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说傻瓜才会去考验人性?

 浅字淡墨 2021-03-27


科学家曾断言,世上最精妙复杂的事物莫过于人体结构,如果一定要找到更复杂的事物,那唯一的可能就只有人性了。

人们总想找到某种简单且确定的方法,以便对任何人的本性一目了然,星座、血型、体液、手相等等不一而足,但这无非是在重复简单归因的错误,人性无法如此简单归类。还有人希望通过一些口头或情景的测试,以便确定某人的品行,结果亦是徒然。

口头提问的经典莫过于那个“母亲和女友同时掉进河里先救谁”的问题,这么做与其说是考验人性还不如说是考验智慧更贴切。因为通过这样的提问得到的只能是理性权衡后的回答,什么“看谁离得近”、“女友会游泳”简直就是脑筋急转弯,跟你想看到的人性已经没啥关系了。哦,多说一句,据说这个问题已经有了科学的标准答案,有法律界人士指出(法律界闲人?),儿女有救助父母的义务,而女友并没有法律范畴内的必然义务,所以只能救母亲,否则就是违法。好吧,法律说了算。

除了普通人的呆萌问题,科学家也一直在努力尝试。1971年夏天,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菲利普·津巴多和同事们在大学地下室搭建了一个模拟的监狱,并且征集了24名心智正常身体健康的志愿者,通过抛硬币的方式分成两组,各自扮演狱警和囚犯。实验没有为两种角色设置任何规定,可以自由发挥,实验预计进行两周。令人意外的情况发生了,两组人在极短的时间便进入了状态,短短几天便如真实的监狱一般,“狱警”比真实的狱警还要残暴,而“囚犯”也比真实的囚犯更加懦弱,甚至有人产生了严重的心里疾病。被试者的这种表现很难说是不是暴露了真实的人性,更可能是通过情景的影响,把人性中的某些特质无限放大,而且这种影响往往是决定性的。总之这个实验已经很难准确反映出人的本性,最后不得不在第六天就被迫终止。(后被改编成电影《斯坦福监狱实验》)

由此看出,人性的复杂和善变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所以想通过简单测试去找到一些共性的想法并不靠谱,反而会把某些特定情境下的错误表现以点概面,做出错误的判断,这样反而不利于对人性的把握。

想真正了解一个人,必须经过长时间的接触观察,慢慢的把他在各种特定情境中的表现拼凑在一起,逐渐描绘出脉络结构,如此他的本性才会慢慢清晰起来。

所以人性只宜观察,不宜考验,因为考验出来的常常并非本性,甚至因为错误情境导致错误的伪装应对,这应该不是你想要的结果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