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日十条中医临床用药经验2021.2.19

 沙澧闲人个人馆 2021-03-26
每日十条中医临床用药经验2021.2.19

一、

《临证指南医案》谓:“郁则气滞,气滞久则必化热。热郁则津液耗而不流,升降之机失度,初伤气分,久延血分,延及郁劳沉疴。用药大旨每以苦辛凉润宣通,不投燥热敛涩呆补,此其治疗之大法也。”

二、

凡遇病情危笃,寸口无脉,可诊人迎(颈侧动脉),趺阳(足背动脉),以候胃气的存亡,来判断预后。抢救危重病人,尤其是无脉的危重病人采取三部同参的诊疗法是必要的。趺阳为足阳明胃经所主,是后天之本,标志着胃气犹存。太谿为足少阴肾经所主,是先天之本,标志着真阳尚在。“真阳在”“胃气存”是先后根本未拔的明证。故用益气固脱、回阳敛阴之法,达到阳气回,胃气复,转危为安的满意疗效。

三、

金元诸家对中风病机的认识,各持一见:河间认为乃“心火暴甚”、“阳热佛郁”,主火为训,东垣持“本气自病”,主气为先丹溪则提出“湿热生痰”,痰化热生风,主痰为因。我个人认为“虚”、“痰”、“火”皆能导致中风,但三者常互为因果。究其病变,则以肝为核心。清代叶天士把中风主因列入'阴虚阳亢风动”范畴。强调“阴亏”是致病的关键所在。在治疗上提出:治风首宜柔剂,清肝须选清凉,平肝贵在滋潜,镇肝宜用金石,乃叶氏治风起手四法。我认为,在辨证上应视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决不可执一家之说。清代医家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一书中对中风的半身不遂证认为其本源是元气亏损,半身无气的结果。他说:“元气藏于气管之内,分布周身,左右各得其半。人行坐动转,全仗元气,若元气足,则有力。元气疫,则无力。元气绝,则死矣”。认为元气一亏,经络空虚,气向一边归并,出现半身不遂。对治疗半身不遂创立了补气化瘀的“补阳还五汤”。近代医家张锡纯所著《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对中风证认定病变在肝,肝木失和,风自肝起,往往又与肺气不降,肾气不摄,冲气上逆,造成“脏腑之气化上升太过”,使血上注于脑有关。他是第一个把人的气机升降失调而形成中风这一理论的倡导者。故创制的“建瓴汤”、“镇肝熄风汤”两方中重用牛膝引血下行以治怀,猪石重坠降逆,再配以熄风镇肝的龙牡以治阳。并以茵陈、川楝子等品调肝木之郁。在抢救中风危重患者时,确有化险为夷之效。本人曾将二氏治疗中风的方剂加减运用于临床,通过辨证施治,收效甚宏。

四、

中医认为,一切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都意味着人体阴阳邪正的消长过程,疾病的各种症状就是脏腑功能失常后反映出来的异常状态,药物的功用在于恢复或重新调整脏腑的功能,消除阴阳偏盛偏衰的病理现象

五、

舌中裂者,气虚为多;中裂露底,多为阴虚。

舌质胖嫩多气虚,娇嫩多阴虚。前者(气虚者)慎用苦泻,后者(阴虚者)少用香燥。

舌边舌尖有瘀点或斑块,多为有瘀滞。

舌苔灰燥,扪之干燥多胃实;舌苔灰燥,滑润有津,脾有痰湿。

舌质胖苔滑,脉濡无力,脾虚,阳气不足,慎用寒凉;虽有冲逆,慎用镇潜;且酸甘滋腻之品碍脾运,不宜用。

舌光少苔、质嫩瘦小、脉细弱,脾胄阴虚。虽有寒湿水肿,不宜过用辛热温燥及寒淡渗之品。

六、

《难经》曰:损其肺者,益其气;损其心者,和其营卫;损其脾者,调其饮食,适其寒温;损其肝者,缓其中;损其肾者,益其精。肺虚者补脾,土生金也。脾虚者补命门,火生土也。心虚者补肝,木生火也。肝虚者补肾,水生木也。肾虚者补肺,金生水也。此相生而补之也。

七、

青蒿味甘性寒,气芬芳,入少阴厥阴经血分。主治留热在骨髓(间)的骨蒸、痨热、产褥热、原因不明之热及有起伏性热。凡苦寒之药多伤胃气,而本品无刺激性,副作用少,因其气芬芳入脾,独宜于血虚有热之人,实为解热之佳品。

八、

广元中医院方仁三余临症40年来,用资寿解语汤治疗中风不语,此方出自清代喻嘉言《医门法律》,药物组成:羌活10g 竹沥10g生姜10g防风10g 肉桂10g附子10g 羚羊角3g 酸枣仁20g天麻20g 甘草10g 用法:加竹沥2匙,生姜汁2滴,水煎服。主要加减法是:昏迷严重加石菖蒲、郁金,抽搐频繁加白芍、钩藤(钩藤用量倍于白芍,成人60克),呕吐不食选加公丁香、石斛、黄连、紫苏,小便失禁加杜仲、决明子,老年中风,血络阻滞,牛膝、丹参势在必用。热甚津枯,桂附宜去,外风已除,羌防勿用。

九、

素体虚弱,元阳不能温煦藏腑,治以补肾为主,但脾胃运化难以称职,投厚味之品如入陷阱。宗李东垣“土旺以生万物”之说,胃气旺元气有依能振,故治宜先从调理脾胃入手,俾健脾能运后天之本,气血自能振作,再投滋补厚味,自无凝膈之弊。

十、

张云程治肾病理论 肾为先天之本,与各脏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在生理上具有多方面的重要功能。肾脏分为肾阴与肾阳两部分,其中肾阳尤占重要地位。肾阴又称“元阳',“真阳',是人体阳气的根本,不但对各脏腑组织起着温煦、生化作用,而且对体内水液平衡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故临床方面,凡以水肿为主要见证的疾病,大都责之于肺脾肾三脏,其中尤以肾脏占有主导地位。《内经·水热穴论》说:“肾者,胃之关也,关门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也,上下溢于皮肤,故为肤肿,肤肿者,聚水而生病也。”《医门法律》在“水肿论”中,更进一步明确指出:'肾者,胃之关也。肾司开圆,肾气从阳则开,阳太盛则关门大开,水直下而为消。肾气从阴則固,阴太盛则水湿内盛,水不通而为肺'。肾阳虚衰时,既不能自制本脏阴寒之水,又不能温养脾土和促进膀胱气化作用,以致关门不利,水凝贮留体内,泛溢成肿。

每日十条中医临床用药经验2021.2.1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