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杨老师影响我至今的三句话

 杨春林的班 2021-03-25

「您在教育上有任何问题,欢迎留言」

点上方蓝标即可关注我们的公众号

▽▽▽








杨老师的三句话




文/傅一舟

今天回到高中感慨万千,主要是先前热播电视剧《想见你》与当年在被窝偷偷看的《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一样,掀起了我们这一代人对于青春的回忆。

高中是有温度的。看到你们,我想到了很多我的朋友。虽然他们如同《那些花儿》唱的那样,已经远离了我们的生活,但不得不说他们曾经给过我们的温暖和支持一直在脑海中最深处。当我们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的时候,当我们内心脆弱的时候,我都会想起那些曾经最纯粹的笑意或者言语。

我听闻,大家也会苦恼于自己的人际交往,其实没事,我和你们一般大的时候一样,也有过这样的烦恼。但是,其实大多数的朋友都会成为过客,只是我们需要认真,向善地对待我们身边愿意和自己交往的朋友,毕竟他们会成为我们一生的追忆。

高中也是精彩的。知识已经忘记了差不多,物理课电磁场粒子怎么飞,化学课气体从仪器的上口还是下口进,这些真的都不记得了。但是,高中三年深深影响了我,所以,今天我从蘑菇街跳槽到阿里,特意来母校向老师汇报。和同学们分享杨老师对我影响最深的三句话。

01

一、对于你从事的事业,做一行爱一行精一行。

杨老师这个话是在高考前的最后一节语文课上说的。其实就像杨老师一直和大家说的那样,他的第一志愿本来不是教师,但是他做了,也努力做了,目前在这个领域已经有一些小成就。世界是多元的,我们确实可能不知道未来我们可以做什么,就像十年前我们不会猜到抖音快手进入我们的生活,我们的衣食住行都联了网络,网络主播一天就可以赚上别人一年的收入。10年前的双十一,我们在109班高唱《单身情歌》,谁能想到十年后双十一再也没人提光棍节。世界的变化增加了我们未来的不确定性,但是无论我们从事什么,如果我们专注,聚焦,在这一个领域做到极致,扬长避短,那么不确定的世界中我们也能确定地找到自己的位置。

当年杨老师鼓励我们在班级的窗前大作文章,让它变成一个广告位,上面铺设一些班级正面的信息,既可以创新和别的班级的交流,也可以让同学们发挥创意。当时我所在的窗户宣传小组经常放弃午睡,策划各种点子,最终班级走向了全校,我们也如同“鲶鱼”一样,激发了全校各个班级的创意。当年杨老师鼓励我们讲自己澎湃的青春感情记录下来,我们开始写了《爱的日记》,那本本子至今还在我家的柜子里,我们用心记录了我们当时最真的情感和最朴素的故事,甚至于当时写《爱的日记》的笔名就是我在公司的花名。

很多事情,我们总是在做的时候不知道它的价值,但是我们认真做了,之后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回报。

02

读大学一定不是人生终点,我们的目标不只是读某一所大学。

高中毕业后进入某一所大学是我们的目标,但是不是唯一的目标,更不是人生的志向。杨老师说过一些同学在进入大学后彻底放飞,或者开始盲目,直到最后走向堕落。人生很长,不是只有分数,也不是只有校门,我们要在社会中立足,必须扬长补短。

刚刚杨老师也说我PPT做得好,不瞒大家说,由于我每次金牌管理员都是周六值班,用到周末的时间做PPT的事情我妈也很不理解,但是当时因为我的坚持和热爱,我妈也拗不过我。到这几年我越来越享受到当年专注PPT的好处了,包括获得大学老师更多的关注,在学生会竞选演讲中赢得胜利,在工作中脱颖而出,让老板关注到,甚至于老板的PPT也大都是我完成。

人生很长,比的还是人本身。比的还是那些团队协作、乐观向上、靠谱做事的本性。如果我们只关注到了未来下一阶段的目标,当我们真的到下一阶段,我们自然会盲目。我们的人生不是也不应该是分数组成的。我们面临的社会很复杂,今年经济情况不好,大环境都在过苦日子,不少企业纷纷裁员,在学校我们一次考差了,没关系没人会赶你出去,但是在社会,我们如果没有发挥价值,很可能就会被淘汰。分数决定了我们的起点,心态决定了我们的未来。

