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中美两国在国情和医疗体系上存在巨大差异,那么以人为本的医疗服务在本质上是相通的。 所以,在医院扩建设计方面,我们不妨旁观这个美国医院项目,是否有可借鉴之处。 ![]() Summa Health,是一家历史可追溯至1892年的综合性医院。2019年,这家百年医院扩建了一栋7层大楼——Patient Tower。 而医院新大楼的扩建设计,则旨在促进“以团队为基础,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质量,增加护理舒适度和便利性。 那么,这个新的大楼跟医院其他区域如何保持紧密衔接? 答案即,借助连廊在建筑内部之间进行空间转换,缓解楼栋之间的交通压力,并缩短活动流线。 这栋建筑的外墙设计,使用了玻璃和灰色金属板构,配合弧形建筑结构。同时,大楼周围还规划了三块小型绿地,和周边环境形成有机联系。 前坪广场这里,和建筑形态相呼应的半月弧形遮雨棚,以及充满动感的艺术装置,强调了主出入口位置。 ![]() 医院扩建设计,重点是功能规划。 Patient Tower的每个楼层各有功能中心,然后再划分单元用房: ![]()
![]() 大楼开放多个出入口。首诊客户通常由主入口进入到一楼大厅,在这里感受到的就诊初体验,包括了宽敞、明亮、有序及活力。 ![]() 大楼主入口右侧,则设计了一个休闲餐厅。 ![]()
![]()
在服务窗口进行信息登记的时候,也不用担心隐私问题。接待台被设计成几个独立的小隔间,并用数字编码来标识。 ![]()
在等候过程中,艺术作品也可以帮助抚平压力。比如这幅巨型墙绘,或许能帮助我们把恐惧和忧虑转变为力量及安慰。 ![]()
位于三楼的产科中心,延续了这种医院设计风格。公共区域的视野和光照依旧充足。 ![]() 病房的设计也值得实名表扬: 当然,还有美国医院设计的三大标配——大窗户、墙画和家具。 ![]() 作为病区,5、6、7楼在功能布局上保持了基本一致,包括楼层分设3个护士站,来加强医疗协作,尽快响应患者的服务需求。 ![]() 这3个楼层还特别设计了家庭休息室,为家属和访客提供更多交流及活动空间。 ![]()
至于病房,墙面和地面材料具有良好的吸音效果,搭配使用电动平滑门,让患者可以静心休养。 ![]() 国内医院迎来改扩建大潮,美国医院也在忙着升级。从患者体验角度考虑,这个美国医院扩建设计项目中的细节处理,还是值得参考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