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湘文艺】邹和阳/那夜的雨

 潇湘原创之家 2021-03-28

“党在我心中”特刊征稿启事

那夜的雨



作者:邹和阳

三月的龙州,雨不停地下着,如同心中泪水汩汩而流,洒向南疆这片染有烈士鲜血的国土。我一夜无眠,静静地聆听这熟悉而陌生雨声,心潮澎湃,思绪万千。在这远离故乡的边塞,在这昔日的军营,在这沥淅的雨声中,梦在火红的军旅中艰难地穿越,鲜活了那一个个戍边的日子。
1984年的冬天,我们从宁明下了专列,又上军用卡车,卡车在崎岖的山路上盘旋,车上从五湖四海应征入伍的新兵,操着不同的方言,有的脸上还挂着稚气。不知经历了多久,汽车进入一条平坦的大路,路边长满了修长的毛竹,在一破旧的厂房前停了下来,经过几天的跋涉,我就这样把我的梦从中学做到了军营。
后来我知道这就是龙州的利民街,这里离团部很近,我在团直的新兵连。直到2007年再次来到了这里时,才知道这里兴建了一个党校,完全没有了昔日的影子,但再次入住我连队营房时,我找到了我当年睡过的床铺。23年过去了,弹指一挥间,那时火热的军营生活仍然历历在目。我凝视这简易而有岁月年轮的钢架床,想起那青春涌动的芳华,想起了那激情燃烧的梦想,想起了那顽强的努力与拼搏,再次感悟青春,感怀军营!
我被分到了7班,7 班是侦察队的新兵。班长安排我们住下来了,睡的是通铺,是水泥砖支撑的木床板,离地20多公分。走廊的木架上面整齐地摆放着军绿的口杯和牙刷牙膏,洁白的毛巾晾在新拉的绳子上,上下左右都是一条直线。晚上10点熄灯号响过,我们“安静”地入睡了,我第一次睡在军营,睡在这远离故乡的南疆。朦胧中家乡又涨大水了,一片汪洋,我在水中畅游,一个巨浪向我扑来,我往下沉,感觉冰凉。班长一把把我拉上了岸:“快醒醒,快醒醒!”也许是旅途的劳累,我不知道是什么时候沉睡并进入了梦乡。屋外雨声大作,房顶漏雨,我的被子被雨水湿透了。班长把他的床铺让给了我,他自己为我们站岗去了。凝望着风雨中的班长,我热泪盈眶,躺在班长的床铺上久久不能入睡。
班长虎背熊腰,老家山东,见我是个应届的高中毕业生,称我秀才,作为一个新兵,能得到班长的赏识,我心里也美美的。班长对我的要求也特别严格,尤其是军事训练,为了尽快提升军事素质和体能没少给我开小灶。
那时的边境局势是非常严峻的,班长在带我们新兵期间,还几次回到老部队执行任务。从利民街到龙州县城隔有一条江,沿江两岸篁竹滴翠,怪石嶙峋,有一小路可以通过江边的渡口,由一个老人摇着小船摆渡过江,江面不宽,但江水清澈,水流湍急,只要一分钱的船钱,再拾级而上就到了县城,县新华书店就在江边上。我一有机会就去那里看书,其实这样的机会是很少的,但是我去书店看书的事还是被班长发现了。有一本复习资料,我非常喜欢,又不舍得买,我就带着本子去抄。一个周末我训练回来,发现我喜欢的那本书,竟然在我自己的挎包里,我又惊又喜。我向班长报告此事时,班长只淡淡地说了一句:“不要管是谁送给的,喜欢就好好学。”我向班长敬了一个不太标准的军礼,但我心里充满了深深敬意和无限的感激!班长没有回礼,只用力拍了拍我肩膀。


