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幼师投稿】教学记事—《教学上的第一次“碰壁”》

 当代学前教育网 2021-03-25


教学上的第一次“碰壁”

湖南长沙市浏阳市

张琼


当年,我是一名刚毕业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在踏入工作岗位之前,因为在学校中参加过各种实习和比赛,自认为略微有点教学经验,喜欢创设具有新意,别具一格的教学设计,注重每个教学环节的衔接过渡,每个环节的重难点均有考虑,但整体感知却发现教学环节设计虽然很流畅,但与目标的契合度不高,仅注重教学的“形式美”“开头美”和“环节美”,仅看重教师的教如何顺利进行,却忽视了幼儿的学、师幼互动在教学中的关键作用和幼儿的经验提升。

加入工作岗位之后,因园所师徒结队项目,我有幸面向园所经验丰富的教师上了四节语言活动公开课,课后自我总结,有以下四个问题是每个听课人的共性反馈:其一是活动中的情绪没有渲染出来;其二是课堂中教师的表情、语言过于单一,不够丰富,听课人会产生疲倦之意;其三是对幼儿的回答没有反应,缺乏引导;其四是提问没有跟目标衔接上,目标可谓基本未达到。简单的四个点,可能与每一位刚进入工作岗位的毕业生而言都有共鸣,但当听到这样的反馈时,脑袋瞬间处于停滞思考状态,同时打击了之前在校园里对教学产生的自信心,也更新了我对教学的新认识。打破个人的盲目自信之后,我对自己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认真总结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以后执教需要注意的地方。

一、重目标,清晰重难点

任何一个教学活动都不是走过程,目标的设定也不是做摆设,而是要融入到整个教学活动中。可见,目标的合理设定才是整个活动的风向标,是疏通整个活动的关键。所以,教学活动不应头轻脚重,而应以目标为重点进行圈形开展。重难点是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对目标进行等级划分,从某中程度上意味着我们的教学要有梯度,还要考虑幼儿的认知负担。从重难点分解到具体实施过程时,要着重了解此环节需要突破的重难点是什么,用何种方法解决是一节优质活动的亮点所在。

二、重经验,在经验基础上提升

每一次课后反思会有一种感觉,似乎活动中的某些知识点幼儿都掌握,但是我总是在简单的梳理而已,听其他听课教师的反馈,我发现个人了解幼儿的经验基础但是缺乏在课堂中对幼儿已有经验进行提升的能力,所以幼儿总是停留在原有经验基础之上,这就是导致我的教学目标未能实现的真正原因。例如在某次生活活动集体教学中,我给幼儿提供了丰富的感官刺激,某些幼儿也能用语言表达感受,但是在环节最后没有进行相应的总结提升,没有给予他们“顺应”的机会,所以课堂最后还是以失败告终。除此,在反思中发现用幼儿的已有经验去导入,理解知识点等融入各个环节,幼儿的表现会给执教者许多惊喜。

三、教学活动中的课堂常规,依然重要

优秀的集体教学活动,为了保障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有序温和的教学常规依旧很重要,幼儿常常会因为教师模棱两可的一句话。或是一个不正当指令而产生行为上的偏颇,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巧妙的进行课堂常规的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

四,情感的渲染是带动幼儿进入课堂的重要手段

《指南》中提出学前教育阶段的教育重在情感的体验,特别是在语言活动中,情感的抒发和传递是教学的重点,如何让幼儿体会情感并向幼儿传递情感是非常讲究艺术性的。首先,幼儿的学习方式是感官感受,直接体验,所以教师在上课时的情感展示是非常重要的,很多时候我们会说教师上课就得变成演员,以前没有那么深刻的体会,但如今却深知其重要性。其次,情感的传递还是要嫁接在幼儿的经验基础上,超越幼儿的经验就会隔断幼儿产生情感理解的机会,所以立足儿童才能将情感推向高潮。

教学是一种艺术,一种长期磨砺和实战的艺术,也是一种创造和享受的艺术,更是一种散发行动与人性之美的艺术,做好教学,首先得成为一个懂孩子的人,还得成为一个充满艺术美的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