拿着饼干盒,看见相似的图形就先摆放一下。不一会,“找到了!”她用兴奋的眼神望向我,我竖起大拇指对你说:“宝贝你真棒!”

陈奕冰满足地继续玩,这回她拿了一块长方形的纸皮试试,发现这是多出来的形状。另一个小朋友说:“图形都找到了,这个怎么玩了?”“我来试试!”她尝试将纸皮套在手腕,挥舞手臂,纸皮像风车一样转起来了。陈奕冰高兴地说:“这个可以放在手上转就像风车一样。”她把这个新玩法教给了小朋友。大家就发现了可以用手、脖子、腿、腰转。陈奕冰多次尝试后跟小朋友说:“放在腰上转的时间很短,用手转就转好久啊。”不一会她又发现了一个新玩法,把大大小小的纸皮摆好,玩起了跳格子。陈奕冰高兴地说:“这个玩具真好玩。”

观察分析与反思】:

分析:在玩这份低结构的材料时,我发现陈奕冰很有“小老师”的风范,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在小朋友着急开始玩时,她及时提醒小朋友要先铺好布,才能看见完整的图形宝宝。我觉得陈奕冰小朋友很细心,操作材料前懂得思考。在寻找图形成功时,她还学会了自我肯定,自我表扬。遇到困难时,在我给予她鼓励后,她重新尝试、反反复复的探索。终于找到了图形,同时她也获得了满足感和自豪感。这样不轻易放弃、不断探究的精神对于陈奕冰今后面对更大的困难很有帮助。

活动中,陈奕冰愿意和其他小朋友合作和交流,能主动地承担挖掘发现剩下的纸皮该怎么玩的重任。她说:“我来试试。” 看来她在游戏中已经学会慢慢地在思考了,我很支持陈奕冰的这个行为。她积极的思考,发动小脑袋,很快就发现了剩下的正方形纸皮的新玩法,自信地表述纸皮的新玩法,我对于陈奕冰发现的新玩法很新奇,也感到好骄傲。通过多次的尝试,陈奕冰还从“转纸皮”发现了规律。放在腰上、脚上、脖子上转的时间很短,用手转就转好久。我很欣赏她不断探索,反反复复玩,得出经验的做法,真不错!看来陈奕冰已经在尝试独立地解决问题了,真棒!最后她已经不限定于玩转纸皮了,不一会她又发现了一个新玩法。陈奕冰把大大小小的纸皮摆好,玩起了跳格子。在这次活动中,陈奕冰起了一个重要的角色,善于思考,积极探索新玩法,并愿意带领其他小朋友一起玩。陈奕冰的表现真让我惊讶!

反思:活动中我发现了陈奕冰的想象力与无限的创造力,我很惊喜。不可否定陈奕冰的想象力比我还要丰富,只要给她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去尝试和探索,她会用实践经验发现问题。我相信把陈奕冰今天的表现告诉爸爸妈妈,他们一定会为陈奕冰感到骄傲的。今后我在区域材料的投放中会多选择一些能操作、多变化、多功能的废旧材料。相信陈奕冰会继续愿意独立解决问题,交流分享她的发现,并且善于思考,勇敢自信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02

中班《“转糖饼”区域游戏》

作品名称】:《“转糖饼”区域游戏观察记录》

作者】: 李冬琼

园所名称】:成都市玉林实验幼儿园

观察对象】:转糖饼”区老板

年龄段/班】:中班

观察时间】:一个星期

观察背景】:

班级开展了“四川小吃”这一主题活动,结合主题活动,当月,我们开设了“转糖饼”这一个小区域,孩子们对转糖饼很感兴趣,参与该区域的小朋友总是很多。

观察目标】:

1、小朋友能自主选择角色,愉快,有序的进行游戏。

通过游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小朋友的游戏能力。

观察过程及反思】:

观察记录一: 

    区域游戏时间,“小吃街”区,今天小楷做“转糖饼”的老板,还在摆放“转糖饼”的材料时,已有两个顾客排队。两分钟左右,小楷将所有材料摆放好,顾客已经有七名了。小楷开始与顾客对话:“你好,你想转糖饼吗?一元一次。”a客人递过一块钱,转了一次,高声喊道:“是龙啊!”小楷将分开的糖饼“龙”和棍子穿在一起,递给a号顾客。接着接待第二名顾客,三名,四名,到第五名时,后面已经排了近十个孩子,等待的孩子开始在走廊里嬉笑,小楷望着我说:“我已经忙不过来了?”顺应他的话说:“需要我帮忙吗?”小楷说:“你帮我穿一下吧。”于是我加入到了孩子们的游戏中。帮他给顾客串糖,给糖。

