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慢中快的惰性力量

 孙撄宁 2021-03-27
“慢中快的惰性力量”之说,是意拳宗师、实战家王芗斋先生总结出来的:“发力含蓄而有听力,是慢中快的惰性力量”。慢中快的惰性力量在练习和运用中有许多具体表现形式。

与人搭手接触,手绵绵地、灵活有弹性地与之周旋试探,腰腹身躯之力稍滞后,轻轻地跟,“手动身不动”,身手之劲“断开不连”,不全部上。时机成熟,瞬间发力,身手齐上,全身关节?紧。腰腹身躯之力稍滞后,轻轻地跟,身手之劲“断开不连”,是慢,是惰性。虽慢、惰性,却不失用力无断续,一动无有不动。用力无断续,一动无有不动,是快。用力先小后大,先佯攻后真攻,先手后身,用力无断续,集慢、惰性、快于一体。鼓荡鼓荡,手来鼓身来荡,手鼓起身荡开,手在前身在后。风中旗浪中鱼,手是旗是鱼,身是风是浪。“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手是体现是表达,身是幕后的真正推手。

推手中触腕关节串僵肘关节锁死肩关节不同于直接触身发力,它有找寻试探对手某关节疲软无力的过程,找到后,从该关节开始串僵锁死后面各关节,这里需要慢中快的惰性力量的运用。喉断银枪表演,枪两头同时受力被折弯后,受力加大,至一定火候,银枪会被折断。控制力度,控制银枪弯曲度,使处即将折断之临界点,弯曲度最大之处受力达最大。

把或腕或肘或肩关节串僵锁死后,可以虚虚笼住暂不急着挤出,就像不把银枪折断,只让弯曲度达最大一样,让关节同时受我方压力和对方自己顶力这两相向之力挤压。挤压至一定火候,关节受不了,瞬间爆发,自己把自身从最薄弱关节处挤抛而出。串僵、锁死、控制疲软关节,是慢,是惰性。至一定火候,瞬间加把力,“彼自跌出”这是快。

推手中,发觉自己将处不利,要马上退身。退身不是逃,是调整彼此距离,让对方转为难发力不能快的境地。向对方施一恰到好处的爆发力,借助反作用力,把自身弹出离开对手,绝大多数情况,反弹离开之时仍保持肢体接触,不丢不顶沾连粘随,身退手不退。这种反弹所用之力是慢,是惰性,既要安全的稳稳的弹出己身离开对方,又要有破坏、阻滞对方下一步动作的作用,是破坏性、压迫性防守,是攻守寓一的侵略性防守,是以退为进。向对方施一恰到好处的爆发力,把自身弹离,是快。

一拳击出一脚踢出,身体随之,但身体的运动速度远远地小于拳脚的进击速度。身体要达到拳脚的进击速度做不到,也不许做到,因为身体要做与拳脚进击方向相反的运动,如力由脊发,腰后弩,虚领顶劲,含胸拔背等。这是“刹车”效应的需要,也是制动的结果。“刹车”效应能使拳脚离体速度更快。拳脚的进击速度,拳似流星,发如弹,是快。部分身体因进行与进击方向相反的“刹车制动”操作而形成的沉稳滞重,是慢,是惰性。快中有慢,慢中有快,慢快结合,使发力又大又快,身体又稳当。

大多搏击术在肢体接触时,格挡硬接经常出现,硬接程度相对要高,对搏双方肢体需具相当硬度。太极拳的出手可以不是快如闪电暴风骤雨,如是,也难免出现硬接硬碰,太极拳的出手不到相当把握,不会贸然发力,而是运用“慢中快的惰性力量”与之周旋。手大胆向前迎伸与对手肢体接触,不要力量,如蛇行,哪儿便哪儿去,向前就是。接触后推打结合,破坏对手间架和重心稳定,使不得力,不能组织有效进攻。这是慢,是惰性。如能得机得势,在拳头击中对手的瞬间,移动身体重心,全身拥上,整个体重和全部肌肉力量集中到拳头上,沾衣发力,零距离发力,这是快。击中目标后就像一团结实的烂泥砸到墙上,自然沾粘依附赖上,不马上收手弹回来,有更多的动能传递给目标,更具渗透作用。

随着动能向击打物的传递,实施控制、压迫、破坏。这是慢,是惰性。手不空回,是慢,是惰性。换劲不换手,是快。太极拳的出手不必快如闪电,你只要出手,对方一定要响应。把快、把用力、把消耗体能让给对方,把慢、把不用力、把经济用力留给自己。对方要快,不要让他快,要慢,不要让他慢。他不进攻,我进攻,动作上出现空档就直接出拳进击,劲路上出现空档既可通过肢体接触滑进进击,也可绕开肢体直接出拳进击。他不进攻不行,因为我的蛇行无定向的进攻会令其防不胜防。他进攻,我不与争锋,只用慢中快的惰性力量搞破坏。对手在我慢中快的惰性力量的破坏下的进攻,不但难取得理想效果,还十分的费劲,费劲的艰难可用“负重拼搏”来形容。

单操发力练习,因挥臂击拳速度很快,只能关注始、终两点,无暇顾及中间过程。太极拳套路不施爆发力,拳、掌都是缓缓地伸出收回,这可以保证做到必须做到平均关注每一点,练习“慢中快的惰性力量”。比如,做海底针或做提手上势,手往下或往上的过程中,不能存在意识盲区,不能意识只关注起点和终点,不是放任着出去,要悠着点儿,在用意不用力的状态下平均关注各点,无始无端,此即所谓的“以气运身”。太极拳套路练习如果过分着意每动地攻防想象或着力点,容易出现重始、终两点,轻中间运行过程的毛病,于“慢中快的惰性力量’练习失之交臂。慢、惰性凸显了中间过程和整体浑圆。“慢中快的惰性力量”的培养,如意拳所要求的,最好放弃招式,放弃力点,无招无式,力不破尖。

单操发劲有许多种练习形式,其中一种是专门为了得到慢中快的惰性力量而设。把整个身体想象为一根竹柄,拳头是铁锤。发力时,放大、延长发力时间和身体各部由曲转直过程,身体的动能最后通过抛肩、抖腕、紧拳从拳头上表现出来。这很像甩抽鞭子,鞭子随着由曲转直逐渐展放,动能从把手向鞭尖传递,最后由曲转直,鞭尖的速度达到最大。发力绵绵的,透透的,身体任何一个部位都不能有紧的自我感觉,哪处紧,力就在此处发生内耗、内阻、断续。这是慢,是惰性。

慢中快的惰性力量,其前提是有听力,听力哪里来?柔柔的绵绵的试力、太极拳走架可得,更主要的是推手练习而来。双方配合,甲用弹力压乙,乙方弹力抵住,时而向甲方推压,时而向乙方推压,前后推压,左右推压,上下推压。推压和抵抗要缓缓的进行,在不能推死抵僵的前提下,尽量延长两力相抵的时间和相抵时的绵软程度。要有阻滞对方运动的意识,要有自身“反应迟钝慢半拍”的意识,温和的不知不觉中逼迫对方成似瘪非瘪,或似直非直无力可施的状态。

慢中快的惰性力量是建筑在配合性推手练习,建筑在严格意义上不丢不顶沾连粘随的推手练习之上的。没有推手程序,就没有高质量的慢中快的惰性力量。慢中快的惰性力量是劲,不是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