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星堆文化为何与中原文化有着巨大的差异?是是是

 明日大雪飘 2021-03-26
引言:古蜀文明与中原文化的巨大差异,与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有着巨大的关系,川蜀之地自古就是与世隔绝之地,'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李白这句诗,很形象的道明了川蜀与外界交流的难度。

自成体系的原生文明

古蜀文明起步并不比中原晚,他最早可追溯到距今约5000-3700年前的宝墩文化,与中原龙山文化时代大致相当。在他之前,这里没有发现更早的文明。从考古挖掘出的文物来看,明显也不是其他文明的迁入,也就是说古蜀文明是一个在特殊地理环境下,自成体系的一个文明。
早期巴蜀之地并不是适宜居住的地带,成都平原一带气候恶劣,灾害频发,沼泽密布,不利于人类的开发。在距今5000年前,这里气候条件开始改变,周围高地的人群开始进入成都平原繁衍生息,其中包括甘青地区的马家窑文化和江汉地区的石家河文化的人群。

图片


所以古蜀文明带有诸多其他文化的因素,但这些,并不足以影响来到这里的人们,在新的地理环境下独立发展,并创造一个独立的文明。三星堆考古发现的很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他的多元性,文化多元,信仰多元。
这也说明了两点:
1、创造古蜀文明的人是由周围高地其他文化迁入的人。
2、这些人在新的环境下融合发展产生了新的古蜀文明。
也就是说古蜀文明虽然是独立的一个文明,但他依然属于我国历史文化的一部分。

地理环境的隔绝阻碍了与外界的交流

图片


'所谓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不同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环境,都会对人的文化习俗,生活习惯产生较大的影响,在我国华北地区,地势平坦,没有交通障碍,所以诺大的华北,语言、风俗都差不太多。而到了华南却大不同,不说与华北比较差异尽显。就是在长江以南多山多水的地理环境下,古时候真就出了村,话都有可能听不懂了。一个县城,住在山脚下的是一个民族,住在半山腰又是一个民族,再往上走又是不同习俗的群体。所以南方民族众多,而北方趋于统一。
凡此种种,那么在几千年前,生活在四川盆地的先民,创造出的文化,跟中原不同又有什么奇怪的呢?

秦的开发

图片


秦攻巴蜀
公元三一六年,秦攻取巴蜀地区,并移民一万户,约三万余人,这是巴蜀地区纳入中原文明体系的开始。而此时巴蜀地区的发展程度并不强于中原,这就是长久封闭下的恶果,起点高,但上限低。
当然巴蜀的衰落更多的还是自然灾害的频发。
在秦入蜀之前,这里并不是农业发达生活安逸的天国。四川处于地震带,又是盆地,地震、洪水、泥石流、山体滑坡等灾害时常威胁着人们的命运。《蜀王本纪》、《华阳国志》等历史文献中记载了3000年前杜宇王时代的洪水。原始文明的脆弱性不足以抵抗大的灾难,古蜀人民想尽办法治水,也没能成功。因为治水重在疏通,而那个时候,地理环境 科学技术都没有这个条件。所以人们推测三星堆文明的突然消失和大规模爆发的自然灾害有着密切的联系。
秦人进入巴蜀之地后,这里在秦人的大力开发下,川蜀地区发展迅速,李冰父子修都江堰,更是将此地变成天府之国,成为历朝历代倚重的大后方。

图片


在秦灭六国后,又将六国不少富商迁移在此,频繁的人口迁入压缩了这里原始居民的生存空间;这里的部族开始向南迁徙,散落在西南,有的继续南迁到达中南半岛一带。其中一支蜀国王子安阳王率领的部众,一路迁徙到达交趾,建立安阳王国。自此,蜀地彻底纳入中原文明体系,原生文明在自然灾害和人为战争中逐渐消亡,掩埋在了历史的尘土之下。
至于说他是西方来的文明又或者说是外星文明,都没有说服力,全都是猎奇的胡思乱想。无非就是在地理隔绝的情况下,无法与中原黄河流域和长江中下游流域的文明发生联系罢了,这就让长久熏陶在黄河流域文明发展出的文化之下的我们,看到了在我国国土上竟然有如此奇特的文明难以置信而已。
出土文物风格与西方一些文明相似,这是因为人类文明的发展本身就有趋同性,这在我们其他文化遗址考古中早就发现过。流传甚广的,殷商与美洲的印第安文明,因为一些文字符号相似,就被说成是殷人东渡。

图片


2015年美国学者罗斯坎普在新墨西哥州、加利福尼亚州等地岩壁上发现的象形文字

结语

总的来说就是封闭的地理环境,造成了文化发展的差异,而且我国本来就幅员辽阔,仅巴蜀地区面积就赶上欧洲一国,在原始文明阶段,出现一个独立的文明很正常。像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河姆渡文化,与黄河流域兴起的诸夏就没有严重的地理隔绝,双方交流频繁,相互影响最终走到一起。
参考资料:1】宋豫秦等.中国文明起源的人地关系简论[M].科学出版社, 2002.121.
2】沈长云.论古蜀文明的起源与其特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