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代封建王朝皇帝的圣旨高于一切,太后的懿旨会发生怎样的作用?

 小天使_ag 2021-03-27

文/日尧居

孔子的学说被历代帝王推崇,因为孔老夫子用“三纲五常”就诠释了掌握最高权利的帝王们难以解开的最大难题,那就是皇帝与皇太后之间的权利与孝道的矛盾。

封建王朝的皇帝也有家务事,而且更加复杂,太后懿旨大多为了平衡皇帝的家务事,皇后也有懿旨权利,一般用在管理后宫杂乱事务之用。

按照纲常之礼,皇太后,皇后不会干预皇帝管理朝政事务,她们的懿旨更不会与皇帝的圣旨发生冲突,社稷和家一定要区别开来。

太后图片一

在历代封建王朝中,圣旨是相当于皇权权威的体现,一纸圣旨让天下人都无法拒绝。因此,皇权的权威的主要就在圣旨上。

但是历代封建王朝皇太后也有一项权力,那就是颁布懿旨,而懿旨的权威同样也不亚于圣旨,圣旨和懿旨谁的权力更大?

当皇帝的圣旨和皇太后的懿旨发生冲突的时候这又该听谁的?首先在中国历史长河中,还没有出现过圣旨和懿旨发生冲突的情况。

一般圣旨的颁布之后,太后是不会干涉圣旨,也无权干涉,皇太后的确拥有懿旨的权力,但那都是皇帝未独立掌权的情况下。

一旦君王可以独立治理国家,那么太后就都会主动的退出统治中枢,但是退出不等于没有实权,这都是得看君王和太后彼此之间的政治势力和军事势力。

皇帝圣旨样本二

如果君王的势力远不如太后的势力,但是同时颁布圣旨和懿旨,那么臣子们肯定更偏向于懿旨,但是还要看是否对天下社稷有利。

同样的道理,君王权势高于太后,那么太后如果颁布懿旨和圣旨冲突,那么臣子们首先就会抨击太后的擅权,太后会遭到抨击。

毕竟许多朝代是坚决禁止后宫干政的,出现这种情况,毫无疑问是太后的问题,这时候就会有正直的大臣出现加以阻止。

而其实所谓的旨意不仅仅是君王和太后可以拥有,一些妃子、皇子、亲王、诸侯都是用颁布旨意的权力,不过圣旨是君王独属,懿旨是太后独属,其他的旨意只能算是令旨。

其实在历代封建王朝统治中,君王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所以一个法治完善的王朝,君王的圣旨是高于一切的。

