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保定曾经有座鼓楼,也叫横翠楼,卒于1951

 唯我英才 2021-03-27

图片

下面,就说说保定的鼓楼。

古人也有作息时间的概念,往往是看太阳的出没计时辰,后来聪明的中国人用击鼓和击钟的声音表示时辰,才有了钟楼和鼓楼之说。

现今在保定生活的人对钟楼很熟悉,但对鼓楼比较陌生,古书上说“晨钟暮鼓”,应该是一个整体,东为钟,西为鼓,才符合封建时代的要求。

我们按这个思维去寻找保定的鼓楼。

先说保定钟楼里的大钟,铸成于金大定二十一年(1181年),据《中国名胜词典》:该钟早于西安钟楼大钟203年,早于北京大钟寺钟王552年。大钟悬于二层楼上,高2.55米,门径2米,唇厚17厘米,重约8吨。大钟造型庄重,比例科学,选料考究,是以生铁为原料。

那么,保定的“暮鼓”在哪里?一直存有疑问,鼓楼何处寻?根据东钟西鼓的推测,肯定在钟楼的西侧。我走访了多位年近90岁的老保定,他们差不多都见过鼓楼。鼓楼在钟楼西侧,今南大街口,天主教堂的东侧,城基下门贯穿南北。

据史书记载,保定鼓楼是保定八景之一的横翠楼,此楼建于蒙古宪宗四年(1254年),由郭中伟主持创建,是一座高层古典建筑,下部是一座长方形台城,台城当中南北向开一宽阔的圈门,横跨在南大街北端的街中心,以通车马行人。台城的上部是一座明三暗五双檐歇山式的阁楼,头层北边檐下横架着一面大鼓,南边檐下悬挂着“丛胜楼”匾,二层檐下悬挂着一方传为乾隆帝御书的“福”字匾。鼓楼与南门的城楼遥相对峙,坐落在全城南北中轴线上,形成一个宏伟壮观的建筑组合。

击鼓是计时用的,怎样计时呢?古人将一昼夜分为十二时辰,分别以地支(子丑寅卯)序之,每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以圭表或铜壶测得时辰,击鼓报时,以便让民众知晓。但鼓声传的范围有限,齐武帝(483年-493年)时,为使宫中都能听见报时声,便在景阳楼内悬一口大铜钟,首开先河,改为只在晚上击鼓报时。后来为了使钟声能传遍全城,除了铜钟越铸越大之外,还建了较高的钟楼,与鼓楼相对,朝来撞钟,夜来击鼓。如唐代实施晨钟暮鼓,鼓响,城门关闭,实行宵禁;钟鸣,城门开启,万户活动。衙门办公和四周的居民生活都离不开鼓声,鼓声亦成为当时人们最熟悉的声音。我国是最早应用击鼓和撞钟来报时的国家之一。

古城保定自金代开始,晨钟暮鼓,早晨衙门办公,都要听钟楼的钟声,晚上离开衙门要听鼓声,同时,百姓生活也离不开钟鼓声,此现象一直延续了约六七百年。

明代末期,欧洲的钟表传入我国,人们逐渐掌握了仿制钟表的技术。民国初期,随着钟表的广泛使用,钟鼓楼报时功能的重要性已逐渐减弱,而封建王朝的覆灭,其象征帝权的意义更是完全消失。但是由于平民经济能力有限,钟表并不普及,民国八年(1919年)以后,保定电灯公司和保定乾义面粉厂成立,当时两家用蒸汽机做功的余气吹响汽笛,早晨8点、中午12点、下午4点或6点,两家的汽笛交换拉响,给全市报时,直至解放后的1960年为止。

在中国历史上,保定古城既是军事要塞、畿辅重镇,也是一座名胜古迹众多的文化名城。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分天下为三十六郡,把河北中北部改为上谷郡,保定位列其中。元朝著名诗人刘因(河北容城人)曾有《横翠楼赋》流传后世,描述了保定第一楼横翠楼宏伟壮观的景象,登上横翠楼,感概万分。

鼓楼位于保定旧城中心,作为上谷八景之一“横翠朝晖”为人们所熟知,可惜的是1951年2月在修建裕华路时被拆除。

作者:郝群峰,原标题:保定消失的鼓楼,转自保定晚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