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碧桂园“战胜”碧桂园

 昵称73528701 2021-03-26
又是一年年报季,传统读财报,看的是三张表——利润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
作为行业观察者,我们希望不仅仅从一家房企的年报数据里读懂这家房企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经营能力、以及对股东的回报能力。
更多的是,从年报里查阅到房企们隐藏的商业模式——开发、代建、商业、科技及物业、运营等等方面能力的拓展,挖掘房企未来发展的想象力与行业发展的模式。

1

3月25日,房企排行榜第一名的碧桂园发布了年报,再往前两天,物业排行榜第一的碧桂园服务发布了年报。
这其中产生了个很有趣的数据:
3月23日碧桂园服务逆市上涨4.62%,收于72.4港元/股,总市值超过2137亿港元,同日,碧桂园报收9.51港元/股,总市值为2095亿港元,碧桂园服务总市值首次超过碧桂园。
这意味着,行业第一物业的市值超越了宇宙第一的房企。
碧桂园和碧桂园服务的创始人杨国强曾经说过:“物业服务是碧桂园的明天”。
这句话在今天看来有了别样的意义:房地产逐渐进入存量时代近两年对物业服务价值的挖掘进入了热潮,物业公司纷纷拆分上市,这是长期价值的体现。
碧桂园3月25日发布的年报显示,截至2020年12月31日,碧桂园实现权益合同销售金额约5706.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3%;
权益合同销售面积约673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8%,销售业绩再创新高。全年实现总收入4628.6亿元,实现毛利1009.1亿元,毛利率为21.8%,净利润为541.2亿元,净利润率11.69%,较上年基本持平。
让人感到惊讶的是,碧桂园这种一年卖6700多万平米房子的地产界航母级企业,仍然在以近10%级别的增速发展。
而在年报会上,碧桂园总裁莫斌说:有信心未来3年每年录得10%的权益销售额增长。
这说明在未来,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依然在强力发挥作用未来Top100房企可能会遵循二八法则,卖掉中国80%的房子。
2
依照“三道红线”融资新规,碧桂园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为80.5%,较上年同期下降了约2.2个百分点;
净负债率为55.6%
非受限现金短债比为1.9。
由此碧桂园2020年年度指标中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有所改善,已经超出70%的标准线,还在黄线内。
但是,碧桂园的有息负债总额从3696亿元下降至3265亿元,相较上年底下降了11.7%。
报告期内,碧桂园净借贷比率为55.6%,连续多年低于70%,杠杆持续处于行业低位,平均借贷成本为5.56%,同比下降78个基点。
碧桂园可动用现金余额达1836.2亿元,现金充裕。
对于这种不缺现金流且融资成本比较低的企业来说,规模已经是空前的大,发展依然比较稳健。
3
碧桂园在近几年的发展过程中做了几件重要的战略决策:
城市深耕、行业深耕、物业拆分上市、博智林机器人。
目前碧桂园的业务已经遍布中国内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89个地级市、1350个县/镇区。这种覆盖的深度和广度,目前没有其他家能超越。
2020年新购土地权益地价人民币2,092亿元,其中,新获取土地有75%位于五大都市圈,优质的土地储备是未来增长的前提。
碧桂园另外让人感觉恐怖的一点是:碧桂园目前已经覆盖了房地产开发的全链条。
从规划设计、材料供应、建造,到园林、装修、营销、物业、酒店、学校、商业、医疗等各个环节,其中设计、教育、物业等不少业务板块在行业内已经拥有不错的效益。
而在行业内一直热议的机器人、现代农业、新零售等新兴板块,碧桂园又一次走在了前面,碧桂园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逻辑闭环。
例如博实乐教育集团,即原碧桂园教育集团,是全球领先的K12教育集团,已于2017年5月在美国纽交所主板上市。
又比如,碧桂园服务已于2018年6月登陆港交所,碧桂园物业合同管理规模达8.21亿平方米,国内排名第一,是目前市值最高、盈利能力最强的物业管理企业。
4
从建筑机器人自主研发、制造到建筑工程全周期的数字化、系统化应用,碧桂园旗下全资子公司博智林和技术已实现诸多“零”的突破,填补了多项行业空白,成为全球领先的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
博智林产品重点聚焦建筑机器人及智能施工设备的研发应用,并建立以BIM数字化技术为基础的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打造覆盖建筑工程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建造全系统解决方案。
碧桂园现有在研46款建筑机器人,绝大多数通用于现浇混凝土工艺与装配式建筑施工,其中已有18款建筑机器人已投入商业化应用。
一方面,用机器人干活,建筑成本降低,效率超出好几倍,精准度更是远远优于人工操作。另一方面,由工人操作机器人,可以减少很多安全隐患,以及扬尘等健康隐患。
更重要的是,碧桂园建筑机器人在高危、扬尘的环境下工作,可大大减少人体损害,保障工人的健康安全。
这个建筑行业的机器人逻辑跑通了,碧桂园会“更可怕”,因为他们拥有了更强大的核心竞争力。
碧桂园在研发和部分使用的另外一种机器人,是餐饮机器人。
碧桂园千玺机器人研发的餐饮机器人多业态已经布局全国市场,门店及单机设备入驻国内多个省市,机器人设备产值超8000万创新高,为智慧餐饮服务升级提供解决方案。
作为碧桂园旗下全资子公司,千玺机器人是一家以智能科技为核心驱动,致力于将更先进的科技、文化主张运用于多元化餐饮服务的创新型综合性高科技企业。
目前千玺机器人正全力打造中国领先的机器人餐厅连锁品牌,通过涵盖中餐、快餐、火锅、煲仔饭、粉面及单机设备为组合的“5+1”业态模式,已进军全国多个省市。
截至目前,共有80家门店在运营,分布在大湾区九大城市,共投放单机设备583台,遍布十多个省市。
千玺机器人投入巨资进行餐饮机器人的应用研发,整合业内高端专业人才,核心团队中博士和硕士占比达80%,同时与各大高校开展科研合作。
截至2021年2月20日,累计提交883项专利申请,已获授权411项,自主研发机器人设备及软件系统80多种。
煲仔饭机器人、冰淇淋机器人、送餐机器人等6个项目已进入量产阶段,咖啡机器人、汉堡机器人等5个项目已进入小批量试产阶段。
在设备工厂方面,2020年千玺机器人组装工厂9条产线、7个实验室已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当年设备产量超1800台,设备产值超8000万元。
2021年,千玺计划新增5条生产线,预计各类餐饮机器人的年产能力将达到6万余台,具备年产餐饮机器人产值30亿元的生产能力。
同时碧桂园还在打造自有智慧食品加工厂及农产品供应体系。
碧桂园于2018年5月成立全资子公司碧桂园农业控股有限公司。自成立以来,碧桂园农业布局农业全产业链,致力于成为现代农业系统方案的提供者和服务商。目前已形成研发服务、智慧种业、现代农业科技园、海外大农业、社区生鲜门店等五大核心业务版块。
如今,碧桂园围绕着地产主业,先后布局机器人建筑、机器人餐饮、现代农业、新零售等新业态,全产业链优势进一步强化,成为房企里不可复制的核心竞争力,这样的碧桂园,很“可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