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贯穿古代中国千年的乡绅文化消失到底,所谓消失,到底是群什么人?

 大成教育图书馆 2021-03-26

所谓的乡绅文化,即传承和维护中国传统文化的底层民众力量的代表者,即从夏到清皆可亡,中国不亡,胡人入主中国,国可破,中国仍在,这就是乡绅文化。乡绅文化保持着中国底层的社会道德,保障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当然这种现象的灭亡是随着社会巨变有关。乡绅的主要来源是落第文人或中举不仕的,都是读书人,他们凭借国家给的优惠政策成为一方豪强,财主,俗称:老爷,员外。

古代皇权不过县,县以下的乡镇,村落就要靠这些乡绅去治理,管理了,他们凭借土地资源控制着各自范围势力的人民,主持着各自乡镇上的税收,纳粮,兵役,劳役,教育,交通,人文等等,现代文明的便捷与发达必然是要替代农耕文明的。
何谓乡绅,就是各个乡村里的从官府退下来的、比较成功的商人、读书人。他们算是乡村的名人、上等人,修桥铺路,教育同族孩童。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心中装,行孔孟之道。同族里谁家有个争吵,一般叫去做公道,在族里威望较高,在县里也比较熟。
如去欺负同族穷人,一般不会。外族穷人,三餐都不饱,家徒四壁,要抢你家也没东西抢,何况民生更重要。中国古代除了秦汉基本就是皇权不下县,出了县城就是乡绅说了算。乡绅在历史上确实也发挥了不少积极作用,近代中国之所以能挺住西方冲击没有瓦解,以乡绅为核心的宗族势力确实起了很大的作用。
我认为乡绅的发展和消亡,主要原因是社会制度的改变和传统文化和价值观的缺失。从个人来看,封建王朝推行的主要是告老还乡制度,归根故里是一种荣誉,而现代人都宣扬走出去,把归乡视作无奈的选择,无能的表现。
从社会层面,由于古代乡下不设政府机关,乡绅便成了古代基层群众与政府沟通的枢纽,地位重要,而如今基层也纳入政府的管辖中,乡绅自然没有了用武之地。最后是乡村文化和工商业文化的碰撞中,乡村文化明显落入下风,现代人想要立人现的价值和成就只能在城市中追求,总有乡愁需要守望。
中国城市化进程所导致的必然结果,农村最终也将消亡,文化为先,形势为后,大城市蚕食小城市,小城市蚕食乡镇,乡镇蚕食农村,最终传统意义的农村都消亡,只留下土地,农场主,工作的地方,居住生活的环境还是城市,没有乡邻文化,也没有了农村。
传统的乡村文化早已消散在历史的尘埃中,碾压在历史的车轮下,烟消云散,再也见不到春节的传统的舞狮、彩龙船那欢快的场景,听不到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了,享受不了众人围坐火炉前被火烤得通红的脸上溢满的温馨了,乡村湮灭在历史漫漫模糊的记忆中,逐渐淡去。
人类从散居乡村到聚居城镇是社会的进步,交流和彼此学习的机会更多了,当然也出现了攀比之风,但文化传承上更理性、更加成熟了。过去乡绅引领一方习俗和认知,难免会产生偏执和部分怪异,社会是在变迁和进步的。
以前的乡绅同现在的企业主不同,大都以土地为本,以实业相符,他们是那个时代的精英,讲究礼仪廉耻,最起码表面上要维持,人性本善,尤其对于本乡本土的人,包括雇工,农们并不太恶,当然,坏的也有,但绝对不是大部分人。
他们的恶,只是阻碍了社会的发展,他们只是群被社会发展所抛弃的群体。通过规则化法治化,才能实现基层长治久安的目标。否则依靠新的乡绅治理,这完全取决于个人思想素质基本不靠谱,因为人在利益面前思想会变。
以前是农业文明,国家把士与农绑在一起,限制了商,控制了工,社会持续了几千年,总体价值观没有大变。现在工业文明,城市是中心,各项资源过于集中城市,人才也就集中城市,商人地位过高,市场经济,贫富差距越来越大,打破旧的价值体系。 
新的价值体系还在构建过程中,国人经过近150年苦难,现在慢慢浴火重生,国家保持持续稳定,国家和人民生活也会越来越好,中华文明传承了几千年,也会慢慢找到新的传承方式,我们也得客观看待农村和城市的变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