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服降压药后收缩压最高190,他怎么让血压恢复正常?

 李静曦 2021-03-28

患者,男,55岁,教师。

主诉:头晕、目眩反复发作2年余,加重1周。

患有高血压病史2年余,经服开搏通、速尿等西药后,血压有所下降,但头晕缓解不明显,曾服补气养血、平肝潜阳方药,效果不佳。平素血压控制在(160~190)/(90~110)mmHg。

现症:头晕目眩,轻时眼花,有头重脚轻感,重则如坐车船,走路不稳;兼有畏寒,肢厥,困倦乏力,胃纳欠佳,胸闷作恶,舌暗红,苔白腻,脉沉弦。

西医诊断:高血压Ⅲ级(极高危组)。

中医诊断:眩晕(阳虚水饮上泛夹痰瘀)。

治疗维持原有降压药,逐渐减量。中医以温阳利水为法。方用苓桂术甘汤合泽泻汤、四逆汤加减:茯苓30g,桂枝10g,白术20g,甘草6g,泽泻15g,熟附子10g(先煎),干姜6g,党参15g,法半夏12g,蔓荆子10g,砂仁6g(后下),川芎10g。4剂,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

复诊:眩晕、纳差、困倦乏力、畏寒症状好转,但肢端触之仍冷,有少许胸闷作恶,白腻苔略化。守前方,熟附子量增至12g,加田七片10g(先煎),黄芪30g。续服4剂,诸症明显好转,腻苔渐化,弦脉转缓。共服16剂后,患者眩晕愈,四肢渐温,精神可,纳佳,舌暗红,苔薄白,脉沉微涩。血压趋于正常:(130~140)/(80~90)mmHg。以健脾滋肾,兼活血为主调理善后。

按:本案易被误认为是气血亏虚,肝阳上亢之证。前医曾用补气养血、平肝潜阳方药,效果欠佳。缘患者头晕目眩、走路不稳、肢厥怕冷、舌苔白腻、脉沉等,四诊合参,当辨为阳虚水饮上泛。阳虚水湿不化,湿阻清窍,故见以上诸症。治宜苓桂术甘汤合泽泻汤、四逆汤加减。方中熟附子、桂枝、干姜温阳散寒;用大剂量茯苓、白术、泽泻、党参健脾行水;法半夏、砂仁理气燥湿化痰;蔓荆子、川芎息风活血,上行头目。此与仲景健脾温肾利水治眩相类。阳气温复,运化之力复职,则水湿之邪得以消除,诸症也随之消失。

本文摘自《彭万年40年经方实践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