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摄影人最爱的这种花已经在天津开了700多年

 微微传奇 2021-03-28

今晨大雾 天色朦胧

雾里看花也别有趣味

以桃花的名义

去赴一场春日的约会

桃花开,春天的繁盛更浓了几分。

每年津城赏花时,你的第一反应是去哪儿?

比如,市内城区以西沽桃花堤为胜,

还有,近郊蓟州山野桃花摄影人最爱。

还有呢?

天津和「桃花」的关联,多的是你不一定知道得事儿。桃花堤、桃花寺、桃花村、桃花渡、桃花口……康熙留下桃花词;金庸的先祖吟讴桃花诗……

图片

摄影 曹任海

桃花笑 原来是萝卜丫 - 桃花笑 (超甜女生版)

关于桃花和天津的小故事

咱们一边赏花一边品味


图片

摄影 梁凯

娇蕊含情 横斜蔓枝

图片

图片

摄影 金立冬

图片

摄影 曹任海

图片

摄影 王文良

图片

摄影 李杭

图片

摄影 李双印

图片

摄影 周启光

图片

图片

摄影 卢五平

历史

啥时候开始种桃花的?

桃花作为天津“乡土名花”,种植历史还是很悠久的——自元代起,就有种植桃花。元代翰林侍讲学士揭傒斯所写《杨柳青谣》,一句:“昨日临清卖苇回,今日贩鱼桃花口”可证明天津桃花口的历史。

金庸先祖在津留下桃花诗

著名作家金庸和天津渊源很深,“北查”“南查”同宗,天津水西庄被其称作“天津有一份祖业”。在《津门诗钞》《天津县志》《津门诗钞》《天津县志》中记录了不少“南查”查慎行在天津时的桃花诗,如《桃花寺》一首:已过桃花口,再问桃花寺。独客叩门来,老僧方坐睡。欲知春浅深,但看花开未?

地标

天津有几个“桃花寺”?

图片

原天津市园林学会理事长郭喜东提供

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津门保甲图说》上显示:在群树环抱中矗立一座桃花寺,图注说明:“桃花寺,河曲巨村也。”

据说这桃花寺的前身是建于元代的一座观音古寺,桃花寺始终是北运河畔一带有名的寺庙。传说康熙当年在此写了一首《点绛唇》:“再见桃花,津门红映依然好。回銮才到,疑似两春报。锦缆仙舟,星夜眄辰晓。情飘渺。艳阳时袅,不是垂阳老。”乾隆帝也曾在桃花寺住过。

图片

北辰桃花寺村里老人画的50年代村貌

蓟州区渔阳镇还有一座桃花寺

据说始建于唐,明万历十五年重修,清乾隆八年奉敕重修,并在寺旁建成桃花寺行宫。这里也形成了桃花寺村,而且入选国家级“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村民们将历史传说编成了歌舞表演。

图片

摄影 王广山

蓟州穿芳峪镇新水厂的山谷里

游人与摄影者在这里拥抱大自然

这里是“桃花谷” 一直向北

绵延到黄崖关长城附近

图片

图片

摄影 王广山

景观

过去的桃花堤在哪儿?

图片

摄影 孙少华

图片

摄影 蒋文珍

历史上的桃花堤不在此处。1917年直隶大水灾以后,大清河在东淀被切断后,西沽以北地区只留下干枯的河床和堤坝,后来成了人们走的路。这条干线又延伸到丁字沽,并旁及当时的北洋大学,当年的桃花堤当指此大堤。

图片

1928年4月14日《北洋画报》上刊发的北洋大学(左)与西沽道上的桃花景致(原天津市园林学会理事长郭喜东提供)

谁种植了过去桃花堤的桃林?

1920年至1924年,冯熙运任北洋大学校长,他曾在1923年利用办学节约的经费建设了U字楼学生宿舍,施工单位承包商还按当时社会风气对学校负责人提出馈赠,冯校长却令施工单位用此款在北运河堤岸上广植桃林、柳林。

如今,在春日里游览桃花园和西沽公园已成为新“民俗”。

图片

图片

摄影 赵建中

图片

摄影 张建军

图片

摄影 陈际平

即便一时沙尘 也难掩娇容

图片

摄影 李杭

文学

天津桃花二三事有多文艺?

图片

《桃花扇末本》记载,津门诗人佟蔗村来到文学家孔尚任家,索要《桃花扇》本,刚看几行拍案叫绝,出五十两银子付梓,从此,《桃花扇》这本奇书才因刊印而流传更广。

图片
图片

17岁考入“北洋大学”预科班的陈立夫,对天津尤其是北洋大学和每年的桃花堤之景有着很深的感情。94岁的老先生曾题词一首:“名都胜迹运河东,曾共芸窗听晓钟。何事麻姑问沧海,桃花依旧笑春风。”

图片
图片

当年以海棠花名天下的人民公园(荣园),留下不少海棠花诗句,不过晚清重臣荣庆也曾在此留下过和“桃花”有关的诗句:“名园三百亩,处处见桃花。流水疏枝映,微风嫩柳斜。依松含晓日,绕径看朝霞。艳说仙源好,而今在李家。”

图片

那就镜头觅芳踪吧

处处生机盎然

图片

图片

图片

摄影 许文熙

图片

摄影 刘文勇

图片

图片

摄影 沈建

图片

摄影 王爱群

图片

摄影 金立冬

图片

摄影 王新

提醒您的是

根据气象部门发布

预计周六后半夜到周日

天津地区将出现沙尘天气

请大家做好相关防范

确定安全保护的情况下

也可以拍摄纪实图片

希望我们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

绿化好 空气好

才有更多更美绿叶红花

镜头里 自多情


监制|  大睿

采写|流食吴小兜儿 水绿如蓝

鸣谢|天津地方史研究专家张绍祖

原天津市园林学会理事长郭喜东

水西庄著名研究学者韩吉辰

天津历史文化研究学者尹树鹏

天津历史文化学者唐文权

天津历史文化研究学者李弢

编辑|流食吴小兜儿 水绿如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