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 | 《异见时刻:“声名狼籍”的金斯伯格大法官》

 天府小小爸 2021-03-27

  自从有了一个可爱又磨人的女儿后,我开始留意女性的独立、权利等等与女儿的未来有关的信息,毕竟当下的社会还远谈不上实现全面的男女平等,尤其是一些无意识的习惯认识。曾经在一篇关于女权的文章中看到对美国联邦法院女性大法官鲁思·巴德·金斯伯格的简述,顺手便收录了她的传记《异见时刻》。前不久,得知金斯伯格去世的消息,突然想起了这本收录一年有余的书,立时便入手了。

这本传记其实是别人写的,但也获得了主人公的认可。书中以金斯伯格大法官参与的一些与男女平等有关的典型案例为线索,穿插主人公的部分成长以及自身受到歧视的经历,以反映她追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理念,以及敢于质疑法律公正性但主要通过推动修改来抗争的比较“温和”的行为方式。最后,作者又加入了金斯伯格大法官的个人爱好、生活品位等细节,让主人公的形象更具烟火气。

书中所描述金斯伯格大法官的经历,以及美国法律的一些内容,与我所处的社会环境相差巨大,具体细节不做赘述。仅谈谈书中让我印象最深,以及刷新认识的两点收获。

一、关于“女权”

长期以来,我对“女权”的理解,更多停留于女性独有的权利,对于追求女权,包括追求男女平等的行动,更多停留于让女性群体获得更多的权益,而对何为真正的男女平等,却没有深入细节、事实层面思考过。金斯伯格大法官的一些做法,让我产生了震撼,更引发了思考。

案例一:1975年,维森菲尔德案。维森菲尔德的妻子曾是家庭的经济支柱,在她生下儿子后不幸去世,维森菲尔德作为低收入的单亲爸爸,没有得到妻子的社会保险金,因为按照法律规定,这是给“单亲妈妈”的保险金。金斯伯格帮助维森菲尔德赢得了诉讼。

案例二:1977年,里奥案。里奥的妻子是政府雇员,支付与男同事相当的社会保险金。但在她去世后,里奥作为她的鳏夫却不能得到抚恤金,因为他不是“寡妇”。金斯伯格帮助里奥赢得了诉讼,美国的《社会保险法》也因为此案而得到修改。

男权与女权并非对立,而是相互交织的。以上两个案例,不仅是社会福利体系排斥了男性的需求,更是否定了他们的妻子——一位职业女性作为家庭支柱和纳税公民的价值。金斯伯格赢得这两起诉讼,不仅仅是维护一个男人以及他们孩子的权益,也是在肯定和维护女性的社会、家庭价值。

平等,并不局限于当事人本身,还应延伸至与他(她)相关的一切。金斯伯格追求的“女权”,并不是要让女性特殊化,而是完全彻底的“男女平等”。

二、关于“变革”

金斯伯格一生致力于追求男女平等,但她并不激进,从不奢望通过一两次行动就颠覆整个社会的认知,或者通过强硬的手段促成法律的修改。她深知,人不可能一下子就接受一个观念,变革,尤其是社会变革需要逐步累积、循序渐进。在她的眼中,真正的、可持续的改变需要一步一个脚印才会发生。

美国联邦法院的大法官,最引人瞩目的时刻,往往是对某个判决结果发表不同意见时,人们称之为“异议者”。而在金斯伯格的职业生涯中,她却始终坚持寻求合作的原则,哪怕是用一定程度的妥协去换得更加符合她的观点的判决结果。虽然她被喜爱她的人称为“伟大的异议者”,但这些异议大多都是在无法改变结果时唯一可以发出声音的方法。相比于出风头,她更喜欢赢得法院内部的辩论,从而影响判决结果。

从她的行动看,金斯伯格是一位实干家,她更加关注能够取得实际效果的具体行动,只有在无法通过行动达到目的,哪怕只是一小部分目的的情况下,才会选择通过言论发声让更多人知道她的观点。她是用温和的、自下而上的方式来推动社会制度、理念朝着她所期望的那个目标一点一点地前进,为此她愿意在某些方面作出退让、妥协以换取其它方面的变化,她也因此而被一些女权主义者认定为背叛者。

改变,一直存在具体方式的争议。比较典型的有两种,一种是“快刀斩乱麻”,通过自上而下的制度重塑,让某个特定领域在极短的时间内就进入一种全新的运行模式,一次性“解决”之前存在的各种弊端;一种是“润物细无声”,通过自下而上的理念灌输、细微调整,逐步蓄积变化的能量,最终在某一时刻完成由量变到质变的跃迁。前者,气势浩大、动作快捷、令人瞩目,却限于人的观念改变可能跟不上制度的调整,需要新制度的设计者英明无比,也需要面对多次反复的可能;后者,无声无息,往往需要长时间的酝酿,但当改变来临之时却会被大多数人认为是理所当然,因为无数细节的变化已经历足够的实践检验。两种方式各有优劣,适用于不同的时代、领域、群体,无法简单判定好坏。

无论身处哪个行业、岗位,我们在朝着自己所设定的某个目标奋斗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阻力,有些来自于制度,有些来自于人。一帆风顺的事情,几乎是没有的。

面对阻力,我们是应该直面而斥、追求痛快淋漓的过程,还是绕道而行、追求最加理想的结果?金斯伯格的经历,让我更加坚定地认识到,实干者需要面对的困难,远远超过热衷于在大众面前发声的言论者,而实干者的智慧、韧性,却往往也远超言论者。面对困难,他们需要选择直面还是迂回;面对必需的取舍,他们需要选择“丢卒保车”还是“满盘皆输”;面对难以完全达成的目标,他们需要选择是成全别人的利益还是成就自己的名利。实干者,往往不如言论者那般风头强劲,但他们才是真正推动变化的中坚力量。

做人做事,都需要学习金斯伯格的耐心、忍让、妥协,不求一次达成目的,只要每次能够向着目标靠近一点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