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东吴名家之十五】高山流水八十春

 江山携手 2021-03-26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则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则洋洋兮若江河……

 

【东吴名家之十五】高山流水八十春

                   

   1984年,一个深秋的夜晚,意大利威尼斯凤凰歌剧院。

 

【东吴名家之十五】高山流水八十春

 

  这个以古老东方神话中的吉祥鸟命名的全欧洲极富盛名的艺术剧院,这个曾是贝多芬、瓦格纳灵魂漫步徜徉的地方,这个曾是卡拉扬、帕瓦洛蒂各领风骚的天地,如今,被一个来自凤凰故乡的银鬓飘扬的老人所征服了……

 

【东吴名家之十五】高山流水八十春

 

  老人用他的双手在叙述一个凄婉的东方故事:身陷番邦的文姬,日夜思念着自己的故土,以泪洗面,衣带渐宽,许多年过去了,她终于归汉有期,却又不得不承受者与自己心爱的孩子分别的巨大痛苦……

【东吴名家之十五】高山流水八十春

    最后一个音符,在老人指间嘎然而止后,全场一片寂静,接着,是长时间振聋发聩的掌声,所有的人都站了起来,以掌声向老人表示敬意。

【东吴名家之十五】高山流水八十春

    一位噙着泪水的意大利妇女,更是忘情地跑上去,深深地亲吻着这位东方琴师的面颊。

 

【东吴名家之十五】高山流水八十春

 

  吴兆基,这位来自古城苏州的耄耋老人,退休的数学教授,使威尼斯、罗马、佛罗伦萨的那个深秋变得充满温情。

 

【东吴名家之十五】高山流水八十春

                   

             

  吴兆基,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东诞生在景色秀丽的洞庭湖西滨汉寿县的一个音乐世家。父亲吴兰荪是岭南派著名琴师,母亲是弄箫好手,襁褓中的吴兆基随家迁往鄱阳湖边的南昌客居,后来又来到了太湖之滨的名城苏州。

【东吴名家之十五】高山流水八十春

    壮丽的祖国,湖山风光开启了他的音乐天赋,在家庭的熏陶下,天资聪颖的吴兆基七岁就能拉二胡、吹笛箫、弹风琴了。

 

【东吴名家之十五】高山流水八十春

 

  在父亲的指点下,12岁的吴兆基学会了平生第一支古琴曲《慨古引》。次年春天,他有事与父亲一起参加了周梦坡先生在上海主持召开的“晨风庐琴会”。

【东吴名家之十五】高山流水八十春

   “晨风庐琴会”是辛亥革命后,全国最大最隆重的一次琴会。它云集了当时国内众多的操琴高手,其中有北京的杨时百(1865~1933)、南京的王燕卿(1866~1921)、四川的吴浸阳等。

【东吴名家之十五】高山流水八十春

    大师们的精湛技艺,给他留下了终身难忘的美好记忆,甚至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东吴名家之十五】高山流水八十春

 

  古琴又称七弦琴。从古到今形成了许多的流派,其中较为著名的有四川派、虞山派和诸城派等。吴兆基的老师吴浸阳是近现代琴史中一代大师。

【东吴名家之十五】高山流水八十春

    吴浸阳字观月号纯白,四川洪都人,少年出家为道后云游于苏沪杭一带,琴艺潇洒灵活,自由淡远,兼有蜀、熟二派之长。兆基一直想拜浸阳先生为师,没被应允。后来每当浸阳先生来家操琴,兆基边默记其指法特点,旋律节拍。

【东吴名家之十五】高山流水八十春

    一日,终于鼓足勇气将这两支曲子,弹给浸阳先生听,令先生大为惊喜,遂收为关门弟子。在父亲和浸阳先生悉心教授下,青年时代的吴兆基,已能操奏《鸥鹭》、《平沙落雁》、《石上流泉》、《阳关三叠》等十余琴曲了。

 

【东吴名家之十五】高山流水八十春

 

  吴兆基早年毕业于东吴大学。和许多民乐演奏家一样,受传统的影响,青年时代对西洋乐是持排斥甚至敌视态度的。所不同的是,一个教会学校毕业的女教师,使他对西洋音乐多少有一些接触。

【东吴名家之十五】高山流水八十春

    七七事变后,吴兆基一家流离失所,各奔东西。在国土沦丧的岁月里,他常以琴遣情,最常弹奏的是《阳关》和《秋塞》。一次,偶然从朋友寄存在家的一架“RCA”收音机里,听到了贝多芬的第五(命运)交响曲,感于国家民族的巨大悲剧,他热泪盈眶,不能自己。

 

【东吴名家之十五】高山流水八十春

 

  他第一次认识到了外国优秀音乐,感到了音乐对于人类精神生活的重大作用。从此,他努力从世界音乐宝库中汲取养分,借鉴益处,从不同音乐样式中寻求共同的情感基调。

【东吴名家之十五】高山流水八十春

     在几十年的操琴生涯中,在保持中国古琴传统的“中正平和”、“清微淡远”特征的同时,又吸收了西洋乐在演奏上的凝重、厚实、并融太极的精元舒巧之气,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东吴名家之十五】高山流水八十春