03

要学会和不喜欢的人相处。

我们不是人民币没有办法做到人见人爱。我想杨老师也一定有很多人喜欢他,也一样,有很多人不喜欢他。

杨老师那时候经常讲一个故事,一个大师有三个徒弟,一天大师问三七二十几?徒弟甲说三七二十一,徒弟乙说三七二十二,这两人吵得不可开交。徒弟丙跑来问大师,大师说,三七二十二,让徒弟丙带话回去。后来徒弟甲乙不吵了,徒弟甲和丙找到大师,问“您明明知道三七二十一,为什么三七二十二呢?”大师说“不要和弄不灵清楚的浪费口舌,不然你也是弄不灵清的”。徒弟恍然大悟。这个故事至今我也讲给我的团队小伙伴听。存在即合理,对于不同的意见甚至是错误的意见有时候不需要去纠偏,而应该包容和接纳。

所以我现在对于杨老师抓阄座位的做法深感同意。就好像你的人生遇到什么样的人其实是不确定的,但是不管你喜欢不喜欢,你都应该学着去和他们相处。

大学毕业后我参加工作,取得了一些小成就,在我前一家公司很快获得晋升,成为了最年轻的基层管理者。后来我听闻有一个别组同事在电梯里说我们部门人浮于事。我就把他拉入微信群内,开始沟通。沟通无非三个方面(1)希望有疑惑的地方可以找到当事人沟通;(2)我们部门的人事分工以及未来规划;(3)不建议公开场合说这些未知信源的消息。后来不打不相识,他了解了我们的工作职责,我也知道了他的真实想法,同时他也不再乱说。

这样在公众场合乱说话的同事,我自然是不喜欢的。但是我们应该坚守底线,积极沟通,如果我们一味打压或者大骂一顿,效果肯定也是负面的。又如果已经完成沟通,却还蛮横无理,自然一笑了之。

其实这三句句话我现在回想起来,总结一下就是一句话:扬长补短,宽容接纳,找到价值。只有自己的价值凸显了,你才是那个独一无二、无可被替代的你。

杨老师说很多事情都有个习惯,123写好,一直拓展,凡事都不超过三个点。事实上我也只记得他说的这三句话了。




还有一个故事




除了这些话,我还愿意分享一个影响我的故事,这个故事的核心观点是:你可以叛逆但是不要给别人添麻烦。

就拿我们寝室来讲,我们有时候也不修边幅,但是我们和阿姨共处得很好。阿姨有时来找我们唠嗑,我们也会共情聊两句,我们毕业三年后回校看她,她还想得起我们寝室号。我们也时常偷偷摸摸看MP4,甚至于玩手机被遣返回家。高中的时候我还喜欢聊天,杨老师把我调在任何的位置,同学很快都能和我吧唧起来。这些稍有叛逆的事情我也会做。

但是真的给我上了一课的是我的一个同学,她曾经和我说,“你可以说话,但是不要影响我的未来。”这句话这么多年过去了我印象还是很深刻。我知道自己给别人添麻烦了。

自此之后我开始克制,但是我没有完全不一样,我尽可能不影响她,同时保持自己的乐观和天性。后来我的高中只和我说过不超过50句话的同桌开始和我分享零食,开始放声大笑,开始和别人积极相处,甚至于最后高考前给我留下了字条“高考,就是干!”

他的变化让他最终也超常发挥,月考从未上过重点线的他,最终考上了重点大学。我不知道这其中有多少与我有关联,但是我想我们毕竟曾经同桌近两年,他在这两年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我分享这个故事,是想告诉大家,也许你会有些缺点,但是你应该不要让它影响别人,当给别人添加麻烦时,请道歉,并且划清界限。但是你也不应该因此封闭自己,只是有选择性地释放最真实的自己。

说这么多,只想告诉大家,考一个大学是目标,但是不是志向,我们应该在未来的人生中扬长补短,专注聚焦,靠谱做事,同时包容接纳,不给他人添麻烦。如果做到这些,我相信每一个人都会发光发热。

另外,大家生活在一个很好的时代,这个时代有太多的可能性,浙江的民营经济也出名地创新,可谓天时地利都具备了,只差一个愿意相信未来,靠谱做事的你!今天就分享这一些,谢谢!





杨春林, 杭州市优秀教师, 语文教学大赛全国一等奖。杭州市优秀班主任、杭州市首批名班主任工作室领衔人, 浙江班主任网络研修团队创始人。浙大等多所高校培训讲师,国培、省培授课教师。《班主任》 《新班主任》  等媒体封面人物, 浙江 2015 年教育新闻人物,著有 《变出品牌班级》等。

█ 交流/约稿/咨询请联系杨春林老师(微信号:zjjsycl)

█ 问题求助,分享感受,请在公众平台(hzycl2016)留言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