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蛋壳成不了社畜的“壳”,也成不了开发商的“蛋”

 一号财经 2021-03-26

原创:一号地产

作者:      海哥

    一号说    
如果长租公寓能赚钱,斧头帮为什么不做?

蛋壳碎了,长租公寓还有未来吗?

最近长租公寓品牌蛋壳公寓暴雷引发的事件持续不断,从最初的租客、房东之间的纠纷,扩散到租金贷涉事方微众银行的卷入。

直到上周五蛋壳公寓暴雷事件终于引发了人命案:广州一蛋壳公寓的年轻租客跳楼身亡,原因是租客刚毕业还没找到工作,而房东却要求其限期搬走,陷入绝望的租客一时想不开,从18楼一跃而下。

而这一市场乱象也最终引发了最高法的关注。

同日,最高法副院长杨万明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有关地方和部门正在依法依规进行处理。这个事如果形成案件进入司法程序的话,我们人民法院将严格依法进行审理,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依法保护公民、法人的合法权益。

事实上,此前不管线下还是线上,许多人问过海哥关于对长租公寓的看法,我总结了一句话:

近10年看不到盈利点,力劝大家不要入行、入坑。 

01


长租公寓的两种模式

目前做长租公寓的主要有两种模式:重资产和轻资产。

重资产一般是房企利用自身的商办物业做的,比如龙湖的冠寓、万科的泊寓、碧桂园的碧家等等。

轻资产主要是又可以分两种,一种是整租一栋过来统一运营的,如上海的爱笑;

另一种是从散户房东手里签下再转租的,轻资产运营模式本质上就是二房东,收过来统一装修后赚取租金差,近年来各地暴雷的都是轻资产模式的长租公寓。

为什么会频频暴雷?

一方面是这个行业内有些从业者主观上就是想做个庞氏骗局,利用租金上的“长贷短付”模式圈钱跑路,将债务转嫁给租户的;另一方面,客观上这个长租公寓模式不赚钱。

不仅不赚钱,而且十年内看不到盈利的可能。


02


简单算一笔账

以上海非核心区20平米的长租公寓为例,海哥调查过,一般的租金在2500元每月,会有洗衣机、空调、床、橱柜、独立卫生间等配置,稍好一点的还会配置厨房,一般的装修成本在3万元左右。

如果是重资产模式,比如开发商自持,商办类地价约在1.7万至2万一平,算上3000左右一平的建安成本,我们统一算一下,打包就2万一平,20平就是40万的成本,加上3万元装修,总成本在43万;

租金每月2500,一年就是3万元,要14年才能回本,年回报率在7%左右。

看着还可以,实际则不然,要知道开发商都是借钱开发,许多开发商的融资成本早就超过了7%,即使像龙湖这样的优质房企才4%多,即使不计算长租公寓的运营成本,像龙湖这样财务成本极低的才有微薄的收益率,更何况其他房企做长租公寓。

那重资产这条路走不通,轻资产呢?

同样以上面的公寓举例,3万元的装修成本,轻资产的正常盈利方式是赚取租金差。

一般像上海非核心区的房东和二房东的租金差,20平的房间在500元左右,一年的租金差收益在6000元,如果投入装修,将要5年才能收回成本,第6年才有收益。

即使不算运营方的资金成本、运营成本,投资回报周期也很长。

既然算不过来账,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愿意做?


03


长租公寓最初就是个怪胎

一是政策催动。

长租公寓的蓬勃兴起,最主要的因素就是政策的催化、推动作用。

从2015年起就提出要发展租房租赁市场,到2016年6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的若干意见》,此后又推出了“租售同权”等政策。

从那时起,无论是官方,还是社会,对长租公寓的发展均抱以极大期望,资本市场也放开了对长租公寓产品的融资。也就在2016、2017这两年,长租公寓蓬勃发展,许多开发商、中间方和运营方纷纷加入了长租公寓赛道。

在政策的大力鼓吹下,看似形势一片大好。

许多长租公寓品牌纷纷放卫星,几年内达到几百万间这样的指标都提出来了。只不过后来冷静下来一算账,发现根本不赚钱,而政策暖风也没继续吹,基本上就偃旗息鼓了。

第二个原因就是各怀鬼胎的利益目的。

当时开发商搞长租公寓他们是算过账的,账面上肯定亏钱,但是想从政策上打开口子,比如后期可以获得长租公寓的专项融资,发行长租公寓类的融资产品,政策上会给予优惠利率;

又比如可以以配套建设长租公寓为由在一二线城市跟地方政府勾地,取得便宜地价等等;

也有想从经营上打开口子,既然硬性成本做不到盈利,那能不能做多元化经营,比如引入其他服务,在长租公寓内开设咖啡、商店,或者APP网点,用商业销售利润赚取流量红利;

更大胆一点的,长租公寓做到一定规模量之后可以分拆上市,那样基本就解套了。

但等到开发商发现搞长租公寓盈利的路子一条都走不通之后,热情骤降。

末了,又成了一出“听了国家的话,上了国家的当”的老套戏码,如今几乎再无开发商愿意涉足长租公寓业务,已有的也纷纷从上市公司体系内剥离,比如朗诗。

因为实在是亏不起

而那些轻资产运营的,极少有真的想认真做长租公寓的,因为根据成本收益测算,要想赚钱,这是场长期的持久战。

怎么办?

像蛋壳公寓这样的逻辑就很简单,要想赚快钱,就得上市割韭菜。

运用资本魔术,大量拓展门店,采取“高收低租”的方式大量高价收购房源,低价租出去,迅速做大流量,当前期有资本投入的时候可以源源不断地滚大雪球,雪球滚到一定量就可以上市,披上政策扶持、互联网+等外衣,成功敲开了美股大门。

至于后期外部资金输入一断裂,就宣告玩完。

当然他们还引入了租金贷,可以更快速收回现金流,但这也无法改变这是一桩亏本买卖的本质。

本质上这就是个庞氏骗局。

另外一些鱼目混珠的长租公寓逻辑就更粗暴了,运用“长收短出”的方式赚一票租金就跑路。

因为市场规则的不成熟,以及政策制度的落后,将高层很好的一项制度倡议,被市场玩坏了,而长租公寓四个字甚至成了风险的代名词,不得不说这是一个深刻的教训。

如今以蛋壳公寓暴雷事件为借鉴,希望能好好总结经验教训,为后续这一行业的发展提供更规范的指导。毕竟大城市的很大一部分人还是要靠租房过日子的,给年轻人一个未来。

同时也给年轻人提了一个醒:

下次在对女孩子说“我养你”这种话的时候,先提前问一问房东答不答应。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