汉代皇帝图片三

应该在正常情况下,君王的圣旨的权威是不容践踏的,就连是太后懿旨都不行。但是也有一些例外,比如西汉的刘邦亦是如此。

一次刘邦和吕雉检阅韩信军队,见井然有序,韩信反赞刘邦知人善任,吕雉趁机劝韩信攻打楚都逼迫韩信伐楚,从而被韩信拒绝。

当时的在汉高祖刘邦驾崩后,吕后就实际把控了朝廷,而当时的君王刘盈较为懦弱,朝政实际上还是太后临朝的状态。

吕太后临朝其实就是君王还不具有管理天下的能力,于是吕太后才能够有权力临朝听政。但是实际上刘盈已经具有独立管理天下的能力,但是吕后依旧是把控着朝政。

而汉初吕后的懿旨是最常颁发的宣告,只能代表吕太后的意见,而因此,反倒是刘盈的圣旨颁布的较少。

不过吕太后的旨意大多数是处死一些官员和解决一些事端相关的问题,而国家大事的决定都还是以刘盈的圣旨为主。

皇帝圣旨图片样本四

由此,这就造成了两旨并存的局面。不过好在刘盈和吕后是母子,关系也较好,并没有发生过旨意冲突的现象。

另外再加上刘盈在位期间的时间较短,所以所谓的皇权和后权矛盾并没有激化,因为国家的行政事务吕太后也不会轻易下结论和懿旨。

但其实,假设吕太后的懿旨与刘盈的圣旨发生冲突后,可能会出现另一种情况,那就就会出现朝廷官员两派相斗。

正直忠君的一派会坚定的拿起礼法作为武器,抨击吕后的擅权。而吕后势力的官员会以孝道来说事,这就是与所谓的儒家思想冲突。

一些人认为太后为君王之母也是拥有颁布旨意的正统性。而结果不难想象,吕后会获得胜利,因为此刻的皇帝还没有成年,没有建立起来自己的执政体系。

吕太后就是利用这一点,已经在汉庭悄悄布好局势,刘盈虽贵为天子,但是却没有强劲势力的支持,那么最终会选择让步。

武则天,影视资料五

而东汉末期多是宦官干政或者是外戚干政,这两类干政其实都与太后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这就是吕太后专权的因素之一。

而汉末的天子大都是早逝,所以吕太后成为东汉末期实际上的掌权人。在这个时候懿旨是比圣旨管用的多,反而倒是圣旨让许多官员们阳奉阴违。

所以圣旨的权威性需要天子个人掌握了绝对的权利,那么后宫人等才不会敢干政。如果有后宫干政现象也是出现了特殊问题。

假设换作在汉武帝时期,有谁敢和刘彻对着干?刘彻的母亲就算活着也不会干预刘彻的权威,这也是因人而异。

影视资料六

而到了唐初,唐高宗李治的皇后武则天掌控了许多势力,到了李治驾崩后,她的两个儿子相继上位,而武则天控制了唐初绝对权利。

这时候皇帝的圣旨其实远不如武则天的懿旨管用,因为武则天已经控制了国家权利,国家的大小事务其实都是武则天一言堂。

奇怪的是为什么武则天要选择自己当皇帝,而不是继续当太后,这就体现了皇帝的圣旨与皇太后懿旨的区别,就是正统性的关联。

就算是皇太后,你频繁的使用懿旨终究会被天下人所嘲讽、指责,这就是涉及到一个父系社会的封建体系。

武则天画像七

关于宋,明二朝暂且不谈,到了清代初年顺治帝入京坐上了皇位以后,他总结了前几个朝代的教训,加强了这一方面的制度。

汉武帝和周武王的论断,母鸡在早晨是不能打鸣的,有母鸡打鸣的吗?这就是指后宫不得干政,后宫干政国家就完蛋了!

顺治帝的儿子康熙帝把这一制度加以完善,制定出三条重要规矩:1,凡失寸土者不得入祖宗灵位。2,后宫不得干政。3,永不加派赋税。

可惜的是康熙帝制定的这三条组训到了嘉庆年间却成为笑话。特别是到了咸丰帝执政时期,留下了一位祸国殃民的慈禧太后。

咸丰皇帝死后不久,慈禧和慈安太后早已经忘了她们的祖训,慈安太后暴死后,慈禧太后大权独揽,把清王朝玩弄于股掌之上。

此刻清王朝上下听到的都是“懿旨”而不是“圣旨”的声音,就是在清王朝即将灭亡之际,是慈禧太后创造了奇迹,懿旨凌驾于圣旨之上。

慈禧太后做到了吕太后做不到的事情,慈禧太后做到了。只是没有像武则天那样称帝罢了,因为慈禧太后做不到,更没有武则天的威望和能力。

慈禧太后八

从夏商周开始,中国的社会就由母系社会过渡到父系社会,君父是拥有绝对的权威,这是受封建社会儒家思想的熏陶的结果。

同理放在唐初武则天时期,她虽然掌控了权势,但是她的身份毕竟还只是一个太后,在权力正统上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因此,武则天只有选择登基称帝,所以她颁布的旨意才是正统的圣旨,才能让天下人臣服,使圣旨和懿旨都能成为正统旨意。

清王朝后期的慈禧太后,无论她有多大权威,即使独霸天下一时,她下的·也只是懿旨罢了,没有正统可言,她依赖的是皇帝太小而无能。

无论怎么说,就权威上而言圣旨是拥有独一无二的权威,这一点是不可置疑的。而懿旨始终存在着低于圣旨的正统性。

所以在接受程度上,懿旨如果和圣旨冲突,那么圣旨就应该是臣子应该给率先履行的法定效力,而懿旨必须让道于皇帝的圣旨。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删除。参考文献:《后汉书》《资治通鉴》《清史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