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柴胡的功效与作用、注意事项与禁忌、附方

 鉴益堂 2021-03-26

                         〔别 名〕地薰、茈胡、软柴胡、北柴胡、细叶柴胡、竹柴胡、南柴胡、红柴胡。

〔来 源〕为伞形科柴胡属植物柴胡(北柴胡) Bupleurum Chinense DC.狭叶柴胡(南柴胡、红柴胡)B. Scorzoneraefoli um .Willd.以全草供药用。

〔成 分〕柴胡的根及果实分离出挥发油、柴胡醇、柴胡皂甙ⅠaⅡb及Ⅱ、脂肪油等。茎中分离出三种结晶:二十九烷-10-酮,α-波菜甾醇β-谷甾醇。叶含芦丁。

狭叶柴胡的根含皂甙、脂肪油、挥发油、柴胡醇、茎叶含芸香甙等黄酮类物质。全草含槲皮素、异槲皮素、异鼠李素、水仙甙等。

〔作 用〕

一、历代经验

1.透表泄热:柴胡善治往来寒热,也治伤寒表里之热,为解热的要品。《珍珠囊》:“去往来寒热,胆痹,非柴胡梢子不能除”。《名医别录》: “除伤寒心下烦热,诸痰热结实……”。 《药性论》: “治热劳骨节烦疼,热气,……主时疾内外热不解, 单煮服”。 《医学起源》: “除虚劳烦热,解散肌热,去早晨潮热”。 《滇南本草》: “伤寒发汗解表要药,退六经邪热往来,痹痿,除肝家邪热,劳热……”。

2.疏肝解郁: 《四声本草》: “主痰满胸胁中痞”。 《日华子本草》: “胸胁气满,健忘”。 《滇南本草》: “行肝经逆结之气,止左胁肝气疼痛,治妇人血热烧经,能调月经”。 《本草纲目》: “平肝、胆、三焦、包络相火及头痛、眩晕、目昏、赤痛障翳、耳聋鸣诸疟,及肥气寒热。妇人热入血室、经水不调……”。此外, 尚能退黄疸。

3.升举阳气: 《本草纲目》: “治阳气下陷”。 《本草正义》: “约而言之,柴胡主治……;一为正虚,则为清气之陷于阳分者,举而升之,返其它而中气自振”。

二、近代研究

1.解热作用:柴胡煎剂和醇浸膏对温刺发热及伤寒混合疫苗所致的发热有解热作用,其作用缓和而稳定,用药热退后一般体温不易回升,但解热作用不如黄芩 。〔1、 2〕

2.镇静止痛作用:柴胡甙口服,对小鼠有镇静作用(爬杆试验),并能延长环己巴比妥的催眠时间,且有良好的镇痛作用(小白鼠压尾试验) 〔3〕。

3.抑菌作用:体内试验证明。柴胡对结核杆菌有抑制作用〔4〕。

4.抗病毒作用:柴胡对流行性感冒病毒及牛痘病毒有抑制作用〔5〕。又能抑制第Ⅰ型脊髓灰白质炎病毒引起的细胞病变〔6〕。

5.保肝作用:柴胡对因喂食霉米所致的谷一丙转氨酶升高有治疗作用,对伤寒疫苗及酒精所致的肝损伤也有效,但不如甘草〔7〕。

6.镇咳作用:柴胡对豚鼠气管的纤毛受机械刺激所致的咳嗽有较强的镇咳作用〔2〕。

7.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柴胡皂甙的粗制皂甙能降低兔血压,并能降低血浆胆固醇。对离体蛙心有抑制作用,又能抑制组织胺及5-羟色胺所致的血管通透性升高〔8〕。

8.抗炎作用:柴胡皂甙能抑制右旋糖酐及5-羟色胺、巴豆油所致的鼠爪水肿〔9〕。

9.利胆作用:金黄柴胡的花、叶、茎浸剂对动物有利胆作用,对胆囊炎、胆管炎及肝炎有治疗作用,它能提高胆汁中的胆酸及胆红质的含量,增大胆汁中的胆甾醇—胆盐系数〔10〕。

10.副作用:柴胡用量过大可引起少尿、水肿、甚致无尿的反应,并可引起毛细血管破裂及汗多,从而导致虚脱〔8〕。

〔性 味〕苦、平。归心包络、肝、三焦、胆经。

〔功 效〕解热治疟,疏肝散结,升举阳气。

〔主 治〕外感发热,往来寒热,口苦,咽干,胸胁苦满或疼痛,头晕,目眩,呕吐,默默不欲饮食,疟疾,月经不调,脱肛,子宫脱垂等。

〔临床应用〕柴胡性质平和,适应症较为广泛,随配伍不同,可用于外感及内伤。

一、诸种发热

1.外感发热:恶寒发热、头痛、 身疼等,类似于感冒、流行性感冒及某些炎症初起、疟疾等。常配伍葛根、黄芩、羌活、防风、紫苏等辛温解表药,方例《柴葛解肌汤》、 《正柴胡饮》。

2.往来寒热:一阵冷、一阵热,胸胁苦满, 口苦、咽干、目眩,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鞭,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如病灶感染,急性支气管炎,淋巴腺炎,蜂窝组织炎等表现的往来寒热。常配伍黄芩、半夏、人参、枳壳、桔梗、芍药等,方例《小柴胡汤》、 《柴胡枳桔汤》、 《柴胡注射液》。

