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文观止162:欧阳修•朋党论

 资料间 2021-03-27
古文观止162:欧阳修·朋党论

宋仁宗赵祯庆历三年(1043年),范仲淹、富弼、韩琦同时执政,欧阳修、蔡襄、王素、余靖同为谏官。范、富、韩主持"庆历新政",庆历四年(1044年)四月,因新政实施后,触动保守派利益,于是毁谤新政的言论逐渐增多,指责范仲淹等是"朋党"的议论再度兴起。 封建君王最忌臣下结党,仁宗对朋党之论也开始产生怀疑,范仲淹提出"小人之党、君子之党"的说法予以反击,欧阳修遂撰写《朋党论》一文上奏仁宗。


臣闻朋党之说,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

1、朋党:指同类的人以恶相济而结成的集团,后指因政见不同而形成的相互倾轧的宗派; 2、惟:只;幸:希望; 3、大凡:大体上; 4、同道:指志同道合; 5、同利:指共享利益,有共同利益。

然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其故何哉?小人所好(hào)者禄利也,所贪者货财也。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相保。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者,伪也。

1、党引:拉帮结派; 2、贼害:残害。

君子则不然。所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终始如一,此君子之朋也。故为人君者,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1、守:信奉; 2、之:指代上文的“道义”、“忠信”、“名节”; 3、修身:是指修养身心,修身的具体行为表现在日常生活中就是择善而从,博学于文,并约之以礼。

尧之时,小人共(gōng)工、驩(huān)兜等四人为一朋,君子八元八恺(kǎi)十六人为一朋。

1、四人:即共工、驩兜、三苗、鲧(gǔn);《尚书·舜典》记载舜流共工于幽州,放驩兜于崇山,窜三苗于三危,殛(jí,杀)鲧于羽山,四罪而天下咸服;鲧为禹的父亲; 2、八元:《左传·文公十八年》:高辛氏(帝喾)有才子八人:伯奋、仲堪、叔献、季仲、伯虎、仲熊、叔豹、季狸,忠肃共懿,宣慈惠和,天下之民谓之八元;元:善也,言其善于事也; 3、八恺:《左传·文公十八年》:“昔高阳氏(颛顼)有才子八人: 苍舒、隤敳、梼戭、大临、尨降、庭坚、仲容、叔达,齐圣广渊,明允笃诚,天下之民谓之八恺;恺:和也,言其和于物也。

舜佐尧,退四凶小人之朋,而进元、恺君子之朋,尧之天下大治。

《左传·文公十八年》:舜臣尧,举八恺,使主后土,以揆百事,莫不时序,地平天成;举八元,使布五教于四方,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内平外成。

及舜自为天子,而(gāo)、(kuí)、(jì)、(xiè)等二十二人并列于朝,更相称美,更相推让,凡二十二人为一朋,而舜皆用之,天下亦大治。

皋、夔、稷、契:句中所称二十二人皆舜臣;皋:即皋陶(gāo yáo),传说虞舜时刑官;夔:虞舜时乐官;稷:即后稷,名弃,黄帝玄孙、帝喾之子,尧舜时代当农官,是周文王的先祖;契:帝喾之子,帝尧异母兄,是商朝建立者商汤的先祖,《史记·殷本纪》中说:"契兴于唐虞大禹之际","契长佐禹治水有功,帝舜仍命契为司徒"。

曰:“(zhòu)有臣亿万,惟亿万心;周有臣三千,惟一心”。纣之时,亿万人各异心,可谓不为朋矣,然纣以亡国。周武王之臣,三千人为一大朋,而周以兴。

1、书:《尚书》,引文见《尚书·周书·泰誓》,原文为“受(纣)有臣亿万,惟亿万心;予有臣三千,惟一心”;亿万和三千都是泛指; 2、纣:即商纣王,亦作帝辛,商朝末代君主,牧野之战,商军被周武王所率诸侯联军击败,帝辛身死,商朝灭亡; 3、用:因此。

汉献帝时,尽取天下名士囚禁之,目为党人

1、汉献帝:刘协,字伯和,东汉末代皇帝,189年~220年在位,汉灵帝刘宏嫡次子,汉少帝刘辩异母弟,董卓废少帝刘辩,立陈留王刘协,时年9岁; 2、党人:即东汉桓帝、灵帝时“党锢之祸”;桓帝时宦官专权不法,朝官李膺等极力反对,被视为反对朝廷之“党人”,二百多人遭到逮捕,后虽释放,不准作官,史称"第一次党锢之祸";灵帝时窦武、陈蕃掌握朝政,起用“党人”,并谋诛灭宦官,事泄,窦武、陈蕃被杀,李膺、范滂等百余人死于狱中,各州郡因牵连而“死、徙、囚禁者六七百人”,是为第二次党锢之祸;党锢之祸在桓帝、灵帝时期,时间较献帝早,此处误写。

