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诗鉴赏辞典》第五百五十五首《水夫谣》(王建)

 高山仙人掌 2021-03-28

图片

 【篇目】

 【作品介绍】

 【注释】

 【译文】

 【作者介绍】

 【赏析一~~赏析三

       水夫谣

【中唐·王建·七言古诗

苦哉生长当驿边,官家使我牵驿船。
辛苦日多乐日少,水宿沙行如海鸟。
逆风上水万斛重,前驿迢迢后淼淼。
半夜缘堤雪和雨,受他驱遣还复去。
夜寒衣湿披短蓑,臆穿足裂忍痛何!
到明辛苦无处说,齐声腾踏牵船歌。
一间茅屋何所值,父母之乡去不得。
我愿此水作平田,长使水夫不怨天。

   拼音版

kǔ zāi shēng zhǎng dāng yì biān,guān jiā shǐ wǒ qiān yì chuán。

苦哉生长当驿边,官家使我牵驿船。

xīn kǔ rì duō lè rì shǎo,shuǐ sù shā xíng rú hǎi niǎo。

辛苦日多乐日少,水宿沙行如海鸟。

nì fēng shàng shuǐ wàn hú zhòng,qián yì tiáo tiáo hòu miǎo miǎo。

逆风上水万斛重,前驿迢迢后淼淼。

bàn yè yuán dī xuě hé yǔ,shòu tā qū qiǎn hái fù qù。

半夜缘堤雪和雨,受他驱遣还复去。

yè hán yī shī pī duǎn suō,yì chuān zú liè rěn tòng hé!

夜寒衣湿披短蓑,臆穿足裂忍痛何!

dào míng xīn kǔ wú chǔ shuō,qí shēng téng tà qiān chuán gē。

到明辛苦无处说,齐声腾踏牵船歌。

yī jiān máo wū hé suǒ zhí,fù mǔ zhī xiāng qù bù dé。

一间茅屋何所值,父母之乡去不得。

wǒ yuàn cǐ shuǐ zuò píng tián,cháng shǐ shuǐ fū bù yuàn tiān。

我愿此水作平田,长使水夫不怨天。

图片

[作品介绍]


《水夫谣》是唐代诗人王建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这首诗描写水边纤夫的辛劳痛苦,反映出当时摇役的繁重使人民不堪忍受,体现出作者关心民瘼,对贫苦人民深表同情。诗以第一人称作直接叙说,通过纤夫由暖叹到哀怨、到情恨、到无奈、到幻想“此水作平田”的心理演变,多角度、多层次地揭示其内心世界及其生活痛苦。语言通俗,也时有凝练精警之处。

图片

[注释]


⑴水夫:纤夫,内河中的船遇到浅水,往往难以前进,需要有人用纤绳拉着前进,以拉船为生的人就是纤夫。
⑵驿(yì)边:驿站附近。驿,古代政府中的交通站。古代官府传递公文,陆路用马,水路用船,沿途设中间站叫驿站。水驿附近的百姓,按时都要被官府差遣去服役拉纤,生活极为艰苦。
⑶使:命令。牵驿船:给驿站的官船拉纤。
⑷水宿沙行:夜里睡在船上,白天在沙滩上拉纤。
⑸逆风上水:顶着风逆水而上。万斛(hú)重:形容船非常非常重。斛,容量单位,古时十斗为一斛。
⑹迢迢:形容水路的遥远。淼淼(miǎo):渺茫无边的样子。
⑺缘堤:沿堤。
⑻他:指官家,官府。驱遣:驱使派遣。还复去:回来了又要去。
⑼蓑(suō):一种简陋的防雨用具,用草或棕制成。
⑽臆(yì)穿:指胸口被纤绳磨破。臆,胸。穿,破。足裂:双脚被冻裂。忍痛何:这种疼痛怎么能够忍受呢?
⑾到明:到天亮。
⑿腾踏:形容许多人齐步走时的样子。歌:高声唱歌,指劳动时为了协调动作高声唱起劳动号子。
⒀何所值:值什么钱?
⒁父母之乡:家乡。去:离开。
⒂作:变作、化作。
⒃长:永远。

