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平路1239号同济大学

 高参88 2021-10-20

四平路1239号同济大学始于1907年的德文医学院,1908改名为同济医学院,1927年08月,由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正式接管,命名为国立同济大学,原医、工两科分别更名为医学院、工学院。同济大学是中央部属高校,享有盛誉的中国著名高等学府。

四平路1239号同济大学

同济大学优秀建筑多建于1950年代至70年代,其中最优秀的作品是文远楼(1953年)、大礼堂(1962年)以及其他教学楼、图书馆、实验楼、学生宿舍等建筑。作品多数由当时在同济大学建筑系的教授们设计,是1950年代以来中国建筑设计思想和建筑技术的重要记载,在中国现代建筑的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建筑主要表现为现代派风格,有些建筑也探索传统建筑风格的现代化,采用了钢筋混凝土联方网架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结构形成和施工技术。另有建于1940年代的原中学教学建筑,亦列入保护。

四平路1239号同济大学

同济大学校门位于四平路1239号,为1层砖混结构建筑,建于1950,1997年曾进行改造,校门采用牌楼门样式,校门表面仿细斩假石处理。门眉浅浮雕具有时代的痕迹,整体凝重而朴素。1997年采用了一个本科生的设计方案改造,保留老门的主体,整个校门往后退。老校门居中被现代感强的玻璃环廊环绕,传统与现代在此融为一体。

四平路1239号同济大学

上海市第四批优秀历史建筑名单

序号

原 名

现 名

地 址

189

同济大学历史建筑建筑群文远楼

同济大学历史建筑建筑群文远楼/土木工程学院

四平路1239号(同济大学内)

190

同济大学历史建筑建筑群大礼堂

同济大学历史建筑建筑群大礼堂

四平路1239号(同济大学内)

191

同济大学历史建筑建筑群南北楼

同济大学历史建筑建筑群南北楼

四平路1239号(同济大学内)

192

同济大学历史建筑建筑群图书馆

同济大学历史建筑建筑群图书馆裙房

四平路1239号(同济大学内)

193

同济大学历史建筑建筑群校门

同济大学历史建筑建筑群校门(老)

四平路1239号(同济大学内)

194

同济大学历史建筑建筑群西南一楼

同济大学历史建筑建筑群西南一楼

四平路1239号(同济大学内)

195

同济大学历史建筑建筑群电工馆

同济大学历史建筑建筑群机电厂

四平路1239号(同济大学内)

196

同济大学历史建筑建筑群工程试验馆

同济大学历史建筑建筑群工程试验馆

四平路1239号(同济大学内)

197

同济大学历史建筑建筑群日本某中学礼堂

同济大学历史建筑建筑群羽毛球馆

四平路1239号(同济大学内)

198

同济大学历史建筑建筑群日本某中学教学楼

同济大学历史建筑建筑群“一·二九”大楼

四平路1239号(同济大学内)

199

同济大学历史建筑建筑群m日本某中学教学楼

同济大学历史建筑建筑群文测量馆

四平路1239号(同济大学内)

200

同济新村同济大学教工俱乐部

同济新村同济大学教工俱乐部

彰武路45弄(同济新村内)

201

同济新村村一楼、村二楼、村三楼、村四楼

同济新村同济新村341-354号

彰武路45弄(同济新村内)



四平路1239号同济大学

据说这个国立柱是建筑学院某教授在苏州某园林搬过来的,总花费20多块钱。然后凭教授们的一双双巧手把这两个柱子打造成现在这副模样,一个写着“继往”,一个写着“开来”。本来是想把这两个柱子放到门口当门神的,后来也没有放成。战争开始了……然后就被埋在了图书馆、北楼、和平楼中间的那块草地下面~后来挖出来,好像是断了一根的..................