 

  操缦抚琴七十春,他与古琴有如庄生之与蝴蝶,物我相融,有着数不清的恩恩怨怨。

 

【东吴名家之十五】高山流水八十春

 

  他的一生中,为古琴掉过五次眼泪。从中不难看出古琴、琴师与国际的荣辱兴衰的休戚相关。第一次是日寇兵范江南之时。吴先生举家携琴离开苏州往太湖避难,路遇土匪,两把上好的古代名琴被这只后来的“忠义救国军”、再后来的日伪军抢去。

【东吴名家之十五】高山流水八十春

    山河破碎,豺狼横行,使吴兆基痛苦地哭了。痛定思痛,他立誓不当汉奸。后来,邀集了教界同仁创办了“肇基中学”(后改为吴县县立二中),专心从教,不复操琴,以期教育救国。

 

【东吴名家之十五】高山流水八十春

 

  吴兆基的第二次掉泪是在解放后的1952年,新中国的诞生使这位保守颠沛流离之苦的知识分子获得了新生,也使他的艺术青春得以焕发。

【东吴名家之十五】高山流水八十春


    初夏的一天,刚刚参加完思想学习的他,在路经苏州北局小公园时,高音喇叭里正传来“歌唱祖国”的歌声,他抑制不住激动,泪水夺眶而出。他真正感受到了当家作主的幸福。

【东吴名家之十五】高山流水八十春

    于是,他把全部精力投身于教育事业和古琴发掘上来。他后来创作的古琴曲《田园操》正式对翻身后农家生活的热情讴歌,在当时获得了较高的评价。

 

【东吴名家之十五】高山流水八十春

 

  1983年初,吴兆基的挚友,著名的古琴家姚丙炎,因患胃癌将不久于人世。病榻前,姚先生握着兆基老人的手,深情地说:“古琴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不应属于个人,当以继承发扬之为己任。如对此有所成就而因之据为己有任其湮没,将成为民族之罪人!”

【东吴名家之十五】高山流水八十春

    望着容貌全非、危在旦夕的挚友,兆基感其赤诚,几至痛哭失声。遂埋头整理操缦六十余春秋的经验体会,致力于古琴的国际交流和培养后来者。这次是老人的第三次流泪。

 

【东吴名家之十五】高山流水八十春

 

  兆基先生兄弟姐妹六人,承家学,均善操琴。1981年仲夏,一封寄自美国纽约的信使他与失散了三十多年的长兄取得了联系。大哥兆新在台湾,幼亦善琴,来信的第一件事就是想听听家传琴音。

【东吴名家之十五】高山流水八十春

    欣喜若狂的兆基老人,一口气自录了十三首古琴曲辗转带去。兄弟俩鸿雁传书,相约重逢时定以一曲《忆故人》相互弹奏,倾述相思。1985年,兆基老人终得以往新加坡演奏,二人约定狮城相逢。

【东吴名家之十五】高山流水八十春

    怎奈,到了新加坡才知道,大哥耐不住几十年刻骨铭心的相思,已与世长辞了!一曲《忆故人》他几十年未弹了,当他在那张文天祥曾用过的宋代名琴上,再次轻抚出这支古曲时,老泪纵横,观众也为之动容。

 

【东吴名家之十五】高山流水八十春

 

  最深的悲恸莫过于生离死别了。

 

【东吴名家之十五】高山流水八十春

 

  泪,有事并不知是悲伤的产物。在1983年北京香山举行的全国第二次古琴打谱会上,一位叫蹇星火的云南白族姑娘,使这位老人又一次落了泪。在昆明郊区一个机械厂工作的小蹇,是花了半年多工资自费到会的列席代表。

【东吴名家之十五】高山流水八十春

    为着古曲艺术,她多年忍辱负重,刻苦自学,学一次就要往返数十里路程,尝尽了许多常人无法想象的艰辛。当老人将自录的《胡笳十八拍》、《潇湘水云》、《阳关三叠》赠给她时,她竟然久久地跪在了老人的面前,激动地哭了。老人也为她的真诚而落了泪,为古琴艺术的后继有人而激动不已……

 

【东吴名家之十五】高山流水八十春

 

  把老人的眼泪谱成一阕古琴曲,又该会多少人落泪呵!

