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 名〕藕实、莲米、水芝丹、莲实、泽芝、莲蓬子、石莲子(经霜后变坚硬色黑者)、莲子肉、石莲肉。 〔来 源〕为睡莲科植物莲Nelumbonucifera Gaertn.的果实或种子。 〔成 分〕种子含多量的淀粉、棉子糖、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灰分含少量的铜、锰、钛、铜、磷、铁等微量元素。近报导并含1-(对-羟基代苄基)-6、7-二羟基-1、2、3、4-四氢喹啉碱。 子荚含荷叶碱、N-去甲基荷叶碱、氧化黄心宁树碱和N-去甲亚美罂粟碱。 〔作 用〕 一、历代经验 1.益气健脾:莲子有益气健脾、止泻痢作用。《神农本草经》:“主补中,养神,益气力”。《食疗本草》:“主五脏不足,伤中气绝,利益十二经脉血气”。《日华子本草》:“益气,止渴,助心,止痢”。 2.清心益肾:莲子又有交通心肾、除烦止渴作用。《滇南本草》:“清心解热”。《本草纲目》:“交心肾。厚肠胃,固精气,强筋骨,补虚损,利耳目,除寒湿,止脾泻久痢,赤白浊,女人带下崩中诸血病”。《本草拾遗》:“令发黑,不老”。《本草备要》:“清心除烦……”。《随息居饮食谱》:“镇逆止呕,固下焦,愈二便不禁”。 二、近代研究 近代未见莲子的药理研究报告,临床观察有镇静作用。所含黄心树宁碱对鼻咽癌有抑制作用〔1〕。 〔性 味〕甘、 涩, 平。 归心、 脾、肾经。 〔功 效〕补脾止泻,清心益肾。 〔主 治〕脾虚久泻或久痢,心肾不交,遗精,滑精,带下,白浊,妇人崩漏带下。石莲子又能开胃,治噤口痢。 〔临床应用〕 1.心肾不交: 肾阴亏损,心火旺盛,相火妄动所致的虚烦失眠, 梦遗, 滑精,白浊,妇女带下增多等,类似于神经官能症、性神经衰弱、内分泌失调等,常配伍芡实、金樱子、山药、五味子等, 方例《清心莲子饮》、 《莲肉散》。其他收涩止带,收涩固精方中也常选用。 2.脾胃虚弱:莲子又常用治脾虚弱所致的久泻、久痢或噤口痢,特别常用石莲子,多配伍人参、山药、 黄连等,方例《莲米散》、 《莲肉汤》、 《莲肉膏》。呕吐或产后呕逆则可用《石莲散》。古方也有单用莲子治上证者。 〔用 量〕 10~15克,丸散酌减。 〔用 法〕去皮、心生用,石莲子可煮后切开,晒干用。 〔禁 忌〕中满痞胀,大便燥结者忌用。 〔附:莲 心〕 〔别 名〕苦薏,莲薏,莲子心。 〔来 源〕即莲子中间的绿色胚。 〔成 分〕主要含生物碱:莲心碱、异莲心碱、甲基莲心碱、荷叶碱、前荷叶碱、牛角花素、甲基紫堇杷灵、去甲基乌药碱。并含木樨草甙、金丝桃甙及芦丁等黄酮甙。 〔作 用〕 一、历代经验 1.清心去热:莲子心有清心安神,去热止渴作用。《大明一统志》: “清心去热”。《本草再新》: “清心火, 平肝火,泻脾火,降肺火。清暑除烦,生津止渴,治目红肿”。 2.固肾止血:莲子心又有固肾涩精及止血作用。 《医林纂要》: “泻心,坚肾”。《随息居饮食谱》: “敛液止汗, 清热养神,止血固精”。 二、近代研究 1.降压作用:莲心的水煎液对麻醉猫有降压作用。莲心的非结晶部分“Nn-9”对麻醉动物有显著的降压作用,其降压机理主要是释放组织胺,使外周血管扩张,其次与神经因素有关。莲心结晶有短暂的降压作用,改变成季胺盐“O-甲基-莲心碱硫酸甲脂季胺盐”后出现强而持久的降压作用,其降压作用主要是外周性的, 并非中枢性的〔1~2〕。 2.强心作用:莲心所含的总生物碱对蛙心有显著的强心作用。 此外,尚有镇静作用。 〔性 味〕苦、寒。归心、肝经。 〔功 效〕清心去热,固肾止血。 〔主 治〕心烦口渴,遗精,吐血, 目赤肿痛,眩晕。 〔临床应用〕 1.热犯心包:如太阴风温,发汗过多,心阴受损,心烦失眠,神昏谵语等,类似于高热所致的神经系统中毒症、水盐代谢紊乱等。常配伍玄参、麦冬、连翘、犀角等,方例《清宫汤》。 2.头晕目赤:莲心可用治肝热目赤,肝阳上亢所致的头晕、头痛,心烦,目赤肿痛等,类似于高血压,神经官能症,结合膜炎等。常配伍黄芩、钩藤、酸枣仁、栀子等清热安神药。 此外, 《百一选方》治劳心吐血单用莲心配糯米为散服; 《医林纂要》治遗精则以莲子心配硃砂研末服。 〔用 量〕 1.5~3克,丸散酌减。 〔用 法〕生用。 〔禁 忌〕阳虚者不宜用。 〔附 方〕 1.清心莲子饮(《和剂局方》):黄芩、麦冬、地骨皮、车前子、甘草、石莲肉、白茯苓、黄芪、人参。 2.莲肉散(《奇效良方》):莲肉、益智仁、龙骨。 3.莲米散(验方):莲子、炒黄老米、猪苓、泽泻、白术、木香、干姜、白糖。 4.莲肉汤(《本草经疏》):莲肉、黄连、人参。 5.莲肉膏(《士材三书》):莲肉、粳米、白茯苓。研细末,砂糖调膏。 6.石莲散(《妇人良方》):石莲肉、茯苓、丁香。 7.清宫汤(《温病条辨》):莲子心、玄参、麦冬、竹叶卷心、连翘心、犀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