3.疟疾发热:柴胡可以控制间日疟及三日疟的发作。根据临床表现的不同,作适当的配伍,若证见微恶寒而发热者,常配伍桂枝、干姜、黄芩等,方例《柴胡桂枝干姜汤》。若发疟而渴、或为劳疟者,常配伍黄芩、瓜蒌等,方例《柴胡去半夏加瓜萎汤》。若疟疾间日发作,而见胸胁苦满,心烦懊��者,常配伍草果、槟榔、厚扑、黄芩等,方例《柴胡达原饮》。若疟疾热多寒少者,可用《清脾饮》。

4.无明原因之发热或长期低热者,可配伍黄芩、葛根、桂枝、抗芍等;高热再加石膏、知母等。

5.阴虚发热:盗汗,往来寒热,饮食减退,肢体困倦,或筋骨疼痛等。常配伍黄连、知母、鳖甲、秦艽等。方例《柴胡黄连膏》、 《柴胡散》。此外,尚可配伍当归、芍药等治疗血虚发热及虚劳发热。

二、肝郁气滞

1.肝郁气滞:胸胁胀满,乳房作胀,月经不调,经行腹胀或疼痛等。类似于神经内分泌紊乱。常配伍枳壳、香附子、芍药、川芎、当归、丹参等理气行血药,方例《柴胡疏肝汤》、 《逍遥散》。

2.肝郁脾虚:而见手足厥冷,或脘腹疼痛,或泄利下重,脉弦。类似于急性胃肠炎等,常配伍枳壳、抗芍、甘草等,方例《四逆散》、 《柴芍六君子汤》。

3.肝郁化热:或称肝经郁火, 右胁疼痛,心烦易怒,目赤口干等,常配伍黄芩、栀子、枳壳、青皮等,方例《柴胡清肝汤》。

4.肝郁胃实:右胁或左胁疼痛剧烈,常引肩背,或往来寒热,恶心呕吐, 腹胀纳呆,心下鞭满,或大便不解,或协热下痢,或见黄疸等。类似于急性胰腺炎,急性胆囊炎,胆道蛔虫和细菌性痢疾等。常配伍大黄、枳实、黄芩、半夏、延胡等,便秘可再加芒硝,方例《大柴胡汤》、 《清胰汤一号》。

三、肝胆湿热

右胁疼痛,或拒按,发热恶寒,或见黄疸,舌红,苔黄腻,脉濡数等。类似于急性胆囊炎、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等,常配伍甘草、决明子、 车前子、 黄芩、 梔子、 郁金、枳壳、茵陈等,方例《柴胡散》。若为胆结石所致者用《排石汤》。

四、气虚下陷

中气下陷或清阳不升所见之气短乏力,精神不振,不思饮食,头昏,少腹下坠,脱肛,子宫脱出等。类似一般体弱,病后体虚等,常与黄芪、党参、白术、当归等补益气血药配伍,方例《补中益气汤》、 《升阳益胃汤》、 《益气聪明汤》 (皆见黄芪) 。注意:单用柴胡或加大用量皆不奏效。

〔用 量〕 3~9克,丸散酌减。

〔用 法〕生用或炒后用,也可制成注射液用。

〔禁 忌〕不宜用治虚热,若用当配伍滋阴药,不可大剂内服。

〔附 方〕

1.柴葛解肌汤(《伤寒六书》) : 柴胡、白芷、黄芩、芍药、大枣、生石膏、葛根、桔梗、羌活、甘草、生姜。

2.正柴胡饮(《景岳全书》):柴胡、防风、陈皮、芍药、甘草、生姜。

3.小柴胡汤(《伤寒论》):柴胡、黄芩、半夏、人参、甘草、生姜、大枣。

4.柴胡枳桔汤(《通俗伤寒论》):柴胡、黄芩、半夏、陈皮、桔梗、枳壳、雨前茶、甘草、生姜。

5.柴胡注射液(验方):柴胡用蒸馏法制成100%的注射液,加注射用氯化钠0.8克,制成100毫升,每次2毫升,肌肉注射。

6.柴胡桂枝干姜汤(《金匮要略》:柴胡、桂枝、干姜、黄芩、牡蛎、天花粉、甘草。

7.柴胡去半夏加瓜蒌汤 (《金匮要略》),柴胡、黄芩、人参、瓜蒌、生姜、大枣、甘草。

8.柴胡达原饮(《通俗伤寒论》):柴胡、槟榔、厚朴、草果、黄芩、 枳壳、 青皮、桔梗、荷叶梗、甘草。

9.清脾饮(《济生方》): 柴胡、 青皮、厚朴、白术、黄芩、半夏、茯苓、草果仁、甘草、生姜。

10.柴胡黄连膏(《小儿卫生总微论》):柴胡、黄连等分。研细末,白蜜为膏。

11.柴胡散(《博济方》):柴胡、 鳖甲、甘草、知母、秦艽。

12.柴胡疏肝汤(《景岳全书》) : 柴胡、芍药、枳壳、川芎、香附子、甘草。

13.逍遥散(《和剂局方》):柴胡、当归、芍药、薄荷、茯苓、白术、生姜、甘草。

14.四逆散(《伤寒论》):柴胡、 芍药、枳壳、甘草。

15.柴芍六君子汤(验方):柴胡、 芍药、人参、茯苓、白术、陈皮、半夏、甘草。

16.柴胡清肝汤(《证因脉治》) : 柴胡、黄芩、山梔子、青皮、白芍、枳壳。

17.大柴胡汤(《金匮要略》):柴胡、半夏、枳实、芍药、大黄、黄芩、生姜、大枣、甘草。

18.柴胡散(《圣惠方》):柴胡、 甘草、决明子、车前子、羚羊角。

19.排石汤(《南开医院》): 柴胡、黄芩、半夏、木香、郁金、大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