四平路1239号同济大学
文远楼建于1953年,为三层框架结构,建筑设计师为黄毓麟,哈雄文,最初作为同济大学建筑系馆使用。这幢建筑从平面布局到立面处理、从空间组织到结构形式都大胆而成功地运用了现代建筑的观念和方法,它的形象令人自然地联想到“包豪斯”(Bauhaus)校舍。其手法同样是用不对称的构图体现内部的功能和空间布局,以大面积的玻璃窗显示无承重墙的框架结构,用简洁平整的立面突出玻璃、钢材与混凝土的材料特点等等。文远楼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建造的一批具有明显现代主义思想、观念和风格的建筑的重要代表作之一。

四平路1239号同济大学文远楼背面

文远楼现为土木工程学院使用,整体建筑保存完好,外部体量和内部空间保持原样,只是内部重新作了装修,外部粉成了白色,改变了原来建筑的棕黄色肌理。文远楼的完好保存对于研究建国初期中国当代建筑发展的状况具有重要意义。1949~1952年是中国当代建筑史中的一个较为特殊的短暂时期,在这段时期,出现了一批较为出色的现代建筑,文远楼就是这段时期的重要作品之一。

四平路1239号同济大学
文远楼从平面布局到立面处理、从空间组织到结构形式都大胆而成功地运用了现代建筑的观念和方法:外部体量组合灵活,体量的纵横虚实处理得当。正面和北面的两个入口,处理的手法尤其灵活:正面门廊作不对称处理,与不对称的体量呼应,圆形断面的廊柱毫无装饰,入口的切角斜面点缀石块,结合台阶成为重点的现代装饰。背面入口上的卷弧形雨棚,造型非常新颖,是国内近十年来才常用的手法,还要注意到弧形雨棚的角部,台阶平台的角部、阶梯教室踏步的角部镶嵌石块的处理,都是统一构思中的装饰母题。
四平路1239号同济大学

同济大学礼堂,建于1962年。礼堂大厅宽40米,长56米,正面入口处为深8米、宽20米的5间折板顶开敞式门廊,门廊内进厅上层为放映室。大厅内侧为舞台。结构采用净跨40米,外跨54米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联方网架,网架顶作弧形拱状,外侧每8米布置钢筋混凝土三角架1对,以承受拱的侧推力。大厅两侧开门,网架其拱处辟折顶老虎窗。礼堂大厅拱顶网架组成的菱形网格,富有韵律感。

四平路1239号同济大学
济大学大礼堂为一层建筑装配整体式落地拱、钢筋混凝土联方网架结构房屋,由同济大学设计院俞载道、黄家骅、胡纫莱设计。
四平路1239号同济大学
在采光方面,考虑到跨度较大,仅用两侧窗采光尚不能满足要求,结合结构巧妙利用两侧折板式高窗以补充采光,处理的手法较灵活。对称的构图体现内部的功能和空间布局,以大面积的玻璃窗显示无承重墙的拱形结构,用简洁的立面突出玻璃、钢材与混凝土的材料特点等等。入口处理的较为自然,其折板式雨篷造型非常新颖,与两侧折板式采光形成呼应。
四平路1239号同济大学
大礼堂建成于1962年,正好是三年自然灾害中。当时全国上下温饱问题都没有解决,不敢建大礼堂这种资产阶级的奢侈品,只好委曲求全,上报建食堂。于是这座恢宏气派的食堂就这样诞生了。该大礼堂原设计用作学生饭厅兼文艺演出场所,后改为礼堂。目前房屋为学校大礼堂。大礼堂内部拱顶天花直接暴露,由结构组成的菱形网格富有律感。

四平路1239号同济大学
从结构上来说,这个是网状薄壳结构,里面没有柱子。传说为了计算出这个结构,用手摇计算机算了半年。


四平路1239号同济大学
南楼

南北楼房屋由二幢4层砖混结构房屋组成的教学楼,房屋建于1953~1954年,由同济大学吴景祥、吴庐生、朱亚新设计市建二公司六队施工。两幢楼在同济大学校门南北两侧,对称布局,相向而立。

