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是麻黄系方剂,但是我们可以看到葛根汤是桂枝加葛根汤再加麻黄。而不是以麻黄汤为底。 所以放桂枝加葛根汤做对比。 桂枝加葛根汤 葛根9g 桂枝9g 芍药9g 生姜9g 大枣4枚 炙甘草6g 葛根汤 葛根12g 麻黄9g 桂枝6g 生姜9g 芍药9g 炙甘草6g 大枣4枚 《伤寒论》第31条: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 《伤寒论》第32条: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 《金匮要略.痉湿暍病脉证治》第12条:太阳病,无汗而小便反少,气上冲胸,口噤不得语,欲作刚痉,葛根汤主之。 葛根剂主治: 我们回忆一下,之前桂枝加葛根汤比之桂枝汤的特点是什么? 经输不利。气血运行不畅,经输不利,所以有颈背紧张感。 我们之前说过葛根像藤蔓一样可以把能量拉到被邪气阻滞的背部经脉,所以葛根剂的主治是经输不利。 葛根汤VS桂枝加葛根汤: 同是葛根剂,这两个方剂有什么区别? 葛根汤就是桂枝加葛根汤多加一味麻黄。 桂枝加葛根汤主证是汗出恶风,头项强痛的表虚证;葛根汤与之最大的区别是无汗,所以归类为麻黄剂,是表实证。 那为什么不用麻黄汤为底加葛根呢? 因为麻黄汤发汗力量强,再加入葛根来升阳发表,恐怕汗出太多。 桂枝汤为底加葛根可以把能量注入背部经脉,再加麻黄解风寒,既可以发散风寒,也不至于大汗伤津液。 有芍药、大枣、甘草滋津化阴可以缓和筋脉拘急,符合病情。 怎样判断患者有无汗? 诊查皮肤有无潮湿、湿气。不是一定要汗出如流,多数是濡湿、湿润的程度。 但是实际上除了感冒,在治疗一些慢性病,比如说鼻炎、肩周炎、神经痛等疾病时,即使是桂枝加葛根汤证,也并不一定出汗,所以就要加上脉诊。 脉诊: 桂枝加葛根汤证脉浮弱,葛根汤证脉浮而有力。 二阳合病: 第32条刚好对上昨天学的麻黄汤。 太阳和阳明合病,同时有太阳经表证:恶寒发热、头项强痛等;也有阳明经表证:面赤、额头痛、目痛鼻感、睡眠不安。 偏向太阳证严重,用麻黄汤;偏向阳明有自下利,用葛根汤。 自下利: 为什么要叫自下利呢? 是因为这种下利不是病毒导致,也不是药物导致。而是两经同时病,人的能量全用来对抗疾病,消化道能量不足,所以“自下利”。 所以这种下利不是止泻,还是要以解表为主。表解则里和,下利必自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