 附图1.2:

观察记录二:

“糖饼区”有两名工作人员了,客人们仍然络绎不绝的排队来玩转糖饼游戏。二号工作人员小莹在工作一开始就不停地穿着糖饼,不到五分钟就穿完了所有的糖饼,并插在了糖饼架上。小莹开始在“糖饼区”无所事事,偶尔回收一下糖饼也是一分钟可以完成的事。一号工作人员晨晨与顾客b交流着, b给了钱转到一只蝴蝶时,b对晨晨说:“我能不能换一个,我想要一个凤凰。”晨晨说:“不行,转到哪个就是哪个。”b拿着蝴蝶走了。

 附图3.4:   

个人思考一:

        平日,小朋友对小吃街的游戏就很感兴趣,加入“转糖饼”新游戏后,通过孩子的排队购买的现象可以看出,孩子们对“转糖饼”游戏的关注度很高。老板“小楷”虽然有一定的游戏经验,但面对等待得长队,一个人既要照顾客人,又要制作糖饼,有些无暇顾及。因为“老板”的工作效率较慢,导致后面等待得孩子情绪也较为浮躁,不停地嬉笑打闹。

调整措施:

活动后,请“老板”小楷与两名客人共同分享自己的感受,小楷说到自己简单客人太多,忙不过来了,有一名客人说自己等得太久了,一名客人说自己后来没有等了。我们又一起分析了两位客人等待与不等待的原因:没有等待的幼儿是因为有李老师的帮忙才减少了等待的时间。大家一致决定,“糖饼区”需要两名工作人员。一号工作人员卖糖饼,二号工作人员将糖饼和小棍穿在一起,并回收糖饼。于是我们从新增添了一套工作人员服饰。

个人思考二:

      二号工作人员在游戏中无所事事,并不是她不知道该做什么,而是她已经完成了工作任务,由此可见,简单的半成品糖饼和小木棍,对她来说已经太简单了,她已有足够的能力操作这些材料,这些材料已不能再提升她的能力。 一号工作人员与顾客的对话,“我可以换吗?我想要一个凤凰”让我看到,孩子们有自主选择的意识和迫切满足自己需求的欲望,老板的一句“转到什么就是什么?”及b客人最后还是拿走的蝴蝶,让我觉得,孩子们的规则意识很强。那么如何在应有的规则中有满足孩子们的需求呢?

调整措施:

       活动后,我们又进行了谈话。首先问小朋友:“每次转糖饼最想转到什么?”孩子们的都争相的回答凤凰,龙,公鸡等糖饼,我又问:“要是没赚到怎么办呢?”有孩子说:“没转到就只能拿转到的啊!”也有孩子说:“如果可以选就好了。”听到这声音,我赶紧追问:“我们可不可以设置一个可以自己选择糖饼的图形呢?”所有的孩子都高兴的拍手同意,最后我们商量决定在转糖饼的盘上画一个圆饼,转到圆饼的就可以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糖饼。我又接着问孩子们:“你们都想要什么样的糖饼呢?”孩子们的回答更是多种多样:草莓味的叮当猫,巧克力的爱心……我又问:“那谁来做这些糖饼呢?”大家都觉得可以请二号工作人员来做。我又问到:“那么多口味的糖饼,都可以用什么做呢?”孩子们也给出了很多答案,用彩笔画,用剪刀剪,用胶泥扭……

于是,我们又为糖饼区提供了彩纸,彩笔,胶泥,白纸,塑料纸,剪刀,胶棒等等不同的未成品材料。现在糖饼区的内容更为丰富了。孩子们参与的兴趣仍很浓厚,却没有了最初的浮躁,一号工作人员仍然乐呵呵的给大家玩着转糖饼的游戏,二号工作人员也能在忙着制作糖饼的同时,一起为转到圆形的孩子欢呼,并不时给转到圆形的孩子推荐自己制作的新作品。

