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治水名人——潘季驯

 涛儿—taoer 2021-03-28

  简介

  潘季驯(1521—1595年),字时良,号印川,浙江乌程(今浙江湖州市吴兴区)人,明代杰出的治河专家。4次出任总理河道,官至工部尚书兼右都御史,主持治理黄河、淮河、运河达10年之久。创造性地提出“以河治河、束水攻沙”等治河方略并付诸实践,取得显著成就,并对后世治河产生了深远影响。

  治水名事

  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至万历二十年(1592年),潘季驯先后受命主持治河,主要贡献有:针对黄河多沙特点,提出“开导上源、疏浚下流”“以河治河,束水攻沙”等治河思路,实现了治河从分水到束水、从单纯治水到沙水合治的历史性转变。实行治河与治沙相结合的三法,即“束水攻沙”“蓄清刷黄”“淤滩固堤”。构建完善的堤防体系和严格的修守制度,把黄河堤防工程分为遥堤、缕堤、格堤、月堤4种;制定并实行了“四防二守”制度(“四防”即风防、雨防、昼防、夜防,“二守”即官守、民守)。通过多措并举,扭转了黄河下游河道长期分流乱流的局面,使河道稳定200多年。

  潘季驯还根据治河经验,反复研考,撰写了《宸断大工录》(《四库全书》辑录改名《两河经略》)《两河管见》《河防一览》等著作,提出了不少富有见地的治河思想,为后世治河提供了重要借鉴。

  后世评价

  公平成之绩,宁独一时赖之乎?仰甚!比闻黄埔已塞,堤工渐竣,自南来者,皆极称工坚费省,数年沮洳,一旦膏壤。公之功不在禹下矣。——明·张居正

  潘印川以堤束水,以水刷沙之说,真乃自然之理,初非娇柔之论,故曰后之论河者,必当奉之为金科也。——清·陈潢

  明代河工第一人。——清·爱新觉罗·弘历(乾隆皇帝)

  潘氏分清遥堤之用防溃,而缕堤之用为束水,为治导河流的一种方法,此点非常合理。——恩格斯(德国现代著名水工大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