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星堆爆火后,他们又被羞辱了一次

 国馆官方 2021-03-26

捧上神坛盗墓贼,背负骂名考古人

01

O N E

跪在操作平台上,工作人员小心翼翼从5号坑里拿埋藏3000年的金箔,他大气都不敢出,生怕一个不小心就破坏了考古现场。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站在一旁的站长,心早已提到了嗓子眼,拼命地控制着双手的颤抖。

这是三星堆考古队第一次提取如此贵重的文物——半张重达280克、宽度约23厘米,高度约28厘米的黄金面具。

▲5号坑出土的金面具

对于这群天天拿着刷子寻找历史证物的人来说,如此发现足以成为一生的高光时刻。

然而,就在他们分享自己的喜悦、收获之时,等来的却是一盆盆迎面泼来的凉水。

一如既往,网友敲着键盘又来了!

他们纷纷站在制高点上,大言不惭地说考古就是拿了证的盗墓。

比起对文物的关注,这群人更热衷的是指责,年年如此、次次如此!

我不知道,这些话会不会伤害到兢兢业业的的考古工作者,但已经有不少考古专业的学生开始心灰意冷了。

“我以为自己选择的路是有价值的,结果没想到在别人眼里和盗墓没什么区别。”

我想,最悲哀的事情莫过于此,把完全对立的两个群体混为一谈。

趁着三星堆热度不减,我想,也该把聚光灯往这些考古人身上打一打了。

是时候让世人读懂他们的热血与使命,不能再任由愚昧的人继续用无知去铸成一把把伤人的剑!

02

T W O

受盗墓小说、影视剧的影响,大众都不自觉地美化了盗墓贼。

想当然地以为,他们自带主角光环,知天文晓地理、有情有义有胆量,在最关键的时候还会拿出黑驴蹄子来防大粽子(僵尸)。

可贼就是贼,就是一群为钱铤而走险的罪犯。

低端的,是搞兼职掘墓的农民,他们喊着口号:“想要富,先盗墓,一夜成为万元户”、“辛辛苦苦忙一生,不如晚上挖个坑”。

对于金钱的渴望,已经让他们不再畏惧会有损阴德,为了找到金银珠宝才不管要不要用火烧,至于字画、陶瓷之类的都是随手一扔,甚至还有人拿着古代名家的画用来垫桌子、烧锅头。

高端的,就是精通法律、文化、历史的人才,是会花50万去聘请专业的爆破团队、能把27吨重的石椁壁画销赃处理并不留有证据。

盗墓贼杨彬专业技能很高,发现了大名鼎鼎的“敬陵”——墓主人是贞顺皇后、唐玄宗最疼爱的武惠妃、杨贵妃的婆婆;

▲贞顺皇后石椁

胆量也是十分大,判断出装棺材的石椁价值不菲,就先后六次用大型机械设备将27吨重的石椁和几幅壁画拆解打包运到广东,可谓是浩浩荡荡。

▲贞顺皇后石椁里的壁画

可不管是高端的专业人才、还是业余的农民,凡是盗墓贼所到之处,往往不是破坏就是毁灭,每一个被掘过的墓都是一次残忍的掠夺。

考古专家孙璐就说:“外人难以理解考古学家在看到发掘现场一地狼藉,心痛自己又来晚了的绝望心情”。

可以想象当考古人看到满目疮痍,每一个被肆无忌惮掠夺、破坏、毁灭的痕迹,那都是对文化历史的践踏。

如此鼠辈,用再多恶毒的话来斥责都不过分啊!又怎能与考古人与归为一类?

03

T H R E E

盗墓贼与考古人,是彼此最大的反面。

盗墓贼爱钱,运气好就能暴富成老板;考古人一生清贫,运气好能写出一篇登上国际期刊的论文;

大多数情况之下,考古人并不会主动去发掘坟墓,很多时候都是在建设、盗墓之后对其进行的抢救。

相比盗墓贼对于金钱的渴望,考古人更爱老祖宗生活过的痕迹——不值钱的碎陶片、碎衣服片、甚至只是一些农作物。

为了追求绝对的真相,考古人长年累月在废墟中寻找,有时是古人的垃圾堆、有时是古人的厕所……

曾在《十三邀》中看过一期对考古学家许宏的采访,在视频里有一个印象很深的情形:

许宏带着许知远参观自己住的地方,一个十多平米的小房子,放着几样最简单的家具、看上去有点寒酸。

就这样,许宏都已经住了18年,刚住进去的时候,女儿出生了,现在女儿都已上了大学。

在女儿上幼儿园填档案的时候,老师一看许宏是考古人,就觉得他肯定住高档小区、兜里揣着好几趟房、家里供着不少文物……

这些东西许宏都没有,他甚至还得骑自行车去接女儿。

但许宏并不在意,他只是兴奋地告诉许知远在陈列室里摆放的全都是真品,让专家都兴奋不已,是能够让当地的居民知道,数千年前自己脚下的那片土地是多么的辉煌。

如果非要说考古人与盗墓贼一样,那么他们都只是最接近历史的那批人。

只不过,盗墓贼靠掠夺历史发家致富,考古人靠证实历史让眼里有光。

这两者有着云泥之别。

04

F O U R

从某种程度来说,考古这一行业都是被文物贼逼出来的。

新中国成立后,文物贼把目光锁定在了中国的领海内,毕竟海上丝绸之路从唐代就已兴盛。

那一艘艘被打捞出来的船只上,承载着更珍贵的文物。

1985年,一个英国人从海中打捞出清康熙时期100多万件瓷器,他甚至直接砸光了其中的80万件。

为什么?