或许这次的调整,又会有新的矛盾产生,但是我们不畏惧。因为游戏总是在不断的矛盾中,生成着一个又一个新的游戏,迁移着孩子一次又一次的经验,提升着孩子一种又一种的能力。 每一次的改变,都让我们享受到无尽的欢乐。

03

中小混龄《搭高楼》

【作品名称】:《搭高楼》

【作者】:陈钰

【园所名称】:青海省政府机关幼儿园

【观察对象】:幼儿

【年龄段/班】:(3-4岁)(4-5岁)中小混龄

【观察时间】:2017年5月

【观察背景】:室内区域

【观察目标】:《3-6岁幼儿学习发展指南》科学:初步的探究能力

【观察过程】:

(一)注意:发生了什么?

今天分组活动时,怡然、洋洋、星星和小恒在室内自由选择了立方体搭建。他们说要建小区搭高楼。首先他们将四块粉色大垫子拼在一起,小恒将装有立方块的箱子取出并摆放在垫子旁边。洋洋从箱子里取出红色立方体,并将红色立方体进行搭高楼,又依次取出黄色、绿色和蓝色立方体,分别在红色立方体的旁边进行搭高楼。并对旁边的怡然说:“瞧我垒的楼,我还要摆条路。”说着又在旁边按颜色将蓝色、黄色、红色和绿色的立方体进行颜色分类并平面搭建。

(图一)  

怡然在一旁观察着洋洋的垂直垒高说:“我也能搭高楼”,他也将立方体进行颜色分类,先垒高了绿色说:“我的绿色楼是两个单元,都是4层,蓝色楼是5层,红色楼也是两个单元,一个单元高,一个单元低,分别是4层和3层,说完便选择黄色进行垂直垒高。” 

(图二) 

小恒在一边说“我的小区是彩色的,你们看,都比你们的高,你们数数看,1、2、3……有的8层,有的9层,最低的都是7层,我还要在旁边建造一个车站。 ”

(图三)

星星说:“你们搭高楼,我来建围墙。”他将绿色和黄色的立方体挑出来,按从左到右的顺序,逐一按颜色将立方体摆放在垫子的凹槽中,摆完后跪趴着,左手撑着地,右手数着 “围墙”说:“我的围墙做好了,很结实。”

(图四)

这时,洋洋走到另一组的垫子边说:“我还要建造一些不一样的楼。”他跪坐在地板上,选择了一块蓝色的操作板,按每一排一种颜色的样子,将彩色拼插积木拼插好,又选择红色的拼插积木,按从左到右的顺序,将红色楼房进行垒高。

(图五)

垒高到第6层时,他双手端着蓝色操作板上的 “高楼”,走到他的小伙伴中间,和大家一起分享着他们的小区。

【观察分析与反思】:

(二)识别:什么样的学习发生了?

1.感知形状与空间关系  

(能感知物体的形体结构特征,拼搭出该物

体的造型)

2.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 

(能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发现其相同于不同)

3.亲近自然,喜欢探究

(常常动手动脑探索物体和材料,并乐在其中)

4.感知和理解数、量及数量关系

(能通过数数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

(三)回应:我们应该如何进一步支持这方面的学习?

1.材料支持:利用多种活动材料帮助幼儿在物体与几何形体之间建立联系。

2.游戏支持:为幼儿提供“按数取物”的游戏。

3.空间支持:班级区域活动,如“钞票、物品标价、电话号码”等。

4.心理支持:有意的引导幼儿观察周围事物,学习观察的基本方法,培养观察与分类能力。

04

中班《从“中国打日本”到“五国大战”》

【作品名称】:《从“中国打日本”到“五国大战”》  

【作者】: 汤红梅

【园所名称】:成都市双流区机关幼儿园 

【观察对象】:邓淳予

【年龄段/班】:中班

【观察时间】:两周

【观察背景】:

近段时间,抗日片横行,孩子们也颇受影响。在计划时间,邓淳予说他的计划是到积木区用单元小积木做一个“中国打日本”的战斗情境,同组的廖泽嫣听后非常感兴趣,也加入到该游戏中。随着“中国打日本”游戏的开展,更多的孩子参与进来,游戏的内容也从“中国打日本”——“三国大战”——“四国大战”——“五国大战”。这里面发生着很多让我们有趣的故事,让我们来看看吧!

