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花椒〔附:椒目〕的功效与作用、注意事项与禁忌、附方

 鉴益堂 2021-03-26

                         〔别 名〕秦椒、蜀椒、南椒、巴椒、汗椒、陆拨、汉椒、川椒、红椒、红花椒、大红袍。

〔来 源〕为芸香科花椒属植物花椒Z. bungeanum Maxim.及青椒Zanthoxylumschinifolium sieb et Zncc.的种皮。

〔成 分〕花椒果实含挥发油,油中的主要成分为牻牛儿醇、柠檬烯、枯醇等。果实尚含甾醇、不饱和有机酸等。

〔作 用〕

一、历代经验

1.温中止痛:花椒有温中散寒,行气止痛作用。 《神农本草经》: “立风邪气,温中,除寒痹、坚发齿、明目”。 《名医别录》: “除六腑寒冷,伤寒,温疟,大风汗不出,心腹留饮,宿食,肠癖下痢……”。《日华子本草》: “破癥结,开胃,治天行时气温疾,产后宿血,治心腹气,壮阳,疗阴汗,暖腰膝,缩小便”。 《本草纲目》:“散寒除湿,解郁结,消宿食,通三焦,温脾胃,补右肾命门,杀蛔虫,止泄泻”。

2.除湿解毒:花椒有除湿通痹痛,杀虫解毒作用。 《神农本草经》: “主邪气咳逆,温中,逐骨节皮肤死肌,寒湿痹痛,下气。” 《药性论》: “治恶风,遍身四肢顽痹……”。

二、近代研究

1.局麻作用:花椒粉末及醇浸出液有局部麻醉作用,临床单用治牙痛有效;用于复方中可以作麻醉拔牙。

2.止痛作用:临床观察花椒有止痛作用,可用于脘腹疼痛及牙痛。

3.抑菌作用:川椒在试管内能抑制炭疽杆菌、α-溶血性链球菌、β-溶血性链球菌、白喉杆菌、假白喉杆菌、肺炎双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等有抑制作用;对大肠杆菌、宋内氏痢疾杆菌、绿脓杆菌、霍乱弧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等有完全抑制作用〔1~2〕。

4.抗真菌作用: 1:4的川椒水浸液对星形奴卡氏菌有抑制作用〔3〕。

5.驱虫作用:川椒挥发油有使猪蛔虫中毒的作用〔4〕。临床用花椒治疗蛔虫腹痛有效,也常用于驱蛔方中。

6.回乳作用:花椒有回乳作用,这一观察与历代文献记载相反, 可能与用量有关〔5〕。

7.牻牛儿醇的作用〔6~8〕:花椒挥发油中分离出的牻牛儿醇有下列作用:①对肠的影响:小量能使兔离体肠管呈持续性蠕动加强,大量则使其抑制。②对排尿的影响:大白鼠口服小量时有轻度的利尿作用,大量则有抑尿作用。③对血压及呼吸的影响:给家兔静脉注射,可使血压迅速下降,并反射性地引起吸呼兴奋。

〔性 味〕辛、温。归脾、胃、肾经。

〔功 效〕温中散寒,行气止痛,燥湿杀虫。

〔主 治〕脘腹冷痛,呕吐腹泻,噫呃,咳逆上气,风寒湿痹,下痢腹痛,疝气,齿痛,蛔虫病,丝虫病;外治阴痒,疮癣,并作局麻药用。

〔临床应用〕

1.寒证腹痛:多用于虚寒证脘腹疼痛,类似于慢性胃炎、慢性肠炎及胃肠痉挛等所致的疼痛。常配伍干姜、吴茱萸、荜澄茄、附子等。方例《大建中汤》 (方见干姜)、《蜀椒丸》、 《蜀椒汤》。此外,常用于蛔虫所致的腹痛,多配伍细辛、黄连、附子、干姜等,方例《乌梅汤》 (方见乌梅) 、《椒梅汤》、 《花椒油》、 《花椒散膠囊》。还可用治血吸虫病,蛲虫病,丝虫病等,单用有效。

2.寒证吐泻:花椒又常用治胃寒呕吐及中寒腹泻及下痢等证,类似于慢性胃炎、幽门梗阻、慢性肠炎、慢性痢疾等。常配伍苍术、厚朴、白豆蔻、茯苓、桂技等, 方例《椒术丸》、《椒蔻丸》、 《椒梅连理汤》。3.寒饮咳喘:类似于慢性支气管炎、哮喘性支气管炎等,常配伍细辛、五味子、半夏、干姜、桂技、杭芍等,方例《加味小青龙汤》 (方见麻黄)。

4.风湿痹痛:风湿性关节疼痛,重着不移、或走注疼痛、或皮肤如虫行、或半身不遂等,类似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多发性神经炎等,常配伍附子、干姜、细辛等散寒除湿止痛药,方例《椒附散》、《神效膏》、 《神授丸》。

5.诸疮痒疹:花椒有燥湿杀虫止痒作用,常用治妇女外阴瘙痒不可忍,多配伍吴茱萸、蛇床子等,方例《椒茱汤》;与杏仁研膏外治阴囊湿疹;单用研细末调成油膏外搽治头癣及手足皱裂、手脚心风毒肿有效,近用治油头脱发,类似于脂溢性皮炎有效。

6.表面麻醉:近代一般脓肿切开及拔牙可用花椒配伍蟾酥制成酊剂外涂,方例《椒酥酊》。

此外,单用花椒6~15克煎服可以回乳。古方认为可以强身,治疗耳聋目暗等。

〔用 量〕 3~10克,丸散适量。

〔用 法〕生用或炒后用。

〔禁 忌〕阴虚火旺及实热证忌用。

〔附 方〕

1.蜀椒丸(《外台秘要》):蜀椒、制附片、半夏。

2.蜀椒汤(验方):川椒、 干姜、 人参、附片、杭芍、甘草、大枣、饴糖。

3.椒梅汤(《温病条辨》):川椒、乌梅、黄连、黄芩、干姜、白芍、人参、枳实、半夏。

4.花椒油(验方):花椒10克,麻油120克,煎熬去渣。

5.花椒散膠囊(验方):花椒,炒后研末,装膠囊,每丸0.4克。成人每日12丸。

6.椒术丸(《普济方》):川椒、苍术。

7.椒蔻丸(《小儿卫生总微论》):花椒、肉豆蔻。

8.椒梅连理汤(经验方) : 花椒、 乌梅、黄连、党参、白术、干姜、甘草。

9.椒附散(《本事方》): 川椒、 附片、干姜。

10.神效膏(《神效万全方》) : 川椒、附片、芸台子(油菜子),研末,另以牛膝、安息香加酒熬膏调药末。

11.神授丸(《三因方》):川椒。炒研末,老酒适量、浸出白膏、再与川椒末合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40丸。

12.椒茱汤(《医级》):花椒、吴茱萸、蛇床子、藜芦、陈茶叶、青盐。

13.椒酥酊(验方):川椒30克,蟾酥0.0167克,75%乙醇100毫升,浸泡36小时后取上层棕红色液用。

〔附:椒 目〕

即花椒的种子。含有丰富的脂肪油。性味:苦、寒;功效,利尿除湿。主治水肿,痔疮肿痛,崩中带下等,单用有效。也可配伍防己、葶苈子、黄芪等治疗水肿。用量3~10克,虚寒证不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