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精确到厘米的社交距离

 浅字淡墨 2021-03-27

人与人交往时,要保持适当的距离,这能为彼此的沟通和交流建立良好的基础。

有心理学家做过实验,在空旷的大型阅览室里,当里面只有一个人在阅读时,心理学家就会走进去坐在他身旁看他的反应,结果大多数人都会起身离开,另找位置,因为他们无法忍受在这种空旷的空间里,一个陌生人近距离靠近自己,这样会让他们感到不舒服甚至不安全。

这个感觉就叫心理距离效应,也叫刺猬法则,这个叫法来自生物学家的一个实验。

在寒冷的冬天,生物学家把一群刺猬赶到空旷的院子里。这些刺猬冻得瑟瑟发抖,它们很想靠在一起抱团取暖,但只要彼此靠的太近,马上就会刺痛对方,分开又会太冷,于是它们小心翼翼的寻找最合适的距离,在不刺痛对方的情况下尽量靠近。受此启发,人们便用这个现象形容人与人接触时,需要寻找一个最佳距离的现象。

更好玩的是,有人把这种对心理距离的形容,固化成了物理距离。这就是美国著名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在总结自我空间范围时,考虑交往双方的具体关系亲密程度和所处的情境,归纳出4种区域距离,加以对应,具体就是:

一  亲密距离。这是人在交往时的最小距离,其近范围在6英寸(约15厘米)之内,彼此间可能肌肤相触,耳鬓厮磨,以至相互能感受到对方的体温、气味和气息。其远范围是6英寸到18英寸(15厘米~44厘米)之间,身体上的接触可能表现为挽臂执手,或促膝谈心,仍体现出亲密友好的人际关系。这种距离仅属于情侣、夫妻或是极亲密的关系,所处情境最好是在一些私密空间,否则易引起他人侧目。因此,在人际交往中,一个不属于这个亲密距离圈子内的人随意闯入这一空间,不管他的用心如何,都是不礼貌的,会引起对方的反感,也会自讨没趣。

二 个人距离。这是人际间隔上稍有分寸感的距离,已较少直接的身体接触。个人距离的近范围为1.5~2.5英尺(4676厘米)之间,正好能相互亲切握手,友好交谈。这是与熟人交往的空间。陌生人进入这个距离会构成对别人的侵犯。个人距离的远范围是2.54英尺(76122厘米),任何朋友和熟人都可以自由地进入这个空间。人际交往中,亲密距离与个人距离通常都是在非正式社交情境中使用,在正式社交场合则使用社交距离。

三 社交距离。这已超出了亲密或熟人的人际关系,而是体现出一种社交性或礼节上的较正式关系。其近范围为4~7英尺(1.22.1),一般在工作环境和社交聚会上,人们都保持这种程度的距离。社交距离的远范围为712英尺(2.13.7),表现为一种更加正式的交往关系。公司的经理们常用一个大而宽阔的办公桌,并将来访者的座位放在离桌子一段距离的地方,这样与来访者谈话时就能保持一定的距离,这样就增加了一种庄重的气氛。在社交距离范围内,已经没有直接的身体接触,说话时,也要适当提高声音,需要更充分的目光接触。如果谈话者得不到对方目光的支持,他(或她)会有强烈的被忽视、被拒绝的感受。这时,相互间的目光接触已是交谈中不可缺免的感情交流形式了。

四 公众距离。这是公开演说时演说者与听众所保持的距离。其近范围为12~25英尺(3.77.6),远范围在25英尺之外。这是一个几乎能容纳一切人的“门户开放”的空间,人们完全可以对处于空间的其他人,“视而不见”,不予交往,因为相互之间未必发生一定联系。因此,这个空间的交往,大多是当众演讲之类,当演讲者试图与一个特定的听众谈话时,他必须走下讲台,使两个人的距离缩短为个人距离或社交距离,才能够实现有效沟通。

距离产生美,在实际的人际交往中,无论是心理距离还是物理距离都需刻意留心。因为从这些表现中,可以快速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性格心境、学识修养甚至是社会地位。掌握距离感非常重要,这可以成为你建立有效沟通的基础和条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