新兵连的最后一课是拉练和演练,在实战的野外条件下练习生存并执行战斗任务。一月的广西,在十万大山中,左江在群山中蜿蜒穿梭,山里弥漫着氤氲。小雨更增添大山的神秘和梦幻。我们全副武装,时儿在密林中穿插,时儿在峭壁上攀登,时儿遭遇“敌军”的袭扰。分不清是汗水还是雨水,行进在山路上,往上看只见耸立的山峰间留下一线天空,往下是深不见底的万丈深渊,不时传来湍急的水声,时不时还有毒蛇的攻击。傍晚我们到了水口关,借宿在一所小学里,不少新战友的双脚和我一样打起了水泡,有的水泡破了渗出了殷红的鲜血。班长一一检查我们双脚,给我们消毒、上药、包扎。这时一位热心的年轻女老师,烧了一壶开水送进来了,四目相对,班长脸涨得通红。“宋班长,你的英雄事迹我们都听说了,你能否给孩子们讲讲你们故事。”女老师微笑着凝视我们的班长。班长不知所措,犹豫着。“叔叔,求求你了,给我们讲讲嘛。”这时我才发现女老师后面站有好多学生,教室里响起了热烈掌声。我第一听到了班长和他们侦察队的战友们间那么多的传奇故事和感人事迹 。是夜,窗外的雨水淅淅沥沥地下着,梦里满是班长故事里的画面。天刚蒙蒙亮,我们就悄悄地清理好教室的卫生出发了。女老师却早早地在校门等着我们,女老师塞给我们班长一个笔记本便转身跑了。
直到很多年以后我才知道,那是女老师对宋班长的真诚的表白,内里还有一张她自己的相片,背景是广西师范大学。女老师姓张,龙州人,那年大学毕业,22岁。我不知道宋班长有没有看到这个表白。但我知道这是一个最真诚、最勇敢的表白,因为这个表白,张老师用了她美丽的青春和36年的思念、坚守与陪伴来兑现她郑重的承诺。
拉练途中,离开学校当天下午3点多,班长又像往常一样回到老部队执行紧急任务。班长在执行侦察任务时,为了掩护当地的老百姓突围,不幸壮烈牺牲。万万没想到那次分别竟成了永别!宋班长牺牲后,张老师申请调到离烈士陵园最近的一所学校。张老师至今未嫁,一有空就去陵园默默地守护着宋班长和在这里长眠的烈士。
3月20日上午8时,张老师如约而至,出现在旧营房门口,从各地赶来的战友,以最真诚的方式欢迎张老师。张老师头发斑白,着一身黑色衣服,我们陪着张老师参观旧军营。这是宋班长曾生活过五年的军营,这里有宋班长的足迹和洒下的汗水,宋班长亲手栽下的那木棉树,现在已高过了屋顶,盛开着一树火红的木棉花,风雨中竟如此壮烈和绚烂。我们仔细寻觅,细心感悟这里蕴藏的每一份气息,好想好想唤回那激情燃烧的岁月。
“班长,我们来看你了……”我们和张老师默默地伫立在宋班长的墓前,任泪水静静地流淌。我们从旧军营来到烈士陵园,春雨如织,织入了低垂的氤氲,织入了俯首的群山,织入了肃穆树林。“那夜的雨也没能留住你,山谷的风它陪着我哭泣……”此时此刻,我心里突然响起了这撕心裂肺的旋律,这旋律响彻天际,向很远、很远处弥漫。

作者简介

邹和阳,笔名杨柳岸,毕业于第一军医大学,研究生学历,医学学士学位、经济学学士学位。发表论文20多篇,科研成果2项,著有《战胜毒魔》一书(20多万字,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1995年1月),有散文、诗词、小说等近百篇(首)散见报刊、杂志和新媒体等。十七从军,戎马三十,荣立三等功3次,二等功2次,2007年初转业后从事经济工作。资深书画爱好者,习古帖,师古人。热爱毛主席诗词和书法,喜二王,怀素,齐白石,潘天寿,吴昌硕等大师。博采百家之长,书画深得虞逸夫、颜家龙、史穆、何满宗和钟增亚、易图境等大师的悉心指导。闲暇潜心国学、美学和书理研究,以诗和禅入画,用书画解读、诠释、感悟人生。现供职于湖南省直从事投资促进和商务服务工作。

图片:作者

征稿说明 《潇湘原创之家》

卢宗仁专辑         万辉华专辑     蒋正亚专辑      

彭定华专辑          吴标华专辑      易石秋专辑  

陈有红专辑         谭伟辉专辑       黄志中专辑  

谭湘岳专辑         沈保玲专辑       史建国专辑

朱素青专辑         杨英专辑           柳平国专辑

许光辉专辑         杨辉专辑          弘毅学子专辑

方绪南专辑         龚春林专辑      孙美堂专辑

万志勇专辑         甘桂柳专辑      官松源专辑

熊英专辑             刘正年专辑       罗夏龙专辑

秋暖跃马合辑      魏晓晖专辑       方良专辑

何志贤专辑        吴穷专辑             严树林专辑

何贵专辑            夏四文专辑

(专辑持续更新,欢迎作者入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