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传达无条件的爱与尊重

 袁占舵 2021-03-27

传达无条件的爱与尊重

请回忆一次惩罚他人的经历。思考是什么导致我做那件事,


文献老师:班级一位女生放学打扫卫生拖延,导致班级完成不了扫除任务,就被奶奶接走。老师惩戒第二天再做一次扫除任务,第二天孩子还是在扫除时拖延,奶奶接孩子,有些情绪,抱怨班级怎么总是让孩子扫除。文献老师和孩子谈话。

“你怎么没做完扫除任务就走了?”

“是我奶奶让我走的。”

文献老师反思:惩罚他是因为老师认为孩子偷懒,所以通过惩罚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过错。改变自己的行为。但现实却加强了对方的敌意和抵触心理。

如果我们把注意放到对方的需要上,我们可能会有效处理问题。

“我看到你昨天没有做完扫除任务就走了。我有些担心,我看重清洁,希望保持校园整洁。“

“是奶奶让我走的。“

“奶奶希望你早点回家,对吗?“

“是的!“

“那我们用什么方法让自己早点和奶奶回家,还能保证完成扫除任务?“

“那我快点干。“

“今天我们再来做一次扫除任务,尝试着用你的方法是否有效,可以吗?“

“可以!“


菲儿老师:班级两个男孩经常打架,惩戒他们写检讨,做劳动,惩罚结束,还是会因为一些事情又开始打到一起。接着再惩罚。

菲儿老师反思:我想通过惩罚让他们改变行为,可是行为并没有发生改变,还是出现类似现象。

这样的惩戒方式让他知道自己错了,但是没有示范正确的做法,仍旧用旧有模式处理交往问题。

“我们来说说刚才发生了什么?谁先说。“

“我先说。“

“好,那B同学你要等A同学陈述结束,才可以发言。“

“我们刚刚在操场玩,他踢我。把我踢疼了,也踢了他一脚。我们两就扭打到一起。“

“他把你弄疼,你感到很生气。“

“嗯。“

B同学对话。

“你来陈述刚才发生的事情。”

“我又不是故意弄疼你的,你就过来踢我。“

“你不是故意踢他,玩耍时太用力,把他弄疼,是吗?”

“是的。”

“你把他弄疼,他是什么感受?”

“他应该很痛苦,所以会生气。”

“如果你不小心把别人弄疼,你要怎么做?”

“表达我的歉意。”

转向A。“他把你弄疼,除了去踢他之外,还有什么方式可以表达你的痛苦。”

“我可以跟他说:你弄疼我了。”

“还有其他处理方式吗?”

“可以暂时终止游戏,跟他说明我的心情。”

“那你们两个现在可以用和解的方式演示一样吗?”

……


亚鸿老师:几名女孩偷偷的在午休时间买“花甲粉”在班级里吃。班级明文规定班级作为公众场所,不允许在班级吃气味浓重的食品。为了让孩子意识到自己错误,惩罚他们请家长。

几位孩子不服气,据理力争的说,班级很多同学也跟着吃了。

老师强调:“谁购买谁接受惩罚。”

几位同学不服气。“这不公平。”

亚鸿老师反思:为了让他们悔改,必须给他们点颜色看看,带着这样的想法我采取惩罚教育行为。班级公约已定,总是受到挑战,如果不加维护,公约就失去了价值。此时让我想到了惩罚的局限性。问自己两个问题,我希望他们怎么做?希望他们基于什么原因去做我想要他们做的事情。

“我闻到班级浓重的花甲粉味道,我很生气,因为我看重规则。我们制订的公约需要大家一起维护。”

“我们就是解解馋。”

“我理解你们对花甲粉的喜爱,我也很喜欢吃。有没有好的办法既能让你们解馋,还能不违背班级公约。”

“我们可以不带到班级里吃。”

“等你们毕业了,我们集体去解馋。”

“说定了。”

“但这次违法公约,我们也是要接受惩罚,因为我看重承诺。”

“不请家长可以吗?我们可以打扫班级卫生和承担分担区的劳动任务。”

“可以。”


聪颖老师:数学课,Q同学又没有完成作业,我惩罚他站着听课15分钟。但是惩罚后,他还是没能按时完成作业。

聪颖老师反思:惩罚并没有帮助他完成作业,我只是认为他必须完成作业。不完成作业就是偷懒。现在我意识到要帮助学生剖析未能完成作业的原因,帮助他看到自己的困境。提出最佳解决策略,给予支持。

“这已经是这周第三次没有完成作业了,是什么让你未能及时完成作业呢?”

“我不会做。”

“这对你来说的确具有挑战性,那用什么办法可以让自己理解这部分知识呢?”

“我可以让我同桌帮我讲解一下。”

“我也随时可以帮助你。”

“什么时候可以把作业补上?”

“下午自习课。”

“好,下午自习课后,我来找你。”


俊玲老师:当女儿做不好时,我就会否定女儿,指责女儿,“你怎么总也做不好。”我们忽略了否定和指责也是一种体罚,我们抱怨孩子自私,不懂感恩,用一些冷漠语言嘲笑他,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不足,让他做出改变。就像书中说了,他的口腔卫生可能会改善,但是自尊受到伤害。

俊玲老师反思:我要让自己变得柔软,看到孩子的需要,不要通过惩罚孩子满足自己的需要。和她一起享受她成长的过程。

菲儿老师借此分享了非暴力沟通的一个故事:

爸爸问三岁的女儿:爸爸为什么爱你?

女儿回答:因为现在我把我的便盆放到厕所里了。

爸爸:嗯,我确实喜欢你那么做,但这不是我爱你的原因。

女儿:那是因为我不再把食物扔在地上了吗?

爸爸:我确实喜欢你把食物放到盘子里,但还不是我爱你的原因。

女儿:爸爸,你为什么爱我?

爸爸:我爱你,只是因为你是你。


要传达无条件的爱与尊重,以及对他人的接纳,并不是说我们得喜欢他们做的事,得纵容他们而放弃自己的需要和价值观。我们可以计划如何影响他们,让他们愿意做我们请求他们做的事,在某种情况下,当人们的行为方式严肃而又威胁到我们的需要或安全,而我们又缺乏沟通的时间或能力时,我们甚至可能会使用强制力,而无条件的爱要求不管人们的行为方式如何,他们都相信会从我们这里得到某种理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