图片

  [译文] 


真是苦啊生长在这驿站旁边,官府强迫我去拉驿站的行船。
辛苦的日子多欢乐的时候少,在船上睡在沙上行像只海鸟。
顶风逆流而上好像有千斤重,前面驿站遥遥后面烟波渺渺。
半夜沿着河堤冒着飞雪夹雨,受到府吏的驱使奔来又走去。
夜里寒冷衣服湿我披上短蓑,胸磨破脚冻裂不忍痛又奈何!
到天亮一夜的辛苦无处诉说,只好齐声合步吼起了拉船歌。
一间破旧的茅屋能值几个钱,因只是生我的地方离开不得。
我愿这河水化做平整的良田,永远让拉船人不再嗟地怨天。

图片

  [作者介绍]


王建(约766~约831)或(768年—835年),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出身寒微,一生潦倒,曾一度从军“从军走马十三年”,居乡则“终日忧衣食”,约46岁始入仕,“白发初为吏”,沉沦于下僚,曾任昭应县丞、太常寺丞等职。后出为陕州司马,世称王司马。他写了大量的乐府,同情百姓疾苦,与张籍友善,乐府与张齐名,世称张王乐府。又写过宫词百首,在传统的宫怨之外,还广泛地描绘宫中风物,是研究唐代宫廷生活的重要材料。
在唐代诗人中,王建是擅长素描速写的著名作手。他熟练地运用各种形式,创作了一幅幅上自宫廷禁苑下至市井乡村的风物风情画。这些作品,都充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赏析


作者晚年卜居咸阳原上,“终日忧衣食”(《原上新居》),境况十分贫寒。安史之乱后,唐王朝不仅对外要抵御吐蕃、回纥等入侵,对内还要对背叛朝廷的藩镇用兵;军费日绌,加上统治集团的腐化,挥霍无度,为了应付日益增长的支出,而加重了对南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并把剥削和掠夺所得从南方运往北方,致使水陆运输十分繁重、艰苦。作者亲眼目睹人民生活惨状,结合自己经历创作了这首诗。

文学赏析

这首诗以水边纤夫的生活为描写对象,通过一个纤夫的内心独白,写出了水上服役难以忍受的苦痛,对当时不合理的劳役制度进行了控诉,写得很有层次。
“苦哉生长当驿边”,诗一开头就以“苦哉”二字总领全篇,定下了全诗感伤的基调。水夫脱口呼出这一声嗟叹,说明他内心的悲苦是难以抑制的。这强烈的感情,紧紧地抓住了读者的心灵。“官家使我牵驿船”,点出了使水夫痛苦的原因。古代官设的交通驿站有水陆两种,住在水边,要为水驿牵船服役。“官家使我”说明水夫拖船是被迫的。这两句是总写生长水边为驿站服役的痛苦心情。紧接着,诗人从“辛苦日多乐日少”至“齐声腾踏牵船歌”,用一大段文字,让水夫具体述说他牵船生活的悲苦。“辛苦日多乐日少,水宿沙行如海鸟”,较前描写进了一步,用了一个比喻。把人比作海鸟,说纤夫的生活象海鸟一样夜宿水船,日行沙上,过着完全非人的生活。然后诗人用细腻的笔触,具体描写纤夫从日到夜、又由夜到明的牵船生活。先写白天牵船的艰难。前一句,顶风一层,逆水一层,船重一层,详述行船条件的困难;行船如此艰难,而前面的驿站又是那样的遥远,水波茫茫无边无际,纤夫的苦难日子似乎永远没有尽头。后写黑夜牵船的辛酸。诗人写一个雨雪交加的寒夜,纤夫们披着短蓑,纤绳磨破了胸口,冻裂了双脚,一切辛酸他们都无可奈何地忍受着。一夜劳作,却无丝毫报酬,而是“到明辛苦无处说”,在凶残的官家面前,纤夫能够说什么呢?只好把满腔愤懑积郁在心里,“齐声腾踏牵船歌”,用歌声发泄内心的怨愤不平。
而纤夫们却没有逃离这苦难的深渊。“一间茅屋何所值,父母之乡去不得”。纤夫的全部财产只有一间茅屋,本不值得留恋,可故乡却又舍不得离开。即使逃离水乡,他们的处境也不会好到哪去。“田家衣食无厚薄,不见县门身即乐!”(《田家行》)没有了水上徭役,还会有陆上的徭役和租赋,田家遭受着官府同样的剥削和压迫。在无可奈何的境况下,纤夫只得把改变困境的希望寄托在这样的幻想中:“我愿此水作平田,长使水夫不怨天。”水变平田当然不现实,即使变了平田,他们也一样遭受官府的压榨欺凌。
诗对纤夫的心理描写细致而有层次,由嗟叹到哀怨,到愤恨,又到无可奈何,把其内心世界揭示得淋漓尽致。配合水夫思想感情的变化,诗歌不断变换韵脚,使人觉得水夫倾诉的哀愁怨愤是如此之多。由于充分揭示人物心理,水夫形象也具有一定的典型性。诗人写的是一个水夫的自述,反映的却是整个水乡人民的痛苦生活。诗的语言既具有民歌通俗流畅之美,又具有文人作品凝炼精警之风,颇有特色。不用惊人之笔,不遣华美之词,诗人从看似平淡的细细描绘中表现真情,酝酿诗情。看似平淡无奇,实则余味无穷,正如宋王安石所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题张司业诗》) 

