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灾的拷问ll电影《萨利机长》观后感

 岁月有情JH 2021-03-26


        电影《萨利机长》以一件真实的空乱事件为背景,展开讲述。故事说的是2009年1月15日,萨利机长执飞全美航空1549号航班,从纽约飞往北卡罗来纳州。飞机起飞爬升过程中遭鸟群撞击。萨利机长判断左、右发动机都损坏,飞机失去了动力。在确认无法到达任何机场后,决定于哈德逊河河面进行迫降,最后155名乘客和机组人员全部生还 。虽然是空难中的奇迹,但萨利机长的判断与措施,遭到事故调查组的质疑,他是该被誉为救人的英雄,还是把人置于危险境地该问责的对象?电影围绕这个问题一步步展开。

       以一场208秒钟的在劫脱逃的过程为素材,拍成96分钟的电影,除了高度还原空难发生与救援的全部过程之外,天灾后各方面的拷问,也是如此扣人心弦。

       萨利机长一直在拷问自己,该在哈德逊河上迫降?还是该返回机场或听地面指挥找就近机场迫降?他的选择是最佳的选择吗?他在睡梦中被飞机试图飞回机场,穿越在建筑物之间,最后撞上一幢建筑物而爆炸的结局惊醒。清醒时也愰忽中又产生了同样的幻觉。那是他对自已拷问的结果:除非迫降在哈德逊河上,他别无选择,否则不仅机毁人亡,而且殃及地面人群。但在调查结果出来之前,他也并不十分确定,因此,他面面临被问责而一世英名扫地、失业又没有退休金的困境,压抑隐忍,让人同情。

       直到在听证会上,他看了调查组人员对事故的模拟录相,反问调查方:模拟空难时迫降机场经过了多少次训练?答案17次。而他是突发的唯一一次面临这样的事。有没有考虑人的反应时间?答案没有,如果把人的反应时间35秒考虑进行,模拟返航与降落就近机场皆不成功。萨利机长才轻松一点。等到他听了自己在那生死悠关的208秒的录音后,他坐不住了。他请求休息,和副机长杰夫来到听证会场的走廊上,告诉杰夫他为他们两的表现感到骄傲。至此,亲自听到自己的录音,让萨利机长坚信自己的判断与措施是正确的,他的自我拷问有了明确的答案。

       恰好,调查组成员收到报告,飞机左边发动机找到了,遭遇鸟群袭击后严重损坏,萨利机长的判断是的确是正确的。

      什么叫职业自信?即使在想不起那惊心动魄的208秒自己说了什么、做了什么,还是相信自己的选择是唯一正确的。即使被质疑、被拷问,也能从容面对。即使知道自己胜券在握,也不大喜过望,更不得理不饶人,只是与共患难的兄弟偷偷地相视一笑。


       事故调查组的成员也在拷问萨利机长,他们很努力地试图证明:没有找到的飞机左边发动机没有损坏,迫降前还在空转,飞到机场迫降才是真正安全的选择,并且是可能的选择。而降落在哈德逊河上是错误的,那样的决定背后隐藏着更大的万一,而这个万一是人为的结果,机长要为此负责任与承担后果。

      对一个绝处逢生、又没有造成人员伤亡的机长做这样的拷问,调查人员仿佛显得有些绝情。但这绝情恰恰是他们忠于职守的表现,也是一个制度成熟的表现。不以成败论英雄,而用真相论英雄。不埋没一个真正的英雄,也不放过一丁点可能的人为的错误。虽然他们想证实的事情最后被证伪,但是他们对控制与杜绝人为事故的严肃认真的态度令人钦佩!他们对真相虚怀接纳的变化也让人叫好!

      什么叫制度自信?不会被表象迷惑,也不会被舆论引导,一件事情无论多么惊天动地,不迎合大众的感情用事而轻率地表态定性,而是按制度办事,严格地模拟取证,凭真相下结论。


      这场空难,还拷问了纽约救灾应急救援机制完善吗?(太棒了!那些飘在水上的人几分钟可能冻死,最终全部幸存。)拷问了妻子有多么在乎自己的丈夫呢?(萨利的妻子好几天才意识到那险遭灭顶之灾的155人中有自己的丈夫,才感到后怕差一点失去了他。)灾难来临时机长与机组成员临危不乱,沉着疏散乘客、父亲与儿子相互找寻、一位男士主动为一陌生女士抱婴儿、萨利机长证实155人全部生还后的盈眶泪水......他们用最美的姿态,回答了天灾对职责、对亲情、对人性的拷问!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