【观察目标】:

1、通过连续游戏的观察指导,不断提高幼儿游戏能力及游戏水平。

2、在连续观察指导中,促进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观察过程】:

在工作时间里,廖泽嫣和邓淳予在建构区玩“中国打日本”的游戏。他们只玩了20分钟不到的就完成了计划,接着请我给他们照相,并告诉我说他们做了一个新的计划,要去图书区看书了。我看了看时间和他们搭建的东西,忍了忍,没有说什么。海森高主动学习中一直强调老师要“管住嘴”“管住手”“睁大眼睛”“竖起耳朵”。教师只有少说多听,多注意孩子的意图与活动,孩子才有可能多说,多思考。管住我们的嘴,管住我们的手,让幼儿积极主动去研究、去探索、去解决。我尊重了他们的新计划,但如何来提升他们的游戏水平和延长他们的游戏时间呢?

3月20日   回顾时间:持续性游戏的萌芽

邓淳予:“今天,我和廖泽嫣在积木区用单元小积木、笔盖、奶罐、小动物做了一个“中国打日本”的游戏。

老师:“今天,你和廖泽嫣在积木区用单元小积木、笔盖、小动物做了一个“中国打日本”的游戏。我很好奇你这里用了这么多的笔盖是用来干什么的?”老师拿出手机给孩子看游戏时的照片。

邓淳予:“这是子弹啊!没有子弹怎么打仗”

教师重构孩子的话后问:“我很好奇“中国打日本”是谁赢了?”

廖泽嫣:“当然是中国”

老师:“可这两边看起来都差不多,我不知道哪边是中国呀?”

邓淳予看着照片,指着其中一边说:“这边是中国!”

我看了看图片接着问:“怎样让我一眼就能看出来这边就是中国呢?”

邓淳予想了想说:“我想到了!画一个红旗放在那里就知道哪边是中国啦!”

老师:“对,可以画一面红旗插在那里就知道它是中国了!”

3月21日  工作时间:再次观察,了解和支持幼儿游戏的需要

这次,孩子们不光用了单元小积木、玩偶,他们还用到了空心积木、各种汽车、红旗……,建构从第一次的平面、单一到第二次的立体、复杂。游戏时间也大大延长,直到整理时间(40分钟左右)。在《儿童发展评价量表》的学习态度领域中学习主动性与做计划中,幼儿在工作时间里花一定的时间(至少20分钟以上)来完成他们的计划,是5级。同时,他们的游戏场景不再是中国和日本,而是加上了美国的“三国大战”,形式更加的丰富。

在上一次的回顾时间,我们通过谈话让孩子找到了问题所在,同时孩子也主动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让孩子有了这一次继续游戏的愿望。这一次,孩子首先尝试了提出的办法解决了上一次遗留的问题。在《儿童发展评价量表》的学习态度领域中的解决问题里,幼儿能识别出问题的所在并用语言表达出来是3级,因此上一次回顾时间邓淳予识别出了问题,提出了解决办法,但并未实际的游戏中解决问题,只达到了3级,处于中级水平。这次游戏,邓淳予根据自己提出的想法,成功地解决了上一次遗留的问题。根据《儿童发展评价量表》学习态度中解决问题的幼儿不断尝试一个或多个想法,直到他成功解决一个简单的问题来看,通过教师的谈话和幼儿自己的探索,邓淳予已经从3级发展到了4级水平。

3月23日  计划时间:观察解读,有效运用“传声筒”策略

邓淳予:“今天,我们又在积木区玩“战斗”的游戏”。

老师重复孩子的话

邓淳予:“昨天做的是中国、日本和美国三个国家在打仗,我觉得英国也想来打仗。”

廖泽嫣:“好复杂哦!”

老师:“邓淳予,廖泽嫣说有四个国家打仗,太多了,很复杂”

邓淳予:“恩,要不我们先去纸上画一个地图,等一会再来照着地图做”。

老师:“中国、日本、美国和英国四个国家打仗的游戏的确很复杂,邓淳予说先在纸上作一个设计图,廖泽嫣,你觉得这个主意怎么样?” 

廖泽嫣:“可以可以,我们可以先去艺术区设计自己的国家,再来搭建自己的那个国家!” 