四平路1239号同济大学
南楼侧面

该二幢房屋建筑风格呈中国复古主义风格。二房屋建筑外貌古朴端庄,正面门厅两侧和北部两端次要入口处的楼梯间均设有水泥钢筋花窗,大楼顶部作跳檐处理,上有砖砌镂空女儿墙,底层以水泥粉刷做成仿须弥座式的基座。

四平路1239号同济大学
北楼和立柱

其余外墙均为清水墙,正面四楼两侧的中部各有稍加跳出的教室,下端有雁翘板式持落,房屋外貌简洁匀称并具有中国传统特色,弥座式、清水砖墙、灰色檐口的三段式构图使建筑物显得古朴端庄。
四平路1239号同济大学
北楼侧面


四平路1239号同济大学

同济大学图书馆群房为2层砖混结构图书馆,建于1965年,由同济大学吴景祥等设计,市建二公司六队施工。1986年图书馆扩建。原图书馆改为图书馆群房。整个建筑改观富含中国传统建筑的神韵。该馆外墙采用清水红砖,间以白色线条,处理简洁、明快。该馆同南北教学楼共同形成同济大学入口的场所感。

四平路1239号同济大学

四平路1239号同济大学
图书馆位于校内主干道上。


四平路1239号同济大学

西南一楼砖混结构整体体现中国传统建筑风格,主入口部分为四层高,四坡攒尖顶,两翼两坡,屋顶平缓,出檐舒朗,檐下斗拱支撑,补间采用人字拱,颇具唐风遗韵。立面简洁,外墙粉刷,底层有腰线,细部装饰同样体现着传统文化内涵,主入口立面三开间,底层单坡门厅,三层挑出阳台,栏杆、额枋,雀赞俱全,建筑整体比例和谐,色彩对比明快,细部精致。

四平路1239号同济大学
西南一楼房屋为三层砖混结构房屋,建于1954年,由同济大学吴景祥、朱亚新设计。目前该房屋为学校宿舍楼。房屋整体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风格。
四平路1239号同济大学
同济大学内著名的“一二九”大楼是为了纪念历史上著名的“一二九”学生运动所定名的大楼。大楼始建于1942年,原址为一所中学的校舍,由日本建筑师石本久治设计。共三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坐西向东,建筑面积为8260平方米。

四平路1239号同济大学
“一二九”大楼


四平路1239号同济大学
同济大学羽毛球馆为1层砖混结构的房屋,建于约1940年,据传由日本人前川国男设计,为一所中学礼堂。房屋采用木制的门式桁架结构体系,支撑在混凝土墙礅上,上为歇坡屋顶,出檐短小,屋脊处开通长的天窗。以改善室内采光。外观立面简洁,在承重结构间开高窗,入口立面有三开间的框架结构。

四平路1239号同济大学
羽毛球馆


四平路1239号同济大学
同济大学工程试验馆房屋为三层砖混结构房屋,建于1960年,由同济大学冯纪忠设计。房屋功能布局合理,外立面形态简洁。窗台拉通形成一种水平构成元素。建筑突出主入口,主从明确,整体舒展大方。


四平路1239号同济大学
水泥试验馆

四平路1239号同济大学
测量馆


四平路1239号同济大学
测量馆
四平路1239号同济大学
测量馆
四平路1239号同济大学
电工馆建于1955年建筑为砖拱顶结构,由三组并列的单层厂房组成,清水红砖墙,带形窗,双曲壳板屋面,屋面铺设马赛克,屋面连续的拱形形成韵律感,建筑北向设三个带雨棚的入口,入口上方各有一组预制窗格,给厂房增添了传统的装饰意味。现为学生健身中心,学生服务中心。

四平路1239号同济大学

彰武路45弄(同济新村内)同济新村同济大学教工俱乐部


四平路1239号同济大学

彰武路45弄(同济新村内)同济新村同济大学工会俱乐部

四平路1239号同济大学
同济新村341-354号



我的更多文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