名家评价

清·余成教《石园诗话》:王仲初歌行诸结句,尤有余蕴。如······《水夫谣》云:“我愿此水作平田,长使水夫不怨天。”
佚名图片
赏析


古时官府传递公文,陆路用马,水路用船,沿途设中间站叫驿站。水驿所辖的百姓,按时都要被官府差遣去服役拉纤,生活极为艰苦。《水夫谣》就是通过一个纤夫的内心独白,集中反映了水夫们服役时不堪忍受的痛苦。

“苦哉生长当驿边,官家使我牵驿船”两句,总叙生活在水驿边的百姓要为官府牵船服役的痛苦心情。“苦哉”,水夫这声脱口而出的嗟叹,发自心底,足见其内心痛苦的深重。从结构看,以“苦哉”领起全篇,为全诗定下了凄苦的基调。

接着具体叙述拉纤生活的艰辛:“辛苦日多乐日少,水宿沙行如海鸟。逆风上水万斛重,前驿迢迢后淼淼。”纤夫如同水鸟,终年夜宿水边,日行沙滩,生活不安定。沿着河岸顶风逆水拉纤,驿船重得似有千万斤;往前望,路远迢迢,不知何处是目的地。“半夜缘堤雪和雨,受他驱遣还复去。”即使雨雪交加之夜,只要有驿船来了,也要赶着起来去拉纤。一个“驱”字,活现出似狼似虎的差役吆喝、驱赶老百姓上路的情形。“夜寒衣湿披短蓑,臆穿足裂忍痛何。到明辛苦无处说,齐声腾踏牵船歌。”衣服被雨雪打湿了,冻得“臆穿足裂”,也只能忍着,没有地方可诉说,有时候,只有靠牵船号子来解除疲劳和痛苦,在号子声中发泄内心的不平。

“一间茅屋何所值,父母之乡去不得。”纤夫岂不想摆脱这种苦难的生活?一间茅屋也没什么值得留恋的,但是这是“父母之乡”,怎能离去呢? !

诗人以纤夫独白的形式,通过揭示他们由哀怨到愤懑,最后无可奈何的心态,反映了当时水乡人民的痛苦生活,同时也揭露了统治者对人民的横征暴敛。

诗人对水乡人民抱着强烈的同情心,因此,在诗的结尾他说出了自己的愿望:“我愿此水作平田,长使水夫不怨天。”殊不知这种愿望是实现不了的;而且即使没有了水上的徭役,还会有陆上的徭役和租赋。