商量好后他们从积木区去了艺术区拿出纸和笔各自开始设计自己国家的图纸,画好后紧接着又拿着自己的图纸去了积木区对照图纸玩起了“战斗”的游戏。

这一次,孩子们通过游戏前的图纸设计,再到游戏中对照设计来建构游戏,孩子们将自己的计划实施地更加具体。材料也从最初的积木、玩偶等到汽车、自制坦克、人偶等,从“三国大战”到“四国大战”,游戏场景和游戏内容更加复杂,游戏的细节也更加丰富了。当廖泽嫣觉得4国大战很麻烦的时候,邓淳予主动提出了在纸上画一个地图,再照着地图来搭建。在《儿童发展评价量表》解决问题的5级水平是幼儿帮助同伴解决问题,邓淳予能够在廖泽嫣遇到问题时针对这个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案,主动帮他解决问题,他已经达到了5级水平。

在这一次的师幼互动中,我们也采用了重复和重构策略,老师像“传声筒”把廖泽嫣和邓淳予的话重复一次,让孩子看到老师对自己语言的关注和认可,给孩子足够的时间说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3月29日  工作时间:持续观察,支持幼儿游戏能力的不断提高

邓淳予和廖泽嫣、黄梓辰、唐涵睿继续去积木区玩“战斗游戏。他们先去了艺术区找到纸和笔设计自己的国家。接着再各自拿着图纸到积木区搭建,并在完成自己的国家后,我看见他们用长木板放在各个国家中间,把他们连了起来。

老师:“我看见你们将长木板铺在地上。!”

邓淳予:“这是马路。”

老师:“哦,这是马路。”

黄梓辰:“那边的国家太远了,有敌人来后汽车、坦克开不过去的,不能相互帮助打日本。”

邓淳予:“这是我帮他想到的。如果不修马路的话打起仗来我们的车和坦克、大炮就开不过去,有了马路我们的大炮就可以开过去打跑他们!”

教师描述了幼儿的搭建的“打仗”场面后,邓淳予高兴地拉着我的手邀请我和他一起玩这个游戏。他还交给我一根长方体积木做枪,让我嘴里发出“砰砰砰”的子弹发射的声音,跟着他们在战场上跑来跑去。

孩子们的游戏从“四国大战”到“五国大战”。游戏材料较前三次更加丰富,在大炮、坦克的基础上增加了导弹、火箭。以往的三次游戏里,几个国家只是孩子们散乱的修建在那里,如果没有孩子们的介绍解说,看起来关联性并不强,也比较散乱。但这一次孩子们通过“马路”这一纽带,将五个国家紧密的连在了一起,同时,参与游戏的孩子由最开始的2名到现在的5名,游戏情景也从最开始的“中国”“日本”对打到现在的联盟、支援和配合,更加复杂有趣。

在《儿童发展评价量表》解决问题的5级水平是幼儿帮助同伴解决问题,邓淳予能够在黄梓辰遇到问题时针对这个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案,主动帮他解决问题,他已经达到了较高的5级水平。

【观察分析与反思】:

在邓淳予和廖泽嫣的这个连续观察案例里,从第一次的“中国打日本”到第二次的“三国大战”还是第三次第四次的“四国大战”和“五国大战”,我们可以看到他在《海森高儿童发展评价量表》中的“学习主动性和做计划”和“解决问题”两个内容中由开始较低的级别3逐次到较高的级别5。其中,老师并没有在幼儿一出现问题时就马上介入告诉他解决问题的办法,而是通过重复和重构策略,给他机会识别问题;在幼儿正视问题后,又通过追问的方式让他尝试用自己的想法来解决问题,同时在与幼儿的互动中始让幼儿关注到老师和幼儿的谈话,鼓励他多思考,延伸和拓展已有的经验,而不是简单地告诉他:“你应该这样做!”

