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羲之《二谢帖》单字放大欣赏及笔法、章法分析

 双笔书画家 2021-03-27


【欣赏】

图片

   释文:二谢面未比面,迟诼良不静。羲之女爱再拜。想邰儿悉佳。前患者善。所送议当试寻省。左边剧。

二谢,有人认为是谢安、谢万。面,是见面的意思。迟,是等待、迎接的意思。寻省,是考察、探究的意思。左边剧,有人认为是身体的左边疼痛。贯串起来,仍觉文意扑朔迷离。实际上此帖几乎不能解读。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其开头的“二谢面未比面”,可以说是行楷笔意,用直线条比较多,字比较挺。

图片

图片

图片

“迟诼良不”行笔较快,开始有粗细和大小变化。

图片

图片

而“静羲之女爱再拜”则完全是草书,并极尽夸张之能事,如“羲女爱”三字都写得很长,每一个字的长度相当于第一行“诼良不”和第三行“患者善”三个字的长度。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第三行“想耶儿悉佳前患善”,整行字都很细秀,行草杂揉。

图片

图片

图片

“所送议”点画虽然也细秀,但更为草化,更简省。

图片

图片

图片

“当试寻省”线条粗重,和头三个字形成强烈地对比。

图片

图片

图片

最后的“左边剧”,用笔粗细变化更大,更丰富。“左”字的粗线抵得上其它细线条的十倍。短短35个字的一封信札,就包含有七种书法语言,变化丰富,对比强烈。

《二谢帖》品鉴

首先,笔法丰富多变。方笔、圆笔、中锋、侧锋、直线、弧线、重按、轻提等,极尽变化之能事。若仔细观察并分析其间的线条粗细、速度快慢等,会发现其对比强烈且统一和谐。如线条中,重者如“面”而非“线”,轻者则若游丝、细线,幅度竟有三五倍之大。另外,此间有大量的方笔,书写沉着痛快而不平庸板滞。《二谢帖》用笔爽利,遒劲之力尽显。用笔之难,在于笔毫运行短距离内作出复杂的铺毫、调锋、折转等书写动作。在《二谢帖》中,第一个“面”自第一笔开始就以方笔书写,之后第二笔连接着第三笔为方笔,似用篆刻中的“冲刀法”写成,劲挺峻拔。连续的方笔书写,在发笔处作翻切动作,左行笔后向右下再次翻切成第三个方笔,如兔起鹘落,干净利索。

线条摇曳多姿。《二谢帖》的短点画折翻丰富,而长线条在运动中加力,因此线型外轮廊饱满遒劲,但羚羊挂角不着痕迹。“想耶儿”三字,全部以顿跳动作写就,在转折处用力压毫,得力后弹跳而行,随行趣骤,因此线条细而挺劲;“寻左边”三字则厚重沉雄,两者造就“轻如蝉翼,厚如沉渊”之气势。杨守敬评《二谢帖》云:《三希堂》所摹绝佳,阴阳向背,转折起止之妙,宣泄已尽。学者从此寻玩,可悟用笔之法。”陆俨少跋云:“览右军墨迹,其用笔转折之间益叹神奇,而石刻远矣。”

王羲之《二谢帖》单字放大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