黄巾贼起,汉室(shì)大乱,后方悔悟,尽解党人而释之,然已无救矣。

1、黄巾:指东汉末年的农民起义军,因义军以黄巾裹头,故称“黄巾军”。始于汉灵帝光和七年(184年),以张角为首发动了农民大起义,声势浩大,对东汉王朝的统治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为平息叛乱,各地拥兵自重,虽最终起义以失败而告终,但军阀割据、东汉名存实亡的局面也不可挽回,最终导致三国局面的形成。

唐之晚年,渐起朋党之论。及昭宗时,尽杀朝之名士,或投之黄河,曰:“此辈清流,可投浊流。”而唐遂亡矣。

1、“唐之晚年”句:唐穆宗至宣宗年间(821年~859年),以牛僧孺、李宗闵为首和以李德裕为首的朋党间的斗争,双方各网罗朋党,相互排斥攻击,直至三人先后亡故,牛李党争才结束,两派斗争了将近40年,史称牛李党争; 2、昭宗:李晔,唐懿宗李漼第七子,唐僖宗李儇之弟,888年即位,904年为朱温(赐名朱全忠)所弑,后其子哀帝李柷(chù)即位,天佑四年(907年)三月,哀帝被迫把皇位"禅让"给了朱全忠,唐遂亡; 3、天佑三年(906年),梁王朱全忠欲以嬖吏张廷范为太常卿,唐宰相裴枢以谓太常卿唐常以清流为之,廷范乃梁客将,不可。朱温在亲信李振和朝廷宰相柳璨的鼓动下,杀裴枢、独孤损、崔远等7人于白马驿,投尸黄河,是为"白马之变",凡搢绅之士与唐而不与梁者,皆诬以朋党,坐贬死者数百人,而朝廷为之空;此事发生时已是唐哀帝年代,此处误写; 4、裴枢等人被杀于白马驿,梁王朱温亲信李振乘机诋毁曰:“此辈自谓清流,宜投于黄河,永为浊流。”梁王笑而从之。

夫前世之主,能使人人异心不为朋,莫如纣;能禁绝善人为朋,莫如汉献帝;能诛戮清流之朋,莫如唐昭宗之世。然皆乱亡其国。更相称美推让而不自疑,莫如舜之二十二臣,舜亦不疑而皆用之,然而后世不(qiào)舜为二十二人朋党所欺,而称舜为聪明之圣者,以能辨君子与小人也。周武之世,举其国之臣三千人共为一朋,自古为朋之多且大,莫如周;然周用此以兴者,善人虽多而不也。

1、诮:讥讽; 2、厌:满足。

嗟呼!治乱兴亡之迹,为人君者,可以鉴矣。

古文观止162:欧阳修·朋党论

《朋党论》全文:

臣闻朋党之说,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

然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其故何哉?小人所好(hào)者禄利也,所贪者货财也。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相保。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者,伪也。

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此君子之朋也。故为人君者,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尧之时,小人共(gōng)工、驩(huān)兜等四人为一朋,君子八元、八恺(kǎi)十六人为一朋。舜佐尧,退四凶小人之朋,而进元、恺君子之朋,尧之天下大治。及舜自为天子,而皋(gāo)、夔(kuí)、稷(jì)、契(xiè)等二十二人并列于朝,更相称美,更相推让,凡二十二人为一朋,而舜皆用之,天下亦大治。

书曰:“纣(zhòu)有臣亿万,惟亿万心;周有臣三千,惟一心”。纣之时,亿万人各异心,可谓不为朋矣,然纣以亡国。周武王之臣,三千人为一大朋,而周用以兴。后汉献帝时,尽取天下名士囚禁之,目为党人。及黄巾贼起,汉室(shì)大乱,后方悔悟,尽解党人而释之,然已无救矣。唐之晚年,渐起朋党之论。及昭宗时,尽杀朝之名士,或投之黄河,曰:“此辈清流,可投浊流。”而唐遂亡矣。

夫前世之主,能使人人异心不为朋,莫如纣;能禁绝善人为朋,莫如汉献帝;能诛戮清流之朋,莫如唐昭宗之世。然皆乱亡其国。更相称美推让而不自疑,莫如舜之二十二臣,舜亦不疑而皆用之,然而后世不诮(qiào)舜为二十二人朋党所欺,而称舜为聪明之圣者,以能辨君子与小人也。周武之世,举其国之臣三千人共为一朋,自古为朋之多且大,莫如周;然周用此以兴者,善人虽多而不厌也。

嗟呼!治乱兴亡之迹,为人君者,可以鉴矣。

古文观止162:欧阳修·朋党论

清 吴楚材 吴调侯《古文观止》评:

公此论为杜、范、韩、富诸人发也。时王拱辰、章得象辈欲倾之。公既疏救,复上此论。盖破蓝元震朋党之说,意在释君之疑。援古事以证辩,反复曲畅,婉切近人。宜乎仁宗为之感悟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