物以稀为贵啊!剩下的23.9万件更能赚到钱!!

此后的十多年间,陆陆续续有将近150万件瓷器被砸碎,这样的损失根本就无力挽回。

如此狂妄的抢夺行为,正是我国水下考古建立的催化剂。

为了文物不再装点别家的收藏柜、别国的博物馆;为了曾经走过的历史不再成为空白、未解之谜。

文物最大的价值,并不在市场而在历史与研究。

1997年在新疆昭苏县在修路施工时挖到一个古墓,瞬间宝物被疯狂抢空,古墓也被完全破坏。

▲新疆昭苏县波马古墓

等考古队赶到时,现场只剩已完全被毁,村民都拒不承认自己拿了文物。

经过漫长的交涉,直到2001年,才有70多件文物被追回,但很多细节都已无法考证。

▲新疆昭苏县波马古墓部分文物:镶嵌红宝石包金剑鞘

这个拥有众多金银器物的墓主人是谁?他是塞人、月氏、乌孙、鲜卑还是柔然、悦般、突厥?古墓的年代到底是公元1世纪,还是7世纪?

这些问题至今专家都没法回答,可以说是研究新疆乃至中亚民族迁徙史的特大遗憾。

考古人永远都是盗墓贼的反面,往大说,盗墓贼是历史文化的掠夺者;往小说,盗墓贼是考古人信念与理想的蹂躏者。

05

F I V E

北大哲学教授楼宇烈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

如果想要阻断一个国家文化的延续,那么就是让年轻人不再知道他们的历史。

一代又一代考古人所做之事,就是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废墟,给后代更真实的历史。

在清朝末年的时期,外国的历史学家是不承认中国有商朝的,甚至还说中国并不是文明起源地之一,而华夏文明都是来自中亚。

不仅洋老爷这么说,就连中国人也都这么认为,就觉得西方的一切都优于我们。

因为国内考古学还没有发展起来,根本就没有办法找到确实存在的实物证据,只能任人给我们缩短历史长度、变换老祖宗的归属地。

直到考古学家们顶着炎炎烈日,拿着小铲子、小刷子在一堆废墟中发掘出刻在龟甲上的甲骨文、商代时期的青铜器、商朝早期的都城遗址……

▲考古挖掘

这才用实物证实华夏文明的历史有多悠久,中国人身上流淌着怎样的血液。

2002年,在青海喇家遗址发现了一碗扣翻在地上的面条,经过一番鉴定发现,这是用小米搓成的。

这一发现,就像是在纠正现代人的偏见:“你们把老祖宗想得太笨了,我们早在4000年前就吃面了,根本不是从汉代开始的!”

说得矫情一点,考古就是一个靠不断填充空白的事情,考古是不断纠正我们的自以为是,重新告诉世人,我们的祖先曾经拥有过怎样的智慧与辉煌。

06

S I X

只可惜,我国的考古人员还太少。

还记得去年那个被北大录取的留守少女吗?

▲北京大学留守少女——钟芳蓉

当她说出自己想要去考古学的时候,网友都纷纷上线劝阻她,因为大家都知道这事并不好做。

在知乎上有一个问题”女孩子能吃苦到什么程度才能学考古呢?“

在众多回答中,网友@会会RJY的答案让人泪目:

40度南方没空调、每天被热醒、不下雨就不停工、没有休息日、4点起床5点上工、每天衣服都被汗湿透或者全身是泥。

女孩子学考古能苦到什么地步呢,苦到你的汗水和热忱身边没人能理解;苦到你听着学金融经济的朋友抱怨通宵加班累的时候你却羡慕他在有空调的办公室工作;苦到你比世界上大部分男孩子的工作都要辛苦。

又苦又被骂,若不是信念谁又愿意自讨苦吃呢?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真正能在田野工作的考古人只有3万人左右,对于一个文物大国来说实在太少太少。

在《未来简史》就曾提到,未来最不可能被替代的行业之一就是考古学,因为这是一件投入与回报不平衡的事情,不会有投资资金流入,只有真正热爱的人才会去做。

键盘侠们不会为文化建设出力,却在一遍遍浇灭这群人心中的火,说来都觉得气愤。

要知道,在动荡不安的一百余年间,我们已经流失了1000余万件珍贵文物。

▲四川成都三星堆出土文物 ——青铜鸟

试问,如果以后考古再有重大发现之时,网友依旧趾高气扬说只是合法与否的差别,我真无法想象还会有多少老祖宗的智慧结晶会流失?

难道非要像东周王陵和贵族墓葬群的文物那般,除了可怜巴巴的三件之外,其他数千件帝王级国宝都漂泊在世界各地。

难道非要我们只能花重金远渡海外之时,才有一个与历史对话的短暂机会?才可以一睹老祖宗的智慧结晶?

我不想,也不愿,把这样的未来留给后代。

文章由国馆原创,转载请注明。

图片素材来源网络,侵权删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