《水夫谣》以质朴的语言、白描的手法表现了水夫的痛苦生活,是王建乐府诗的特点之一。

佚名

图片

赏析


刘熙载十分推崇杜甫、元稹、白居易。他在《艺概》中曾经说过,作诗“代匹夫匹妇语最难。盖饥寒劳困之苦,虽告人,人且不知;知之必物我无间者也。杜少陵、元次山、白香山不但如身入阎闾,目击其事,直与疾病之在身者无异。颂其诗,顾可不知其人乎?”人们完全可以把这一番话移来赞扬诗人王建,因为他的《水夫谣》同样是一首“代匹夫匹妇语”的杰作。

这首诗的成功,首先表现在作者对纤夫所受的种种苦楚能作精确如实的描写。全诗以一个“苦”字立骨,分四层展开。开篇先直白地点明纤夫苦楚的成因,再用一个比喻概写纤夫生活的苦况,接着是笔酣墨饱的细节描写,在细致描摹纤夫白日黑夜拉纤的苦不堪言的情景之后,诗人代纤夫发出了结束这种苦难生涯的呼吁。描写精确、激人联想的佳句,第三层中最多。此如“逆风上水万斛重,前驿迢迢后淼淼”一联,上句写牵船的吃力,作者让“逆风”“上水”“万斛重”三重因素一一出现,这不仅极其精确,而且很能发人联想:船既如此难拖,那么纤夫们呢?如果他们不“头触地,背如弓”牛马般地匍匐前行,又怎能拉得动这条沉重的官船呢? 下句写纤夫眼中的视象同样达到了精确的程度。往前看,见不到前驿,惟有伸向远方的坎坷道路;往后看,见不到家乡,惟有一川辽远迷茫的逝水。这景象,正是以行进中的纤夫的角度和感觉才能捕捉得到的。除这一联以外,象“半夜缘堤雪和雨”,“夜寒衣湿披短蓑,臆穿足裂忍痛何”这些生动逼真的诗句,也是非“直如疾病之在身”者所不能道的。

《水夫谣》的成功还在于诗人善于调控自己的感情。诚然,这首诗写得极有层次,但是,写一首层次分明的诗并不需要高手。难得的是诗人在有层次的叙写中,对自己的感情时而撙节,时而纵逸,恰当地变换其强弱浓淡,使整首诗呈现出一种由情感的波澜起伏所带来的韵律。诗的开头情感极其强烈。劈面而来的“苦哉生长当驿边,官家使我牵驿船”,犹如脱口而出的慨叹,又不啻石破天惊的呐喊。呐喊之后,转入较为平静的概述和描摹:“辛苦日多乐日少,水宿沙行如海鸟。逆风上水万斛重,前驿迢迢后淼淼……”不过毕竟苦楚太多了,这相对的平静保持不了多久。随着一幅幅纤夫受难图的展示,诗人笔下的感情色彩又渐次浓重起来,终于进发出“到明辛苦无处说,齐声腾踏牵船歌”这样激昂的诗句。读着这两句诗,人们仿佛看到了纤夫们阴郁愤怒的面容,仿佛听到了纤夫们整齐而沉重的脚步声和同一节律的低沉有力的号子声。中国的“伏尔加河船夫”正在用歌声宣泄他们胸中的痛苦和怨恨……高潮过后,诗人让情绪复归平静。他另起一层,用较为缓和的调子,道出了纤夫们的心愿:“一间茅屋何所值,父母之乡去不得。我愿此水作平田,长使水夫不怨天!”不忍离去,是由于故土难抛。而“我愿此水作平田,长使水夫不怨天”的企盼则是虚幻的。作者和今天的读者一样明白,即使浩浩江河变作绿野平畴,水夫改作农夫,又何尝能够过上安宁饱暖的生活呢?王建笔下的农夫,不是也在水火中熬煎么?所以这平静仍然是相对的,它酝酿着又一声呐喊,甚至是更暴烈的举动。而诗人以较为平静的笔调结束全篇,正使这首诗获得了更大的艺术张力。

《水夫谣》的语言也是值得称赞的。作者以口语入诗,不过这是加工了的口语,艺术化了的口语。它本色质直,明白如话,恰与水夫的身份相符。作为代言体的诗歌,采用这种语言,无疑会使诗作具有更大的艺术感染力量。

佚名
图片
图片

点击辑期图标,畅游古诗文世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