通过这样的师幼互动,今后幼儿在遇到类似的问题就会进行关联性的思考,学会灵活运用成功经验。在这个关于邓淳予和廖泽嫣的连续观察案例中,老师运用“传声筒“的方法引导孩子同伴协助,自己解决问题,将主导地位还给孩子。同时,老师为孩子提供了合理的教学支持,为孩子的主动学习提供了平台,没有选择做“保姆教师”,而是在不断推动幼儿游戏发展过程中,做一名“有意图的教师”。

05

大班《老师,我画不了这样的》  

【作品名称】:《老师,我画不了这样的》  

【作者】:  王文宁

【园所名称】:南京师范大学

【观察对象】:淼淼(女)

【年龄段/班】:大班

【观察时间】:(2017年10月21日)

【观察背景】:

为开发绘本对幼儿的美育价值,教师在语言区设置了小桌子,并投放了纸和画笔,幼儿自己选择喜欢的某本绘本的某页画面来临摹。

【观察目标】:

1、幼儿临摹活动中是否具有创造性表现

幼儿在临摹活动中遇到困难如何解决

【观察过程】:

淼淼和可可是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区域游戏时淼淼和可可选择去了语言区画画。淼淼选择了绘本《带着鱼儿去旅行》里的小猫叼着小鱼缸站在栏杆上的画面,可可选择了绘本《我妈妈》选择了像“仙子”一样的妈妈来画。淼淼先从画面下方的栅栏开始临摹,她先在纸的左侧画了一条竖线,接着画了一条直线和一条竖线组成了栅栏的轮廓,接着又在内部画了两条交叉的直线。此时可可还没有开始动笔画,而是一直用没有打开的水彩笔时反复沿着“妈妈”的轮廓“画”。之后淼淼在栅栏内部画了半圆、直线、心形来装饰栅栏。之后她开始准备画小猫了,可是她迟迟没有下笔,抬头看了可可,说道:“你怎么还没有画?我都画好栅栏了,你看。”周可听到知道,便打开笔开始画了。淼淼又继续开始盯着小猫看了一会之后,便在栅栏的上方画了三个皇冠。画好之后回过头说:“老师,我好害怕啊,我害怕我画不好这个小猫。”我蹲下身来说道:“不要害怕,你不用和这个小猫完全一样,你可以画出一只你自己想要的小猫。”淼淼思考了一会,便画了一个圆形之后在里面画了带睫毛弯弯的眼睛、鼻子和弯弯的嘴巴。在圆上用大三角和小三角表示耳朵,又画了椭圆形来表示猫的身体,并在前三分之二的部分画了曲线,并在后三分之一画了一朵小花,最后画了向上翘的尾巴并在里面加了一条虚线,之后画了小猫的腿并用用短线描绘小猫的爪子。画了这些之后,她看了看对面的周可今天扎了两个辫子,说道:“我也要给她梳两个辫子”便开心地在分别再耳朵下方画了两条弯曲的辫子。之后她又在猫的耳朵画了蝴蝶结,并向周可说道:“看!我还给她加了蝴蝶结”周可抬起头说:“那它喜欢蝴蝶结吗?”淼淼自信地说道:“喜欢啊,我很喜欢蝴蝶结。”我问淼淼:“你喜欢在语言区画画吗?”她说:“喜欢,我想画哪一个就可以画哪一个。”我说:“你的小猫的脸是面对我们的,书上的小猫是看着下面的,你能画这样的吗?”她说:“不,朝下看的太难画了,我只能画看着我们的。”

【观察分析与反思】:

观察分析:幼儿在临摹过程中注意到了绘本的构图特征,但是儿童并没有完全按照绘本来进行临摹,注意细节的刻画,加入了大量的装饰,有很强的个人色彩,如:“我喜欢蝴蝶结,所以小猫也会喜欢”,好朋友梳了两个辫子,也给小猫咪加了两个辫子。同时也能看出儿童画的特征:1、遮挡关系。画中的栅栏和小猫是垂直排列的,因为栅栏上方画了皇冠,为避免重叠,儿童将猫部分悬空放在栅栏上方。2、理智的写实主义。虽然儿童知道画上的猫是侧脸,但是还是画出了正脸的猫。幼儿只会描绘原型的属性,而不考虑实际透视问题。

反思:在选择绘本进行画画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幼儿的自主性,幼儿在绘画过程中表现出了高度的投入,并且伴随愉快的情绪体验。绘本临摹并没有限制了儿童的创造性,反而区域的特质给幼儿带来自由创作的空间,创作过程中可以与同伴和教师交流。教师需要有目的地筛选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绘本投放到语言绘画区。在区域活动时间注意观察,并在适当的时候为儿童提供支持。

相关文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