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端午安康——02端午粽香

 超爱剪纸 2021-03-25

超哥从自己的地域角度,为大家分享身边的端午,其中涉及到自己亲身经历的当地习俗,也有道听途说的其它地方的故事,以杂文的形式和大家聊聊,帮助大家发现自己家乡的民俗,也帮助大家挖掘一下自己记忆深处那些美好的回忆。

----------------

印象中,端午之前,母亲就开始准备包粽子,在记忆里,包粽子的期间会有雨。为什么说是包粽子“期间”呢,因为小时候家里包粽子需要好几天的时间,不是像现在这么方便,到市场上买齐各种现成的材料,包的也少,一会儿就可以齐活儿。

端午提前好些天,父母就要到早市买粽叶,我们这里的粽叶,采用的是河里的苇叶,当时商品流通没有现在这么丰富,既没有现成的干笋叶,也没有真空包装,所以无论是买还是卖,都要集中到早市上解决。农民们早上三四点就要下河去刷粽叶,很辛苦,记得当时买粽叶的时候,售卖粽叶的农民还穿着很厚的衣裤,说明当时端午时节的气温还没有现在这么高。

粽叶按斤称,买回来就要泡在大盆里,父母上班很忙,把粽叶洗刷后,放在大蒸锅里煮出香味,然后就又泡在大盆里了,这时候常常下雨,粽叶在盆里泡着,盆在雨里泡着。

(这是我刚才准备的粽子食材,没有苇叶,只好用干笋叶代替。)

叶子准备好了,就要准备江米(又称糯米)、红枣和花生。记忆中的好多年,家里包粽子,总是这几种材料,这几种材料组合出来的味道,到现在还很怀念。再后来,家里包粽子,会用蜜枣代替红枣,然后会在江米里掺少量的红豆或其它豆类,但是吃起来,没有原始的组合好吃,这大概就是味道的先入为主吧。后来到南方工作,吃到各种口味的粽子,最接受不了的是那种咸粽子,特别是加了肉的,感觉太腻,把粽叶的清香都遮住了。

母亲也不太擅长包粽子,她老人家并不是在娘家就会,而是在厂里上班,跟同事学的包法,也是我们这里传统的角形的粽子。说来也很有趣,好像每次在家里包粽子,总是赶上下雨天,和母亲躲在走廊上包粽子,雨水总把脚溅湿,包粽子又会把衣服溅湿,每次包粽子总是感觉湿冷湿冷的。粽子包好后,大大小小被棉线捆扎着,带着尾巴泡在大锅里。煮粽子很费时,当时家里烧小蜂窝煤,煮一大锅粽子,要直接下两块新煤,大火改小火,一直煮到天黑,还要在锅里焖着到天亮才可以吃。那个闻着清香等待出锅的过程,相信你们都能理解到。

家里包粽子煮粽子,一般选择在去姥姥家走亲戚的前一天,第二天清晨,粽子捞出来,滴着水,掂着就去姥姥家啦。

小时候吃粽子,也不知道蘸白糖蜂蜜什么的,就感觉有个红枣就挺甜的,粽叶的清香,和着花生红枣的香味,齿颊留香。

家里包了很多的粽子,除了送出去的,一般还会留有半锅,当然由于礼尚往来,别人家也会给我们送来一些,这么多的粽子,也没有冰箱,储存是个问题。母亲把它们一齐放入锅内,每天早上热一下,吃一天,第二天早上再热,这一锅粽子可以连着吃好几天不会坏。

(学校里要孩子体验包粽子,这是刚和孩子们一起包好的,还没下锅煮。)

日子久了,粽子的味道留在了心里,包粽子的场景也是永生难忘。家里的小院翻新了好几次,后来又住楼房,但是梦里依稀记得的,还是最初的平房小院,我和母亲坐在檐下,听一院雨声,包一锅香粽。

如今那种新鲜的苇粽叶不好买了,大家都用起了干笋叶,每年一到端午,只要有时间,我就会包一些粽子邻里互送一下。粽子的味道还在,但是那个场景,非是要在梦里而寻不到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