 

【东吴名家之十五】高山流水八十春

 

 

  作为一位古琴名师,吴兆基老人的艺术成就是有目共睹的:

 

         【东吴名家之十五】高山流水八十春

 

  --1946年,在当时的“首都”南京举行了一场中西乐公演,这是对旧中国音乐界的一次大检阅。吴兆基与著名的琵琶大师杨大均、古筝家梁再平、二胡家陈振铎、箫吹奏家吴南琴及音乐家丁善德、陈又新等同台演出,他的《渔樵问答》和《潇湘水云》令观众如痴如醉。

 

【东吴名家之十五】高山流水八十春

 

  --1959年,郭沫若的大型话剧《蔡文姬》公演,吴兆基与管平湖、姚丙炎、吴景略等五位古琴师当时被邀至首都北京,为该剧配奏琴曲《胡笳十八拍》,并在全国文联大会堂会演,引起轰动。

 

【东吴名家之十五】高山流水八十春

  --1983年,兆基先生参加了在京举行全国第二届古琴打谱会,这是解放以来古琴界较大规模的全国盛会。他的《秋塞吟》、《胡笳十八拍》等受到琴界好评,中央电视台为他录制了专题节目播出。

 

        【东吴名家之十五】高山流水八十春

 

  --1985年在全国第三届古琴打谱学术会上,他对古琴打谱、演奏等的真知灼见,受到了琴师们的关注与赞赏。

 

【东吴名家之十五】高山流水八十春

 

  --上海电视台、江苏电视台、中国艺术研究院、上海音乐学院等均为他录制了专题节目进行介绍或教学。

 

【东吴名家之十五】高山流水八十春

 

  --他先后在意大利、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地区举办了数十场演奏会和艺术讲座;香港艺术中心至今保存镇他演奏时的巨幅照片;他的琴曲曾被灌制成激光唱片和盒式带,在欧洲、美国、日本、马来西亚、台湾等地广为传播。

 

【东吴名家之十五】高山流水八十春

 

  --一些国内外古琴爱好者慕名前来拜访。他们中有金发碧眼的意大利女留学生,有美国东方艺术中心总经理、钢琴家、大学中国音乐史教授,有香港中文大学的师生,台湾的研究学者,还有自费前来学艺的国内青少年……

【东吴名家之十五】高山流水八十春

    一个英国首席小提琴家,听了老人的演奏后,激动地说:“我宁愿放弃手中的提琴,也要拜在先生门下!”

 

【东吴名家之十五】高山流水八十春

 

  --他目前是中国音协江苏分会会员,上海音乐研究院特约研究院。

  ……

 

【东吴名家之十五】高山流水八十春

 

  对于这些,兆基老人是淡泊的,淡泊得象高居山林中的一位闲着,他不愿提及这些。如今,他正潜心从事古琴艺术的挖掘整理和古琴传人的培养。他不希望古琴有一天成为博物馆里,仅仅供人回忆和缅怀的意见古董。

 

【东吴名家之十五】高山流水八十春

               

              五

  1989年4月,吴兆基以八二高龄前往香港参加“琴韵”系列音乐会的演出,在香港艺术中心——寿臣剧院进行独奏会,并在演艺中心举办了两个专题讲座。

【东吴名家之十五】高山流水八十春

    香港报纸早在二月就开始报道这位老人的情况,体现出了极大的关注与重视,《明报》、《大公报》赞扬他“温文尔雅,于中西音乐文化均浸淫极深,有独到的领略和体会”,“其琴艺已融会衬托出吴门山川人文特色,称之为“吴门琴韵”。

 

【东吴名家之十五】高山流水八十春

 

  4月11日,当这位身着唐装,银须飘飘的老人出现爱妆点一新的寿臣剧院的舞台上时,他的仁者之风、学者之气,立即倾倒了全场的观众。

             【东吴名家之十五】高山流水八十春


    他轻轻落座,闭目抚琴,稍时落指拨弦,几个泛音如山间溪流缓缓划进,若雀鸟羽毛盈盈飞飏,接着,力贯全场,感情骤起,仿佛穿群山之巅,坐云海之深,吟猱绰注,轻重徐疾。抹挑勾剔,轮撮拨刺,无不淋漓尽致,活脱的一幅唐代划舟吟唱的清丽画卷!

 

【东吴名家之十五】高山流水八十春

 

  一曲终毕,掌声如潮。

 

 

【东吴名家之十五】高山流水八十春

  接下来是《阳关三叠》、《平沙落雁》、《搔首问天》、《梅花三弄》、《良宵》……若不是主持人的解围,老人怕真的“下不了台”了。

【东吴名家之十五】高山流水八十春


    负责现场转播的两家电视台艺员兴奋地说,这是系列音乐会中最精彩最难忘的一场!

 

【东吴名家之十五】高山流水八十春

 

  香港报纸这样描写他的演奏:

 

        【东吴名家之十五】高山流水八十春

 

  “你大可想象,在幽静苍凉的山岭中,坐着一位落魄文人在抚琴,琴乐追求表现演奏者的心境、思想,是一种极主观的音乐。甚至抚摸琴弦也是音乐,琴、音、人的同一成为了琴乐所追求的境界……”

 

【东吴名家之十五】高山流水八十春

 

  “低弹轻拂,真落花流水溶溶也……”这是古琴演奏家吴兆基的艺术风格,也是他孜孜不倦八十年所追求的崇高的艺术境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