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当导游

 江北大汉 2021-03-28
我喜欢旅游,这些年我几乎跑遍了中国。让我有些意外的是,前不久,竟然逮着了一个当导游的机会——“游客”那可是我更熟悉的角色,而“导游”则是我“新媳妇上轿头一回”。这个机会,是我孙女雯雯的妈妈,我儿媳给我争取的,原因是雯雯所在的幼儿园要搞一次“方言逛如皋”的活动。即孩子们在幼儿园老师的带领下,在如城地区之一隅春游;在春游的过程中,老师们和孩子都将使用方言进行交流。为搞好这次活动,幼儿园邀请4位会说如皋话,懂得如皋人文与历史的“老如皋”担任孩子们的导游。
儿媳妇为什么积极推荐我去为孩子们担任导游,是有原因的:作为退休中学教师的我,“表达”是不成问题的;因为我们家族至少已经在如皋这片土地上生存与繁衍了近200年——我们这个家族是太平天国时期,为避战乱而迁居如皋的,我自己过去的62年人生,有近60年时间,是在这片土地上度过的,所以,称“老如皋”那是当之无愧的。更重要的或许是,我很爱孩子,愿意为他们付出乃至牺牲。
可实事求是地说,为幼儿园的小朋友们当导游,要比给成年人当导游更辛苦。为什么?因为这些“游客”不过是上幼儿园大班,6岁上下的孩子。他们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与成年人是不一样的,所以,即便是你对如皋的文化历史十分熟悉,也不乏口才,但是,如何表达方才能够为他们理解与接受,真的很伤脑筋:你的表达太过简单,孩子们未必有兴趣,所得也会很有限;你的表达太过复杂,他们又可能无法接受。比如说,如皋城区有内外两道护城河,护城河东西南北四门原先有城墙、有城门,并且城墙、城门的修建,跟明朝中后期,倭寇经常从附近海上登陆袭扰有关。可“明朝”、“倭寇”等概念,对于孩子们来说,相当抽象,想要让他们理解,只能化繁为简,说成是“很久很久以前”、“杀人放火的坏蛋”之类。所以我说,当他们的导游,真的有点难,也有点累。
这还不是全部。本来一共有四位爷爷奶奶担任孩子们的导游的;按照我的想法,幼儿园的老师或许会安排我们每人介绍一两处的景点。可也许是因为我是出了学校门之后,第一个向孩子们介绍大家面前的内护城河——玉带河的,并且口齿还清楚,孩子们能够听懂,其它爷爷奶奶又没人吭声,所以,接下来我只能“当仁不让”了。从武定桥到文德桥,再到冒家桥、定慧寺、靖海门,全是我承包了。不过,在“累”的同时,我也有收获。都有哪些收获?孩子们一路的开开心心,全程陪伴的家长们的由衷感慨——做这样的导游还不简单呢,需要懂得很多文史知识。当然,对我来说,对于幼儿老师工作的特殊性的认识因此加深了也是收获:千万别以为幼儿园的“小不点”们很好教,事实上,学前教育有不同于中小学教育的自身的特点与要求,所以,做老师真的很辛苦。
晚上,我从孙女雯雯哪里获得了一些有关白天“方言逛如皋”活动反馈的信息:下午在总结“方言逛如皋”的春游活动情况的时候,幼儿园吴老师在小朋友们的面前“表扬”“严智雯爷爷”了,这让雯雯十分开心。但是,雯雯还有其他很多人未必知道的是,为了当好孩子们的导游,活动前我可是做足了功课:不仅是在头脑中梳理了一遍老师出游前告知的我们“方言逛如皋”的路线、景点都有什么特点,在什么地方该说些什么,而且特地结合《如皋县志》,复习了一遍相关的历史与传说,又上网适当进行了延伸性质的了解——尽管我知道届时很多东西根本就用不上,可“教学生一滴水,老师自己要有一桶水”的道理,我可是知道的。
作为爷爷奶奶的我们都上了一定的年岁了,有很多事儿我们已经做不了了。但是,因为我们不乏阅历或者说某些方面的知识经验,所以,诸如给孩子们“方言逛如皋”一类的活动当个导游什么的,还是能够胜任的。也可以说,这也是我们爱孩子、助力他们健康成长的力所能及所做的一点事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